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禮賢下士,獨具慧眼,主動深入民間,挖掘人才、尋找奇人

“重讀史記”第一季 第二十三期

大家好,我是讀者。關注我,帶你走進一個不一樣的文化歷史世界。

上一期,我給你講了孔子作為偉大老師的人格形象,是如何透過《史記》確立的。今天,我要跟你分享的是,司馬遷筆下的另一個經典人格原型,禮賢下士的主公楷模,信陵君。

對於主公這一人格型別,咱們應該非常熟悉了。《三國演義》裡的劉備,就是“主公”這一人格的典型代表。這類人一般都有仁義風範,禮賢下士,而且往往獨具慧眼,善於發掘人才。這是中國人心目中,對於這一人格的共識。

信陵君:禮賢下士,獨具慧眼,主動深入民間,挖掘人才、尋找奇人

可是,這個共識是怎麼來的?往前追溯,你會發現,華夏世界裡第一個樣板主公,就是司馬遷筆下的信陵君。

信陵君出身高貴。他是魏昭王的兒子,魏安釐王同父異母的弟弟。信陵君以養士出名,他跟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並列為戰國四君,被司馬遷單獨列傳,放進了《史記》。不過,司馬遷給其他三個人立傳的時候,都是用封號命名標題的,比如《孟嘗君列傳》,《春申君列傳》。只有信陵君這一卷的標題是《魏公子列傳》。

當然,如果從身份上嚴格來說,孟嘗君和春申君,確實不適合稱為公子,可是平原君是有公子單資格的人,然而在立傳的時候,司馬遷只對信陵君稱公子,敬重之情溢於言表。

那麼,為什麼養士的貴族那麼多,司馬遷唯獨對信陵君推崇備至?在司馬遷筆下,信陵君這一主公楷模的人格形象是如何被塑造出來的?下面,就讓我們結合《魏公子列傳》,一起來看。

司馬遷的取捨

和上一講的孔子相比,信陵君應該算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字,其影響力似乎也比不過孔子。但是,從戰國到司馬遷的時代,信陵君一直是一個鼎鼎大名的人物,最著名的故事,就是他竊符救趙,擊退了秦國大軍。

信陵君:禮賢下士,獨具慧眼,主動深入民間,挖掘人才、尋找奇人

那是在秦國和趙國的長平之戰結束九個月後,秦軍再度攻趙,此時的趙國元氣還未恢復,根本無法抵擋秦國大軍。趙國危在旦夕。一旦戰敗,秦國在東進之路上將再無敵手。其他國家害怕得罪秦國,都不敢出兵支援趙國。

就在這種危急時刻,信陵君挺身而出。

他從兄長魏安釐王那裡竊得兵符,趕往前線調兵出擊,率領魏軍與邯鄲城內的趙國軍隊裡應外合,力挽狂瀾,擊破秦軍。十年後,又是信陵君,率領五國諸侯聯軍,打得秦國緊閉函谷關,不敢言戰。

所以,信陵君作為一個身懷家國大義的統帥,這一形象深入人心。在司馬遷的時代,還有以信陵君命名的兵法。因此,在正常情況下,寫信陵君最容易找到的線索,就是軍事線索。但是,司馬遷卻在筆法上做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取捨——雖然仍以竊符救趙的故事為核心,但司馬遷卻沒有花多少筆墨去描寫信陵君在戰場上的輝煌勝利,反而將信陵君與門客之間的事蹟,作為了敘述主體。

而且,司馬遷特別強調的是,信陵君的“仁而下士”。“仁”是仁義,“下士”就是禮賢下士。

禮賢下士

說到“禮賢下士”這個詞,對現代人來說,沒有什麼太大的衝擊。因為現代人已經習慣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交流。說禮賢下士,在有些地方甚至會被認為,這是階層優越感的體現,而不會被認為是一種美德。

信陵君:禮賢下士,獨具慧眼,主動深入民間,挖掘人才、尋找奇人

但是,古人可不是這樣。

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雖然平民階層在興起,但貴族階層仍然高高在上。尤其是那些高階貴族們,仍然頑固地守衛著貴族身份的最後堡壘。在他們眼中,平民永遠是平民。貴族可以利用平民,但談不上尊重、欣賞平民,更不用說跟平民結交成朋友了。

像前面說到的孟嘗君和平原君,他們倆雖然都以吸納平民人才為己任,但事實上,這兩個人在招攬門客時,他們跟遊士的合作模式,基本是拿錢和權做交易,我出錢你出力,一個利益交換的關係就這樣形成。他們從來沒有主動尋訪過民間的豪傑,也從來沒想過和這些社會上的人才成為朋友。

在司馬遷筆下,信陵君的表現截然不同。

作為魏安釐王同父異母的弟弟,信陵君在魏國是地位顯赫的高階貴族。但是,當信陵君聽說大梁城東門有一個守門人叫侯贏,是個豪傑的時候,他願意親自去拜訪侯贏,還準備了厚禮,準備送給侯贏。但是沒想到,侯贏卻拒絕了他的禮物。

信陵君:禮賢下士,獨具慧眼,主動深入民間,挖掘人才、尋找奇人

信陵君沒有放棄,他又辦了一場酒席,安排好賓客之後,自己親自駕著車馬去接侯贏。在這個過程中,侯贏做出了一系列看似無禮的舉動,藉此考驗信陵君,但信陵君反而更加恭敬地對待侯贏。信陵君的誠心打動了侯贏,兩人形成了亦師亦友的關係。最後,侯贏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幫助信陵君完成了竊符救趙的偉業。

在戰國時代,“富貴而驕”的人到處都是,即便是孟嘗君、平原君和春申君,照樣是以貴族自居,視門客為下屬、私人資產。但是信陵君,卻能做到放下身份去真誠地禮賢下士,以朋友之道,甚至是以對待師長的態度,去對待平民中的非凡人物。

透過這些事蹟,信陵君仁而下士,尊重人才的主公形象就被司馬遷確立了起來。

獨具慧眼

而且,司馬遷筆下的信陵君,不僅僅能夠禮賢下士,而且他還願意主動深入民間,去挖掘人才、尋訪奇人異士。

在《史記》中,司馬遷寫了兩個混跡在市井之中的隱士,毛公和薛公。

他們倆生活在趙國的國都邯鄲,一個成天和賭鬼混在一起,一個和酒鬼混在一起,聲名狼藉。趙國的貴族們對這兩個人評價很差,不僅不把他們看成是人才,反而唯恐避之不及。

信陵君:禮賢下士,獨具慧眼,主動深入民間,挖掘人才、尋找奇人

但是,遠在魏國的信陵君,卻不僅知道這兩人的存在,還將他們看作是鬧市中的隱士。所以,當信陵君完成竊符救趙,被魏王猜忌,不得已躲到了趙國邯鄲之後,他第一時間就是去尋訪毛公和薛公這兩個人。

這兩個人一開始躲著不見信陵君,信陵君沒有氣餒,他換上平民的服裝,再次悄悄去找這兩個人。結果,雙方一見如故,成了好朋友。

這一段司馬遷處理得非常精彩,感興趣的讀者下去可以看看。

在這個故事中,司馬遷還特意安排了平原君來做參照系。

當平原君聽說,信陵君跟這兩個人交往非常融洽的時候,他表示非常遺憾,認為信陵君的舉動近似於“妄人”。妄就是狂妄的妄,在這裡指行為不檢點。這對於注重行為舉止端莊典雅的貴族群體來說,是一個最忌諱的評價。

但是,信陵君不以為然。在他看來,行為舉止也好,端莊典雅也好,重在實質,而不是形式。自己是不是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結交到真正的人才。反而,信陵君很是看不上平原君的做法,用他的話說就是,“徒豪舉耳,不求士也”,意思就是平原君的廣召門客,只是一種裝點門面的土豪舉動罷了,並不是真正的禮賢下士。

信陵君:禮賢下士,獨具慧眼,主動深入民間,挖掘人才、尋找奇人

當平原君還在固守著貴族和平民之間的差異,只是讓人才為自己所用的時候,信陵君卻已經放下身份的隔閡,努力爭取平民人才的信任和友誼。最終,信陵君贏得了新興的庶民階層的敬重。平原君的門客中,甚至也有很多都轉投到信陵君的門下。

總而言之,戰國時代從來不缺養士的高階貴族,啟用底層人才的國君也大有人在,但是身懷家國大義,能與底層平民誠心結交併做出一番事業的主公,只有信陵君一人。而年輕時代的漢高祖劉邦,就以信陵君為自己的人生偶像。

到這裡,信陵君這樣一個亂世貴族,如何成為司馬遷筆下仁義主公的楷模,我就給你梳理清楚了。事實上,也正是經過司馬遷的取捨和再創造,一個出身高貴、能文能武,卻又能禮賢下士,還善於挖掘底層人才的信陵君,從此才成了華夏世界的永恆記憶。

在後來的歷史、文學作品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具有跟信陵君類似品格的主公形象。比如,《三國演義》裡,劉備三顧茅廬的精神源頭就是司馬遷筆下的信陵君。

總結

信陵君:禮賢下士,獨具慧眼,主動深入民間,挖掘人才、尋找奇人

好,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這一講,我給你分析了司馬遷塑造的另一個經典人格形象——信陵君。在戰場上,他身懷家國大義,竊符救趙,一再挫敗秦國東進的步伐。更難得的是,在戰場之外,他能平等看待平民中的賢士、豪傑,無論貧富貴賤,他都以禮相待。正是因為司馬遷的記錄,讓信陵君成為了華夏文明史上,禮賢下士的主公的象徵。

最後,在評論區,請你談一談,信陵君的形象,還讓你聯想起了哪些後世的中國人物?他們跟信陵君的共同點是什麼?

上期回顧:

孔子:出身貧賤,靠著搞教育,實現了人生的逆襲,成為一個好老師

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下期再會!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文史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