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馬俑中間的土牆,有什麼用處?

一九七四年,一名陝西臨潼的農夫,在一口水井中無意中挖掘出了一些陶製的頭部和青銅弩,當時,考古學家們不能掉以輕心,立刻開始挖掘,結果,他們竟然在這裡找到了號稱“世界上八大奇觀”的秦始皇陵的兵馬俑!

根據史料,秦始皇十三年登基後,就著手建造自己的陵墓,直到五十多年後才逝世。

秦始皇為打造龍歸之地,不但修建了38年的陵墓,還招募了70多萬工人,也就是說,整個國家三分之一的勞動力,都成為了秦始皇的奴隸。

秦始皇陵兵馬俑中間的土牆,有什麼用處?

那麼,秦始皇的陵寢究竟修建得如何奢華?

《史記》中,司馬遷有一篇關於秦始皇陵的記載:

“三泉通,銅棺,殿內奇器珍怪,臧滿之。以水銀為百川,以宇宙為載體,以天地為基礎。用人魚油做蠟燭,可以讓你堅持更長的時間!”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秦始皇去世之後,埋藏了無數的天材地寶,堆積如山。墳墓底部有一條河流,有一片湖泊,有一片汪洋大海,有一座墳墓,有一盞由寶物組成的天文學星座,有一盞由人魚油製作而成的燈火。

秦始皇陵兵馬俑中間的土牆,有什麼用處?

這是秦始皇在秦王朝覆滅之後,耗費了整個國家心血建造的“地下寶庫”,在後世的眾多盜墓者眼裡,自然是一塊“香餑餑”。

《史記》上說,項羽初入關中,縱火焚燒阿旁宮,強行盜掘秦始皇陵,至唐代,叛逆頭目黃巢還挖掘出了大量的寶物,按照常理來說,兩千多年過去,秦始皇陵早就被夷為平地了。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秦無暴劫,項羽焚秦宮室,盜墓,”《史記·高祖本紀》記載,“

秦始皇陵兵馬俑中間的土牆,有什麼用處?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據考古學研究,古代先民只在陵墓的外部進行了毀壞,而秦始皇陵的地下宮殿卻極有可能保留下來,甚至秦始皇陵中的陶兵坑都沒有被毀掉。

因此,在首次發掘兵馬俑的時候,他們見到了兩千多年前的整齊排列的秦軍。

目前,在秦始皇墓發掘的陶器數量約為9000餘尊,有些在發掘過程中,有些在發掘過程中就已粉碎,但仍有許多在千年之後依然完好地屹立在“崗位”之上。

秦始皇陵兵馬俑中間的土牆,有什麼用處?

這還多虧了那些陶製的城牆。

有不少來看過秦始皇的人都清楚,在秦始皇的周圍,有十面左右的城牆,這些城牆相距三米左右,高約三米,而秦始皇所站的地方,就是這些城牆。

單從外觀上來看,那些城牆和那些整齊的陶俑比起來,實在是太難看了。

這是一個很大的知識。

在陶製陶器的中央,有何作用?

從殘留的泥壁上留下的一些痕跡,考古學家們對這個陶器的修建進行了粗略的推測:

秦始皇陵兵馬俑中間的土牆,有什麼用處?

第一步:掘一個5公尺的墳墓,並加固基礎;

第二個步驟:由東至西,各3公尺各築一面土壁,共10面,將墓葬分為11條通道;

第三步:用磚塊鋪設每條走廊;

第四個步驟:在土牆中央挖樹樁,在土牆和樹樁之間架起一塊涼棚,在上面蓋上一層乾草,做成一個簡單的建築屋頂;

第五個步驟:將陶製的陶器從山坡上搬到一個特定的地點;

第六步:將所有通道都封閉起來,用泥土覆蓋草蓆,然後再蓋上一層厚厚的泥土。

秦始皇陵兵馬俑中間的土牆,有什麼用處?

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兵馬俑看似簡單,其實步驟卻是一模一樣,哪怕是看似普通的城牆,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防止墓穴崩塌

古時皇帝的陵寢,往往都是埋在大山裡或者地底,開鑿山石,或者堆成墳冢,尤其是秦始皇陵的佔地面積極大,幾乎把驪山周圍的泥土都掏空了,修建的過程中,最擔心的就是坍塌,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這些工匠很難再有機會活著走出去。

而這道土壁,正是為了應對這種情況而建立起來的。

秦始皇陵兵馬俑中間的土牆,有什麼用處?

就如同建造房屋時,必須要有支撐的牆壁,而這種3。2米高的城牆,在這裡起到了“承重”的效果。

2、用於秦始皇的守護

兵馬俑本來就是陶瓷,很容易被破壞,一旦發生地震,又有大量計程車兵從地面上走過,那麼它的損傷就無法挽回了。

自秦晚期至1970年代,秦始皇陵周圍曾多次發生過一次地震和一次大戰,但大多數的兵馬俑都完好無損,最重要的是,有了這種防禦性的城牆,才能抵擋住外界的衝擊。

秦始皇陵兵馬俑中間的土牆,有什麼用處?

3、劃分陶製陶器的等級

從現代考古發現,秦俑的型別多種多樣,按照等級分為將軍、軍官、騎士、立射俑等等,還有騎兵、步兵、戰車等等。

那些陶俑被整齊地排列在了裡面,以一定的次序或者陣型排列著,而那些被泥土隔離的牆壁恰好可以將它們分開。

4、防止地下滲漏

古代墓葬通常都是埋在地下,一旦地下水位較低,或地形改變,地下水就會倒灌到陵寢之中,比如明代梁莊王陵墓,就是因為地下水不停地往外冒,導致大量的陪葬物品被腐蝕。

秦始皇陵兵馬俑中間的土牆,有什麼用處?

而秦始皇陵的陶器卻沒有這種問題,一來是秦始皇陵的排水裝置實在太發達了,堪比現在的水立方和鳥巢,二來也有“防水”的效果。

透過認真的調查,專家們已經知道,這些陶製城牆都是層層夯擊而成,有些地方的夯土厚度達到了五層以上,因此,這些土壁十分結實,而且裡面還用了一些磚塊,可以防止地下水位的滲透。

5、作為秦國軍隊的堡壘

在眾多兵馬俑的挖掘中,考古學家們對於秦軍軍隊的佈局有了更深的瞭解,尤其是在第三個兵馬俑的挖掘之後,人們認為,它們很有可能是秦軍的一道防線,其作用與“壕溝”相似。

秦始皇陵兵馬俑中間的土牆,有什麼用處?

很明顯,這個觀點削弱了城牆的作用,讓它成為了秦始皇軍隊的一員。

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時期的陶製城牆在修建之初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兩千多年過去了,陶製牆體已經喪失了“承重”、“隔離”、”防水”等諸多功能,甚至有些醜陋,為何不將其拆除?

為何在這些陶製的陶器之間不能挖掘?

我想,有四個理由:

1、2000多年前,土牆成為歷史遺蹟之一

被歲月無情蹂躪的泥壁,看似醜陋,卻並非平凡無用。

秦始皇陵兵馬俑中間的土牆,有什麼用處?

在沒有機器的幫助下,古代的人們是怎麼把一道又一道的加固,又是怎麼讓它在兩千多年後仍然存在的?

這道土壁不但包含了古代的建築資料,而且也包含了古代的人文意蘊。

透過這些城牆,我們可以領略到先民的建築思想和施工方式,可以直觀地體會到先民的勞動智慧,還能還原出兵馬俑的修建。

地道里的泥壁和陶俑,都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

把土城牆拆了,等於是把“整體性”給拆了,把我們跟古代的關係給切斷了。

秦始皇陵兵馬俑中間的土牆,有什麼用處?

2、土牆中無珍貴的遺物

按照考古發現,這堵土壁裡並沒有什麼東西,挖掘起來也沒什麼意思,但也會帶來很大的損失,風險很大,收益也很低,挖掘起來很不值得。

3、為了保護秦始皇

現在,那些被重新修補過的陶俑,已經被整齊地擺放在了裡面,因為那些陶俑本身就是一種很容易被破壞的東西,只要其中一個出現了坍塌,那麼剩下的那些,就會如同多米諾骨牌一般,轟然倒塌。

而有了這些土壁之間的空隙,就可以將破壞的範圍減小到最小,就算其中一個通道出現了什麼問題,也不會波及到其它的。

4、節約人力、物力、財力

自從1974年發掘出秦始皇,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和努力,發掘和修繕這些文物,其工作量之大,超乎了人類的意料。

在發掘這些陶器的時候,考古學家們不太願意使用大的器具,他們用的都是手掌大小的手鏟、刷子、手術刀等,一寸一寸地去打磨,以免對這些東西造成更多的損傷。

而修復這些陶製的過程更加費時費力,正常來說,一座陶製的陶製要花費4到5個多月,損壞的甚至要1-2年才能完成。

這種情況下,想要把城牆給拆下來,哪有那麼簡單?首先,在用推土車將堅固的泥土牆壁推倒之前,必須將陶俑從陶俑的墓穴中搬出來。

只要不傷害到秦始皇的身體,那麼這兩個任務就會越來越困難,而且,這兩個任務,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因此,為了節省開支,我們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土城牆。

秦始皇陵兵馬俑中間的土牆,有什麼用處?

最後一句話:

不但無法挖掘出兵馬俑之間的牆壁,而且在我們的一生當中,恐怕都無法見到秦始皇陵的挖掘。

這是由於我國現有的技術和技術水平,如果秦始皇陵被挖掘出來,不但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防護,反而會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目前我國的考古學方針是:不積極挖掘定陵墓葬,以免再發生慘劇。

秦始皇陵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對於任何一名歷史學家而言,相比於挖掘古墓,將其發掘出來,將其作為一種珍貴的文物,將其發掘出來,或許會更加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