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八年發生什麼大事?鄭桓公被提拔為司徒,卻只想如何逃死?

《史記·鄭世家》記載,鄭桓公封於鄭(今陝西渭南市華州區)三十三年時,被周幽王任命為司徒。大司徒為地官之長,主管民事。鄭桓公三十三年,正是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4年)。

周幽王八年發生什麼大事?鄭桓公被提拔為司徒,卻只想如何逃死?

鄭桓公姓姬名友,從輩份上來說,是周幽王的親叔叔。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7年)時,被封成為諸侯。這次周幽王再次提拔鄭桓公為司徒,不但是“親親尚恩”,也充分體現出周公當年“封建親戚,以番屏周室”的宗旨。

可被任命為司徒後,鄭桓公卻顯得並不高興。他私下找到當年預言周將亡國的王室太史伯陽,向他諮詢道:“王室現在正處多事之秋,我害怕受到牽連,究竟到哪裡才可以逃過一死?”司徒雖然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下”的執政卿,但總歸是王室要職。身為王叔,鄭桓公不考慮怎樣去更好地“番屏周室”,卻偷偷摸摸地為自己謀求退路,這算是什麼狀況?

其實,不光是鄭桓公在找退路,周王室裡的許多大臣都在提前找退路了。

周幽王五年(公元前777年),在姬宜臼“出奔申國”的那年,王室卿士皇父就在向邑(今河南濟源南[1])新建都城,隨後就主動申請退休,前往封國養老去了。[2]周幽王七年(公元前775年)西虢公消滅了焦國(今河南三門峽市),然後也舉國東遷,遷到了焦國故地。[3]這位西虢公,應該就是虢石父,也是王室卿士之一。[4]

王室重臣紛紛東遷,向東尋找避難之所,讓那些周王室的底層官員更是人心浮動,怨聲不斷:“……

正大

夫離居,莫知我勩(yì);三事大夫,莫肯宿夜。邦君諸侯,莫肯朝夕。……”[5]

整個周王室從上到下,都人心惶惶,鄭桓公當上司徒之年,周王國內到底發生了什麼重大變故?

亂局的源頭,還是在周幽王身上。

周幽王八年發生什麼大事?鄭桓公被提拔為司徒,卻只想如何逃死?

因為太子姬宜臼數年都不回王都,周幽王一怒之下,就宣佈廢黜申後及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為王后、褒姒之子伯盤為太子。申後長年不守婦道、與

周王作對,周幽王身為天子,有充分理由來廢黜她和她所生的兒子!

不過,這僅僅是周幽王的想當然。桀驁不馴的申侯,當然不會認同。

申後

母子被廢的訊息傳到西申國後,申侯頓時怒不可遏——周幽王貪圖褒姒美貌卻斷絕了西申國之好,完全不顧西申國數百年來的巨功,這位周王還值得擁戴嗎?

二話不說,申侯立刻聯合鄫國等幾個盟友,奉立不過五、六歲的外孫姬宜臼為天王,公開與周幽王打起了擂臺——周天子要廢黜這位太子,那我西申國偏偏要立他為王!不服的話,咱們戰場上見真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