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四阿哥胤禛奪嫡的最大功臣,鮮有人知,結局很多人想不到

我們在上文中說道胤禛在收到他的家臣戴鐸的一封書信之後做出一個很耐人尋味的批示,意思就是說,戴鐸說的這些話雖然是“金石之言”,但對他卻“分中無用”,並且表示皇位是“大苦之事,避之不能,尚有希圖之舉乎?”,說自己的志向是“君臣利害之關,終身榮辱之際,全不在此,無禍無福,至終保任。”胤禛說這話,頗有幾分虛偽造作之嫌,但是細想之下,不也是一個成年人正常的反映嗎?就是生活在今天,當別人一臉恭維的祝賀你馬上要升職的時候,雖然內心翻江倒海、無比興奮,但是在面部表情上卻仍是一副謙虛謹慎、連連推讓的態度。

他是四阿哥胤禛奪嫡的最大功臣,鮮有人知,結局很多人想不到

雍正王朝中的四阿哥胤禛

不過胤禛在信的後一部分確實暴露了他的態度,他告誡戴鐸說道:“凡此等居心之言,切不可動,慎之!慎之!”這就是要戴鐸替他保密,千萬不能輕舉妄動,一切都要小心謹慎從事。這充分表明,雖然胤禛在口頭上有一番推諉的態度,但是戴鐸的話在他內心裡確實掀起了一層小小的波浪,恰恰正和自己當時的心情和對奪嫡態度的轉變相符合,即使自己以前沒有這種參與奪儲的想法,但是看完戴鐸的這封信以後,胤禛也不會無動於衷了。聰明人都能看出來,戴鐸提出的這個計劃是切實可行的。

他是四阿哥胤禛奪嫡的最大功臣,鮮有人知,結局很多人想不到

戴鐸在影視劇中的形象鄔思道

此後,戴鐸作為胤禛的家臣也一直在外派做官,並且胤禛在自己職權範圍內幫助戴鐸不斷升遷,而戴鐸也投桃報李,在地方上為胤禛的奪儲四處奔波、不遺餘力。

之後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康熙五十六年(1716年),戴鐸被派往福建任職,他把從京城到福建沿途所見所聞和地方官員、文人雅士對奪儲的看法和議論全部用密件的形勢呈送給胤禛,讓胤禛能夠及時掌握民間的輿論情況,以便自己制定相對應的決策。

他是四阿哥胤禛奪嫡的最大功臣,鮮有人知,結局很多人想不到

步步驚心中的四阿哥胤禛

有一次,戴鐸說自己在武夷山見到一道人頗為奇異,戴鐸便與之交談,並隨後將交談的內容以密信的內容發給胤禛,信中說道,戴鐸讓道士為自己的主子默禱祈福,求掛問籤,那位高深的道士說了一個“萬”字(“萬”即為有福的意思,和胤禛的名字“以真求福”的意思相吻合,也可理解為千秋萬歲的意思),胤禛聽後十分高興,看到這個片段,是不是似曾相識?雖則以後貴為九五之尊,但胤禛終究還是一個俗人啊!

他是四阿哥胤禛奪嫡的最大功臣,鮮有人知,結局很多人想不到

步步驚心中的四阿哥胤禛

康熙六十年(1721年),戴鐸由知府升為道員,因為在當地水土不服,想告病回京,為此他想先請示胤禛,胤禛聽後,十分不悅,在給他的回信中說道:“你不要這麼沒志氣,以後你做到總督巡撫,才算揚眉吐氣,這世界上哪有什麼都如意的事情呢?”戴鐸看過書信之後就乖乖地去赴任了。

清朝理學名臣李光地在康熙年間頗受重視,即使告老還鄉了,但時不時還是被康熙召回京城與之促膝長談,徵詢治國良策。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康熙又把病退的李光地召回京城,這是在奪嫡的敏感和關鍵時刻,康熙極有可能是徵詢李光地關於建儲的事情。胤禛得知後,便讓戴鐸前去拜訪這位名宿大儒。在聊到太子人選的時候,戴鐸問李光地:“諸位皇子裡面,李大人覺得誰最合適做太子?”李光地毫不猶豫地說道:“諸王之中,八阿哥最賢。”戴鐸立刻不以為然的表示:“八王柔懦無為,不及我四王爺聰明天縱,才德兼全,且恩威並濟,大有作為。”戴鐸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希望李光地能夠助胤禛一臂之力,但是無奈李光地對此未有明確的表示。

他是四阿哥胤禛奪嫡的最大功臣,鮮有人知,結局很多人想不到

雍正王朝中的四阿哥胤禛

在胤禛奪嫡不順的時候,戴鐸還請求謀任臺灣道(相當於臺灣的省委書記)一職,他說臺灣遠在大陸之外,尚未開發,臺灣道又監管錢糧,萬一爭奪儲位失敗,可以作為將來的退路。由此看來,戴鐸為胤禛的奪儲真可謂費心盡力了。

後來的實施也表明,胤禛基本就是按照戴鐸設計的路線和計劃逐步夯實基礎,擴充套件勢力,並巧妙地避開皇位爭奪中的各種危險,向著最後的勝利大步前進的。這件事也告訴我們今天的人,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方向沒錯,假以時日,總會有結果的。

順便說一句,雍正年間,戴鐸因被指責貪汙錢財,罔顧王法而被皇帝處死。

大家好!我是百穀之王,歡迎大家和我繼續討論九子奪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