「眼觀」品質頻遭質疑,“貴族雪糕”鍾薛高又招惹了誰?

高熱

不斷,爭議不休

夏日已至,酷暑難耐,冰涼的雪糕成為解暑消夏的美食之一,加上價格不貴,成為許多人的夏日美好記憶。

「眼觀」品質頻遭質疑,“貴族雪糕”鍾薛高又招惹了誰?

不知何時起,超市和小賣部的冰櫃裡,原本0。5元-2元的平價雪糕“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動輒10元起步的“高階”雪糕。明碼標價也便罷了,很多時候,消費者看不到價籤,只有到櫃檯結賬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成了“冤大頭”。於是,“雪糕刺客”的說法不脛而走。

「眼觀」品質頻遭質疑,“貴族雪糕”鍾薛高又招惹了誰?

這個說法的出現,原本是大家表達對高價雪糕的不滿。可隨著情緒不斷髮酵和蔓延,人稱“雪糕貴族”的鐘薛高竟不幸“躺槍”:先是一款海鹽口味雪糕被質疑放在31度的溫度下一小時不化,而後一款加了卡拉膠的雪糕又被人說火燒不化。

兩次熱搜,兩次宣告,外加一次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迴應,鍾薛高似乎有點急了,官方聲明裡竟用了“我們認為烤雪糕、曬雪糕或者加熱雪糕的方式,來評判雪糕品質的好壞並不科學”這樣的字句。

「眼觀」品質頻遭質疑,“貴族雪糕”鍾薛高又招惹了誰?

而從媒體流出的一張疑似鍾薛高創始人林盛的朋友圈截圖,似乎更加印證了鍾薛高的委屈和焦慮。字裡行間表達著不滿,彷彿自身沒有錯,錯的是消費者,是競爭對手。

「眼觀」品質頻遭質疑,“貴族雪糕”鍾薛高又招惹了誰?

後續林盛被媒體採訪的影片流出,意欲說明公司對雪糕品質和口味的重視。很明顯這是鍾薛高的官方操作。然而看完影片,消費者仍舊不買賬,甚至對創始人每天抽檢雪糕這種做法產生了更多質疑。

「眼觀」品質頻遭質疑,“貴族雪糕”鍾薛高又招惹了誰?

「眼觀」品質頻遭質疑,“貴族雪糕”鍾薛高又招惹了誰?

且不論事實如何,單就本次危機公關而言,鍾薛高的得分似乎並不算高。

烤雪糕和曬雪糕的方式

來評判雪糕的品質固然

不科學

,但

需知消費者

質疑的點並

限於

此,而

根本的在於

鍾薛高你憑什麼賣這麼貴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鍾薛高第一次被質疑了。早在鍾薛高以高價打入雪糕市場的時候,便遭到諸多消費者的不屑和吐槽。

「眼觀」品質頻遭質疑,“貴族雪糕”鍾薛高又招惹了誰?

在營銷上,鍾薛高固然憑藉高明的打法吸引了一大波消費者的關注,逐漸坐穩了高價雪糕的定位。但就認可度而言,其實很多人是存疑的。

而更大的原因或許也在於,由鍾薛高

起的雪糕

“高價風”,

讓普通消費者漸漸失去了1

-2

元清涼一夏的快樂。

繼鍾薛高之後,眾多老品牌紛紛跟進,順勢推出高價產品,其他新品牌也魚貫而入,企圖在高價雪糕市場分一杯羹。而面對高毛利的誘惑,經銷商也“鋌而走險”,逐漸將低毛利的平價雪糕“雪藏”,並採取了無價籤的騷操作。

所以幾方共謀之下,

“雪糕刺客”越來越多,而

唯獨

消費者

吃了啞巴虧。

因此,

從感性層面看,

與其說消費者針對鍾薛高,不如說是鍾薛高

帶壞

了雪糕市場。槍打出頭鳥,消費者對鍾薛高的恨,自然

出幾分。

「眼觀」品質頻遭質疑,“貴族雪糕”鍾薛高又招惹了誰?

從理性層面看,這次事件其實說明了一個本質性的問題,

即消費者對鍾薛高並沒有達成“高價高品質”的共識。

鍾薛高認為自己值得高價,但消費者並不這麼認為,這才是所有問題的癥結所在。這個問題比較棘手,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解決的,企圖透過解釋、澄清或以“迫害妄想症”的身份發聲去解決,也往往是品牌的一廂情願。

其實鍾薛高也不必慌張,這恰恰說明消費者對鍾薛高是在意的。要想獲得眾多消費者的認可,鍾薛高不妨學學那些高階品牌的做法,實在不行也可以學學華為,大可不必“跳腳”。

華為手機當初也是低端的代名詞,後來是怎麼一步步走向高階的?鍾薛高不妨參考學習一下。

與其

用解釋去堵住消費者的嘴,不如用行動去證明

小米當初也飽受“品牌低端”之苦,當然現在很多人也不認可小米已經樹立了高階品牌形象,但高階產品的銷量數字不會說謊,這就足以打消一部分人的念頭。

「眼觀」品質頻遭質疑,“貴族雪糕”鍾薛高又招惹了誰?

結語

說白了,這是事件還是暴露了鍾薛高的諸多不足。鍾薛高還是太年輕了,營銷太過花哨,反而容易讓人有不務正業、花拳繡腿、缺乏真材實料的不良印象。

鍾薛高現在及以後要做的是

苦練

內功,而不是

期望

發無數個官方宣告

或律師函

,去堵住使用者的嘴。

實際上,“

口服心不服

”對

鍾薛高

更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