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在歷史上曾析置過一個“棲東縣”,它的範圍有多大?

本文繼續為大家介紹膠東歷史區劃,此次要介紹的是棲霞曾經析置的“棲東縣”。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受戰時環境影響,膠東根據地曾增設過不少縣級區劃。這些新設的縣,有的延續至今,如萊西、乳山(中間也短暫重新合併過);有的則曇花一現,如掖南、牙前等。而“棲東縣”顯然屬於後一情形。

雖然透過字面不難看出,“棲東縣”應該是位於棲霞的東部。但其具體都管轄哪些地方?很多朋友可能都沒有太清晰的概念。接下來,我們就以史志資料為依據,對此進行簡要介紹。

棲霞在歷史上曾析置過一個“棲東縣”,它的範圍有多大?

根據《棲霞縣誌大事記》的記載,棲東縣行政公署設立於1941年3月,1953年9月重新併入棲霞縣,前後存在約12年的時間。

在這12年的時間裡,棲東縣的轄區和區劃並非一成不變。設立之初,它共轄7個區(以序號命名),後調整為12個區(以地名命名)。1945年1月,牙前縣設立,從棲東縣劃出2個區,後者剩下10個區。1950年牙前縣撤銷後,原轄區重新劃回棲東縣。

對照《棲霞縣誌》《棲霞市歷史地圖冊》中的老地圖來看,棲霞縣和棲東縣之間,大體以“艾山——廟頂——榆山”之間的連線來分界,以東屬“棲東縣”,以西為“棲霞縣”。

棲霞在歷史上曾析置過一個“棲東縣”,它的範圍有多大?

就具體區劃來說,自1944年9月起,棲東縣所轄的12個區分別命名為鐵口區、儒林區、白洋區、溫泉區、亭口區、魚臺區、金山區、回龍區、磁南區、郭嶺區、榆山區和桃村區。

其中,鐵口、亭口、金山、桃村這四個地名比較直觀,就不多做解釋。而儒林區大體是在現“廟後鎮”一帶;白洋區是“臧家莊鎮”周邊,以河而得名;溫泉區的“溫泉”指的是艾湯,包括現松山街道周邊若干村莊;魚臺區的“魚臺”指的是清水河上的“魚跳臺”,包括唐家泊周邊村莊;回龍區的“回龍”指的則是“回龍夼”;磁南區大致是中橋周邊,因地處磁山以南而得名;郭嶺區的“郭嶺”指的是郭家店村附近的郭家嶺,其轄區與後來的寨裡鄉重合度較高;榆山區因棲霞海陽交界處的北榆山而得名,相當於現唐家泊鎮南部的柳連河、榆山後村一帶。

上述轄區,如果按照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區劃來對應,大體相當於臧家莊、中橋、廟後、亭口、大莊頭、鐵口、桃村、唐家泊、佔疃、金山、松山、寨裡這12個鄉鎮所組成的區域。

棲霞在歷史上曾析置過一個“棲東縣”,它的範圍有多大?

1945年牙前縣設立之後,從棲東縣劃出的兩個區分別是榆山區和桃村區,此外還有鐵口區的部分村莊,其餘區域則無太大變化。

棲霞在歷史上曾析置過一個“棲東縣”,它的範圍有多大?

作為一個縣級區劃,棲東縣自然也有著相應的管理機構,即“棲東行署” 。根據《棲霞縣誌》 的記載,棲東行署成立之初,駐地在康家村(原屬大莊頭鄉,現屬桃村鎮)。此後,隨著戰場形勢的變化,在山區當中曾多次遷徙,至1946年才大體穩定下來,改到馬陵冢村(李氏莊園)辦公,直到1953年合併裁撤。

棲東縣存在的時間雖然不算長,但也留下了一定的影響。時至今日,不少人在提到棲霞相應鄉鎮的位置時,還會強調說在“東半縣”或在“西半縣”。而在很多老檔案當中,也能看到“棲東縣”的字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棲東縣在地理上緊鄰福山縣,很多村莊的風土人情都與對方較為相似。前些年,臧家莊鎮從棲霞市劃到福山區,雖然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多少也算是“棲東片區”這種人文特點的一種體現了。

(本文作者:耳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