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此戰過後,三國鼎立格局浮出水面

官渡在河南省境內,今天的中牟縣。

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基礎。

眾所周知,西漢的首都在長安,到了東漢國遷都洛陽,中原(今天河南省一帶)成為中國政治經濟中心,官渡之戰就發生在河南的中牟東北。

官渡之戰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此戰過後,三國鼎立格局浮出水面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被並稱為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也是中國軍事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之一,戰爭的主角是曹操和袁紹。

東漢末年,皇帝昏庸、宦官外戚爭鬥不斷、邊疆戰事不止,國勢日趨疲弱,貪腐盛行、自然災害不斷,百姓水深火熱、走投無路。

官逼民反,漢靈帝七年(公元184年),河北爆發了黃巾軍起義,迅速向周圍蔓延、席捲全國。朝廷驚恐萬狀,急忙下令各地武裝力量鎮壓。

經過一年的圍剿,黃巾起義的烈火終於被撲滅,可是國家局勢開始動盪,朝廷威信一落千丈,統治集團的權鬥愈演愈烈,大小軍閥紛紛崛起、相互殺伐、稱霸一方,中央政權名存實亡,局勢動盪不安。

官渡之戰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此戰過後,三國鼎立格局浮出水面

經過連年征戰,中、小股武裝力量先後被消滅,袁紹和曹操的勢力發展壯大,成為東漢政治舞臺舉足輕重兩股力量。

兩大軍事集團各有自己的優勢:

曹操佔據中原,又控制著漢獻帝劉協,以天子名義發號施令,剛剛擊敗了中、南部力量最強的兩個軍閥袁紹和呂布,還將南陽軍閥張繡招撫到自己旗下,軍隊士氣旺盛。

袁紹則打敗了軍閥公孫瓚,擁有地勢險要的幽州、富庶繁榮的冀州,以及青州、幷州等廣闊的地盤,兵強馬壯。

二人躊躇滿志,都有稱霸天下的野心,一山不容二虎,兩大軍事集團的決戰不可避免。

官渡之戰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此戰過後,三國鼎立格局浮出水面

兩軍軍力相比,曹軍處於弱勢,只有兩萬餘人,江東孫策還對其虎視眈眈;袁紹大軍號稱十萬,後方穩定。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紹大軍浩浩蕩蕩,向南進發,官渡之戰拉開帷幕。

經過一番激戰後,袁軍於當年七月,進軍陽武(今河南中牟北),距離許昌只有100來公里,局勢對曹操來說非常不利。

曹操不敢怠慢,慌忙調兵遣將,依據虎牢等險要關隘,阻擋袁紹前進步伐,雙方在官渡一帶紮營對壘,相持不下。由於兩軍對峙時間太久,雙方後勤保障都出現問題。

謀士許攸建議袁紹出奇兵打擊曹操糧道,給曹軍來個釜底抽薪;但是袁紹剛愎自用,不但沒有采納許攸建議還將其臭罵一頓。

官渡之戰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此戰過後,三國鼎立格局浮出水面

許攸一氣之下當了叛徒,連夜投奔發小曹操。曹操正在洗腳,聽到許攸來了,赤腳就屁顛顛跑了出去。

在許攸建議下,曹操派騎兵突襲袁紹糧草重地烏巢(今天河南延津),斬殺守將淳于瓊,將袁軍輜重和糧食付之一炬,袁紹大軍沒有糧草,不戰自亂。

關鍵時刻,袁紹大將張郃、高覽又投降曹操,袁紹軍心徹底動搖,人心惶惶,兵敗如山 ,數萬大軍被消滅殆盡。

最後,袁紹身邊只剩下八百騎兵狼狽逃回老巢河北。

官渡之戰,曹操以弱勝強,是因為他知人善任,能夠採納部下建議,所以能化險為夷,反敗為勝。

官渡之戰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此戰過後,三國鼎立格局浮出水面

袁紹恰恰相反,獨斷專行,聽不進部下建議,將好好的一副牌打個稀爛。

民國名家蔡東藩在《後漢演義》中評價:“曹操處處能用諫,袁紹處處是愎諫,即此已見袁曹之興亡,不待戰而始決耳!”

意思是說袁紹比曹操差得太遠,沒有開戰已見分曉,失敗命運已經註定。

那麼官渡之戰的意義何在?

官渡之戰之後,袁紹軍事集團徹底崩盤,失去了爭霸天下的資格。

官渡之戰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此戰過後,三國鼎立格局浮出水面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消滅了袁紹的軍隊,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將烏桓完全征服。

至此,北方結束了戰亂頻仍的局面,實現了統一,百姓生活也趨於安定。

打敗袁紹後,曹操實力大增,在朝中的政治地位更加鞏固,可以一心一意發展生產,建設根據地,為將來的稱霸天下做好了軍事準備。

此一戰過後,三國鼎立格局,很快即將浮出水面。

官渡之戰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此戰過後,三國鼎立格局浮出水面

《 這裡是三國 》中國歷史通俗三國演義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