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典範:漢昭帝和霍光,為何能終身不負?

戰國時期,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在他的著作《韓非子》裡,說過這麼一句話:君臣一日百戰。

也就是說,君臣之間就是一種對立關係,整天勾心鬥角,一天要鬥上百回。

又有一句話叫做:主疑臣而不殺,則臣必反。臣疑主而不反,則主必誅。

這也就是說,如果君臣之間一旦出現了猜疑,如果你不先下手為強,那就會被別人幹掉。

君臣典範:漢昭帝和霍光,為何能終身不負?

所以,自古以來,君臣關係都不好處理,做臣子的戰戰兢兢,做君主的其實也是如履薄冰。尤其是皇帝跟權臣的關係,特別不好處理。

這種關係很容易就會出現猜疑,一旦出現猜疑,那就是無休止的猜疑鏈。直到最後,有一方超越了心理承受能力,直接掄刀子上。康熙跟鰲拜,曹操跟漢獻帝,概莫能外。

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卻有一個特例。那就是漢昭帝跟大權臣霍光之間的關係。

這個霍光啊,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廢立皇帝的權臣,權傾朝野啊。是不是漢昭帝實在是太弱了,他鬥不過霍光,所以才會忍氣吞聲啊?

君臣典範:漢昭帝和霍光,為何能終身不負?

其實不是,漢昭帝是個異常聰明,而且手腕相當了得的人,他不是什麼昏庸無能的君主。

按理來說,這種君主是不甘於寂寞的,絕對不可能容忍權臣執政。比如康熙皇帝就是這種人。人家鰲拜從來就沒有想過造反,這是後來康熙跟清王朝官方公開承認的。

可就是因為鰲拜專權,所以康熙就要拿下他。

漢昭帝跟康熙皇帝一樣,都是年紀輕輕就聰明睿智的君王,為什麼他不拿下霍光呢?

霍光是最好的依仗

因為漢宣帝剛上臺的時候也就只有十歲不到。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個未成年人。他要是把霍光給拿下了,他是無法掌控政權的。

君臣典範:漢昭帝和霍光,為何能終身不負?

因為在政治上,資歷這個東西很重要,你要是沒有資歷,就算你再有本事,人家也不會服你。要是手下的人不服你,天天跟你頂嘴,你還能把他給殺了?

要想人家服你,你就必須得拿出點成績來,讓大家心服口服。

可你想要做出成績,那就依靠大家出力。可要是大家打心眼裡看不起你,出工不出力,好事也會變成壞事,這是一個無解的死迴圈。

康熙皇帝之所以敢放心大膽拿下鰲拜,是因為他背後有一顆定海神針孝莊太皇太后撐著。大臣們可以不服康熙皇帝,可誰敢小瞧孝莊太皇太后?

君臣典範:漢昭帝和霍光,為何能終身不負?

可是漢昭帝沒有這個條件,他的父親漢武帝在去世的時候,做了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那就是立子殺母,漢武帝在昇天之前把他的母親鉤弋夫人給帶走了。

這就導致了漢昭帝劉弗陵的身邊,並沒有可以依靠的外戚勢力。如果殺了霍光這個定海神針,那麼朝廷只會變得亂糟糟,各自為政、四分五裂,還不如不殺呢。

這也就是筆者說漢昭帝為什麼是個聰明人的原因。

要是擱在普通的皇帝身上,哪裡管得了這麼多?他們只知道你擋我的路,我先弄死你再說,哪管你身後洪水滔天。

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漢獻帝,漢獻帝只知道曹操是個亂世奸賊,天天琢磨著要殺他,卻從來都沒有想過,殺了曹操之後,會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也從來沒有考慮過,殺了曹操之後,曹操那些鐵桿死黨會不會服他?

君臣典範:漢昭帝和霍光,為何能終身不負?

漢武帝的緊箍咒

另外一個就是漢武帝給他們兩下了政治緊箍咒。當年漢武帝臨死之前,讓霍光抱著小太子劉弗陵,站在周公輔成王圖面前,接受眾大臣朝拜。

這就相當於給這兩個人後來的君臣關係劃了一個界限,那就是霍光可以當權傾朝野的周公,但你不能夠謀籌篡位。我把你捧到周公這個高位,天下人都看著呢,我大漢王朝對你多夠意思,你如果敢亂來,天下的人都不會服你的。

另外,這也是給小皇帝下了一道緊箍咒。這是父皇給你選定的周公,歷史上的周公,對周王朝有大恩大德,大功大勞。雖然與成王之間有些小矛盾,但是終究是善始善終。

他們是千古君臣相處的典範,也是君臣道德的最高標準:周公權力超越君王卻安守本分,成王對待權力超過自己卻有大功勞的臣子,卻能夠忍耐謙遜。

君臣典範:漢昭帝和霍光,為何能終身不負?

如果在周公沒有犯規的情況下,成王膽敢殺了周公,那麼必將遭天下人的口誅筆伐。

而周公的存在,也有義務保證成王的權力安全。不然就是周公的失職,這種契約關係就不存在了。所以漢武帝這一手很高明,把這兩人死死綁在一起。

大漢朝離不開霍光

歷史上周成王成年之後,周公把權力還給了周成王,但是漢昭帝成年之後,霍光卻沒有把權力還給皇帝。

按理說,我年輕的時候,你幫我當皇帝就算了,現在我長大了,你就該把權力還給我。

這種情況漢昭帝就算採取一些非法手段,那也是霍光理虧在先。那為什麼漢昭帝從頭到尾,都沒有給霍光搞什麼衣帶詔事件呢?

君臣典範:漢昭帝和霍光,為何能終身不負?

原因很簡單,大漢離不開霍光啊。漢武帝在世的時候,北伐匈奴,嚴重透支了國力,導致在他晚年的時候鬧得是天下沸騰,儼然就有改朝換代的趨勢。

大漢朝想要安然度過這次滅國危機,必須要有一個強勢人物出來進行二次改革,把原來漢武帝的改革措施給扭轉過來。

我們都知道,改革是非常危險的事,古往今來的改革者,沒有幾個有好下場的。

因為它往往會損害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這些人必然要懷恨在心,到處搞事,這時就需要改革家以高超的政治手腕強硬的鐵血風格來鎮壓他們。這些都是年幼的漢昭帝所沒有的。

君臣典範:漢昭帝和霍光,為何能終身不負?

如果漢昭帝殺了霍光之後,他就將面臨兩個選擇:第一就是

繼續

霍光的改革。可這樣一來,會把怨恨都召集在自己的身上,他未必能夠像霍光那樣鎮壓住那些牛鬼蛇神。

第二就是廢除改革取悅反對派,可這樣做的後果同樣很嚴重。因為廢除改革,大漢朝就將繼續窮兵黷武,天下將會再次烽煙四起。

大漢朝此時就如同在手術檯上進行九死一生大手術的病人,霍光就是那個主治醫師,貿然更換主治醫師,這個後果是可以想象的。

所以說,漢昭帝是個明君,他有能力跟霍光鬥,卻沒有去鬥。這是看在國家大局的面子上,把國家利益放在了皇帝的個人權力之上。

古往今來,能夠做到以國為重的皇帝又有幾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