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方向不同,導致結果截然不同

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方向不同,導致結果截然不同

在近代的歷史當中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這兩場改革,經常被拿出來比較,不僅僅在於這兩場改革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同一區域內發生,更重要的是這兩個改革使得清王朝和日本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從表明上看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仔細探究卻會發現,這兩個改革之間沒有可比性。

不管是從改革的方向、推進的方式以及推進改革的底層基礎來看,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都有著巨大的差異,正是因為這些差距導致了兩場改革的結果截然不同。

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方向不同,導致結果截然不同

一:方向不同,背道而馳

我們先來看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的改革方向或者說是改革目的存在巨大的差別。

從洋務運動來看,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首先打出了自強的旗號,引進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大力創辦新式的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軍陸軍部隊,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江南製造總局,再者洋務運動還以求富為導向,興辦一系列民工工業,如輪船招商局等。

還重視西式教育,選送留學生出國留學深造培養翻譯人才。

用八個字來概括洋務運動就是師夷長技,中體西用,從中可以看出洋務運動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透過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來鞏固落後的封建社會制度,企圖以此來挽救大清王朝的統治。

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方向不同,導致結果截然不同

再來看明治維新,明治維新的改革內容幾乎涉及到整個國家的方方面面,其中大力推行政治改革,

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廢除了傳統計程車農工商制度,至少在形式上實現了四民的平等。

在教育領域明治維新提出學習西方社會文化和習慣,積極地向西方文明靠攏,經濟領域則大力發展工商業,改革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等等,從明治維新的目的來看,是為了推動整個國家社會的發展,雖然在明治維新的過程當下殘留有許多的問題。

例如天皇權力過大,實行的是二元君主制度,和西方的議會共和制度有較大的差別,可以說明治維新是焦距國家強盛,而忽視了其他方面,具有濃厚的分揀殘留。

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方向不同,導致結果截然不同

雖然明治維新有許多的問題,但是和洋務運動相比卻有著根本性質上的區別,明治維新推動日本從封建社會逐步走向了資本主義社會,帶來的是整個社會的根本性的變革。

而洋務運動的目的還只是停留在維護封建統治的層面之上,這些洋務派雖然自我標榜自強求富,但是他們都是封建傳統思想的衛道者,根本無意學習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制度,只主張學習西方技術,極力的反對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的任何形式的改革。

徘徊在封建王朝的藩籬之下自認為有所創新而洋洋得意,在西方列強的進攻之下,洋務運動的"壯舉"迅速歸於失敗。

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方向不同,導致結果截然不同

二:改革推進,底層基礎差異大

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除了在改革目的或者方向上的巨大差異之外,在兩場改革的推進方式上也存在著不同,缺乏可比基礎。

來看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在清王朝中央層面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指導綱領。

並沒有得到最高統治者的大力支援,以慈禧為代表的掌權者對洋務運動保持著曖昧的態度,甚至有時候還會提出反對,而在朝廷當中也有一股和洋務派相對應的勢力——保守派,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大學士倭仁等。

他們高舉“立國之道以忠義為甲冑,用於抵禦外敵,洋務派和頑固派之間經常相互攻擊,鬥爭十分激烈,而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情況之下,慈禧不得已選擇暫時支援洋務派。可以說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洋務運動是某些地方大員所發起的運動,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指導方針。

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方向不同,導致結果截然不同

在這些地方省份之間發起的洋務運動同樣也缺乏協同,每個省份在進行改革的時候都有自己的小算盤,都想要把自己各自的利益最大化,

因此各個省份之間是各自為戰的,甚至還存在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

在這種情況之下,洋務運動在開展的過程當中面臨著重重的困難。反觀日本的明治維新,是一場自上而下的相對徹底的改革,以天皇為首的新政府,釋出了具有政治綱領性質的檔案《五條誓文》作為整個國家開展改革的行動指南。

五條誓文當中明確指出,上下一心,官武一體,以至庶民,各達其志,勿使人心怠倦。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明治維新志在全國上下形成共識。

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方向不同,導致結果截然不同

除了推進方式上兩個改革沒有可比性之下,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所擁有的底層基礎也是差距甚大。清政府這邊所開展的洋務運動是由朝廷當中的部分官員所發起的,內部劃分了不少的派系,特別是在士大夫階層當中存在各種的反對聲音。

例如李鴻章等人察覺在開平煤礦擁有極其豐富的煤炭儲量,但是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就只能利用海運,

但是距離出海口還有一段距離,因此就上書朝廷要求修建鐵路,甚至還闡述了修建鐵路的九大好處。

但是卻遭到了朝廷大臣的強烈反對,在多方努力之下清政府才答應修一條運河,咬死不能修築鐵路,但是修建運河也並不可行,開挖運河的工程量極大,這種情況之下只好再一次向清政府請求修建鐵路,最終清政府才答應了。

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方向不同,導致結果截然不同

但是隻能使用馬車牽引,被人笑話稱之為馬車鐵路,從這件事情就可以折射出洋務運動缺乏相應的基礎,在官僚隊伍當中反應不一,更沒有發動普通群眾,有相當多一部分百姓對開展洋務運動抱有敵意。

反觀日本這邊,從文化角度來看日本並不排斥外來文化,而是會主動學習國際上比自己強的問虎丘,並且和本土文化不斷地進行融合。

因此從普通民眾的角度來看,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也並不難以接受,而且當時的日本經過明治維新之下掌權的絕大多數都是支援改革的人,因此明治維新擁有極為牢固的群眾基礎。

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方向不同,導致結果截然不同

三:迥然的命運

綜上所述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在根本上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兩者之間沒有可比性,可以說洋務運動是封建士大夫的自救運動,而明治維新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即使存有濃厚的封建殘餘。

明治維新使得日本走向了資本主義道路,迅速崛起,進而逐步地擺脫了殖民地的身份,利用日益強盛的國家實力廢除了和西方列強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收回國家主權。

甚至在當時成為整個亞洲唯一一個能夠保持民族獨立性的國家,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列強之一,從這個角度來看明治維新是成功的。

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方向不同,導致結果截然不同

洋務運動雖然成功地使清王朝死裡逃生延續了六十年壽命,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其失敗的原因包括但是不限於封建只讀的弊端、官僚政府的敗壞、守舊派的反對等等。

洋務運動雖然是符合歷史潮流的,並且在客觀上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程序,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

但是這都不是洋務運動的發起者和倡導者所追求的,他們所追求是隻不過是維持那搖搖欲墜的封建統治罷了,因此洋務運動從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