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回顧下匈奴的歷史

簡單回顧下匈奴的歷史

今天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匈奴的歷史。匈奴從哪裡來?據《史記·匈奴列傳》據記載,商湯滅夏(約前1600)後,夏桀被流放到南巢(今安徽巢湖市附近)。夏桀死後,兒子淳維帶著父親留下的妻妾和一些人逃到了北方的草原,所以匈奴實際上是中華民族的一個。但由於與中原內陸的長期隔離,匈奴形成了與中原民族不同的文化習俗。匈奴曾經讓中原王朝非常苦惱。為了贏得冷美人的歡心,西周周幽王聽了部下的話,在沒有外敵入侵的情況下點燃了烽火臺。諸侯國派兵救援,發現這是一場鬧劇。這就是著名的烽火戲諸侯。當犬戎(古匈奴)來襲時,烽火臺上點燃的烽火早已失去信用。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被殺(前771),隨後周平王東遷洛陽,東周開始(前770)。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領大軍擊敗匈奴,收回河套以南地區,設立44個縣,修建長城,全長1萬餘里。後蒙恬大軍渡過河套,佔領陰山山脈,威震匈奴,使其十多年不敢犯邊。公元前209年,冒頓單于殺父自立。他是一名有才華的軍事指揮官。在他的領導下,匈奴變得強大,擊敗了東胡(今天內蒙古東部和河北北部的少數民族),開始主宰草原。公元前200年,匈奴將劉邦圍困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東)。劉邦採用陳平的計劃,賄賂單于妻子得以解圍。到達漢武帝劉徹時,派大將衛青、霍去病多次攻打,最終大敗匈奴,匈奴由盛轉衰。

簡單回顧下匈奴的歷史

為了爭奪權力,匈奴開始了殘酷的政治鬥爭。東漢建武24年(48),匈奴南疆八大部落首領向東漢光武帝劉秀臣服,表示要永遠做漢朝的藩屬,幫助漢朝抵禦北方侵略。雖然當時反對的大臣很多,但劉秀還是同意了派人幫助南匈奴在五原縣(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北80裡建立王庭,南北匈奴正式分裂。南匈奴後移居雲中郡(今內蒙古托克托縣),再移居西河郡美稷縣(今內蒙古準格爾旗),最終定居在距離洛陽(東漢都城)幾百公里的平陽(今山西臨汾市)。各位如果攤開地圖看看這幾處地方就會發現,南匈奴一直是在南遷,也就是往漢王朝的中心遷。

東漢永元三年(91),當時的全國最高統帥竇憲決心趁北匈奴勢微,將其一舉消滅,便派大軍行至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出塞五千餘里,大破北匈奴主力,斬殺包括各王在內的五千餘人。竇憲命隨行的才子班固寫了一篇文章紀念這場勝利,刻在燕然山(今蒙古境內杭愛山)上,史稱“燕然勒石”。2017年,中蒙考古學家聯合考古時找到了這塊石碑。

北匈奴汗國中的一部分人開始向西漂泊,最後來到歐洲,他們在那裡的活動影響了歐洲的歷史程序。公元92年,北匈奴留下的當家人向漢王朝投降,自此,長久以來困擾著中原政權的一大威脅被解除。但事情沒有想象中美好,新的威脅很快出現了——北匈奴留下的廣大草原地區被鮮卑部落填補,鮮卑日益強大,留在草原上生活的大約十萬名匈奴人為了生存,也漸漸自稱鮮卑。

南匈奴在東漢末年也是沒有消停,參與了中原各路諸侯的混戰,並在南下時擄走了東漢大學者蔡邕之女蔡文姬。曹操勢力日益強大後,南匈奴首領歸附曹操。之後,南匈奴汗國的百姓們長久居住在大漢的邊塞之內,跟漢朝編入戶籍的居民沒什麼兩樣,但不向漢朝政府繳納田賦捐稅。當時的一些人提出,任憑匈奴這樣在境內生活卻不加管理,一旦他們人口增加,恐怕不好控制,所以應早做預防。

簡單回顧下匈奴的歷史

東漢建安二十一年(216)七月,南匈奴單于攣鞮(luān dī)呼廚泉到鄴城晉見魏王曹操,曹操趁機把攣鞮呼廚泉強留在了鄴城,命右賢王監理南匈奴汗國。但曹操也沒有虧待攣鞮呼廚泉,每年都送棉絲、綢緞、金錢、糧秣等,待遇等同侯爵,子孫仍保持單于封號。又將匈奴汗國分為五部,左部定居於茲氏(今山西汾陽市),右部定居於祁縣(今山西祁縣),南部定居於蒲子(今山西隰縣),北部定居於九原(今山西忻州市),中部定居於大陵(今山西文水縣),史稱“五部匈奴”。每部遴選有聲望能力的貴族擔任統帥,另選漢人充當司馬,監督當地軍政,把匈奴分而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