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河南之殤,那裡曾有最大的糧倉,那裡也有慘絕人寰的災荒

河南有最大的糧倉,河南也有餓死人的災荒。

三國時期的曹魏在許昌等地大規模屯田,河南成為中原地區的生產基地,隋煬帝時期開通運河之後,建立了鞏義洛口倉,這個洛口倉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糧倉,能容納糧食2000萬擔。

這個曾經多次成為政治經濟文化忠心的地方,在近現代史的1942年,卻發生震驚中外的餓死人的災荒事件。

1942河南之殤,那裡曾有最大的糧倉,那裡也有慘絕人寰的災荒

災荒發生的原因普遍認為:1942年,河南大旱,大旱之後是蝗災,這是自然因素。簡單的自然災害並不會造成大規模的餓死人事件,往往都是天災人禍一起來虐,而更重要的是人禍。我們說天作孽猶可活,人做孽有定數。河南,當時地處前線,是重要的戰場。河南省政府主席劉培基為了配合國軍作戰,沒有把災情及時上報,導致國軍在災情蔓延的時候還在向河南人們暴力搶糧。

1942河南之殤,那裡曾有最大的糧倉,那裡也有慘絕人寰的災荒

而這期間大發國難財的不乏其人。

1942河南之殤,那裡曾有最大的糧倉,那裡也有慘絕人寰的災荒

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有1200萬人受災,150萬人死於這場飢餓。細節不忍卒讀,大家可以看張國立主演的《1942》,裡面比較客觀和完整地描述了這場災難的始末。

如今跟孩子說起饑荒,他們根本沒有辦法理解為什麼會餓死人,為什麼沒有東西吃,所以“不食肉糜”的典故不僅僅會發生在遙遠的古代,發生在高高在上不知民間疾苦的皇帝身上,也可能發生在我們普通百姓身上。

1942河南之殤,那裡曾有最大的糧倉,那裡也有慘絕人寰的災荒

沒有經歷過人間慘劇的我們或許真的無法感同身受,就如同當時的決策階層,自動把這些災情遮蔽,因為當時對於南京政府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在宋美齡訪美的期間,給國際社會留下一個光明的好印象。不然,很可能美國就不撥款支援國軍了。

縱觀中國歷史,逃荒是一種國古既有之的傳統,自己家鄉活不了,挪騰一下地方還是可以活的,一般不會出現大規模餓死人事件。大規模餓死人的除了糧食匱乏,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其實就是災民失去流動性,只能等死。

1942河南之殤,那裡曾有最大的糧倉,那裡也有慘絕人寰的災荒

人的忍耐力其實很大,但是餓肚子不行,餓肚子會讓人失去起碼的人性。為了一塊餅乾可以用身體換;最愛的小貓也可以剝皮煮了,擦乾眼淚趕緊要一碗熱湯喝;把人打死了就可以當成是驢煮了吃;孃親死了,嬰兒最好能趕上屍體還沒冷透趕緊啜一口奶……但凡種種不是地獄勝似地獄。

人世間,看遍歷史,大體沒有什麼地獄比得上遭遇飢餓的人類所呈現出來的景象。而這地獄,如果只是大自然的懲罰,人類尚且可以說造物自有他的原因,但如果人禍甚於天災……即使,人禍甚於天災,也沒有承擔責任者,替罪羊有之。

1942河南之殤,那裡曾有最大的糧倉,那裡也有慘絕人寰的災荒

人是很奇怪的生物,如果處於較高的食物鏈,就堅信達爾文的進化論是正確的,也堅信自己能夠生存下來是因為自己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如果處於食物鏈底層,無助的心靈就寄希望於神靈,希望神靈可以主持普世價值的正義,挽救陷入苦難的人們。如果只是僅憑自身所處境遇而選擇相信什麼思想,那也僅僅是功利主義作祟。

還遠遠不是信仰。

人總要信點什麼,或許,天災不可免,人禍少之,即使都迎面而來,還可以安然接受,告訴自己我們都去了那個沒有苦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