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從宮廷劇中,追尋鐵薛樓酒的歷史來歷

在歷史沉浮中,鐵薛樓酒再次崛起和振興,得益於黃會福先祖延傳下來的北宋七十二家官方釀酒坊之一的

“鐵薛樓”,其創始人為北宋國酒“光祿酒”的首席釀酒師黃適瑞,其店內招牌酒就是西會福的前身“瑤醽”。

《清平樂》從宮廷劇中,追尋鐵薛樓酒的歷史來歷

“鐵薛樓”與《清平樂》的礬樓一樣,是當時富商豪門、文人雅士遊玩歡宴的首選,人們紛紛相邀聚集,品酒、唱對、吟詩會友。每天有三千賣酒的散戶,在這裡取酒沽賣,足見東京酒業之繁榮。

一、仁宗皇帝的美酒故事

北宋釀酒業極為發達,不但朝廷透過發展

“官醞”增加酒稅以充盈國庫,朝廷對民間釀酒也不禁止,仁宗朝對民間釀酒更是全面放開,於是釀酒、飲酒遂成天下共樂之事。乃至民間出現“十家之聚,必立課程。比屋之間,具有醞釀”的恢弘場面。

《清平樂》從宮廷劇中,追尋鐵薛樓酒的歷史來歷

《清明上河圖》

在這酒香四溢的時代,從普通百姓到帝王群臣都為酒瘋狂。酒風的盛行,推動著釀酒工藝的發展,北宋竇蘋所著《酒譜》一書收錄了不少與飲酒相關的軼事,從中可以發現,就連皇親國戚、皇后嬪妃等,也曾參與釀酒。

首先讓皇帝帶個頭。仁宗皇帝趙禎不但愛喝酒,還喜歡把好酒賜給有功勞的臣下喝。北宋在京城設光祿寺,負責朝廷國事用酒,就叫

“光祿酒”,這是真資格的“國酒”,也就是當時的鐵薛樓酒。這種酒是御賜酒,大臣得到了要寫劄子謝恩。比如那個少年時極為英俊,被人榜下捉婿,後來與范仲淹一起戍守邊關,屢建奇功的韓琦,也寫過這樣的句子:“黃封御酒新沾賜,更偶金鈴雨未開”,御賜美酒,激發了他心中的無盡氣概。

《清平樂》從宮廷劇中,追尋鐵薛樓酒的歷史來歷

《清平樂》劇中仁宗皇帝

順便說一句,仁宗不但倡導女子可相撲於街市,還允許女性喝酒。譬如《清平樂》劇中的曹皇后曹、張美人、徽柔公主甚至還經常喝得酩酊大醉,真是開了先河。乃至後來到了南宋,女性喝酒竟然蔚然成風,李清照甚至寫出了

“濃睡不消殘酒”“沉醉不知歸路”這樣奔放的句子,竟然還成了詞壇麗句。

二、北宋文人雅士的美酒故事

北宋的名臣雅士對酒的迷戀,在《清平樂》中,也可見一斑。例如有名的諫臣晏殊,某一次猜到自己的諫言會惹太后不喜,必定被貶出京,於是趁早吩咐僕役收拾行李,自己則在雨中吟誦《浣溪沙

·小閣重簾有燕過》,抒發當下的心情。

宋人張能臣撰寫的《酒名記》中,列舉了

東京名酒中,除了樊樓的眉壽與和旨,還有不少名樓的名酒。如忻樂樓的仙醪、和樂樓的瓊漿、遇仙樓的玉液、千春樓的仙醇、鐵薛樓的瑤醽、朱宅園子正店的瑤光、高陽店的流霞、清風樓的玉髓等等。

單是看到這些酒名,就已讓人微醺了。

范仲淹第三次被貶出京時,同僚王質將家中的酒具帶來,以酒相送,只望這酒飲盡之時,便是范仲淹回京再敘之日。一車大大小小貼了酒封的佳釀,想必也是王質蒐羅東京城所得美酒,其中必是有

“鐵薛樓酒”瑤醽的。

《清平樂》從宮廷劇中,追尋鐵薛樓酒的歷史來歷

《清平樂》劇中范仲淹

而正是如此濃郁的詩酒氛圍,讓宋詞、酒肆、腳店、名酒等相關酒文化得到很好的發展。時至今日,我們仍可從中感受到宋朝的一派繁華景象,聽見其中熙攘,感受其中煙火。這是一個全民飲酒的時代,與

“鐵薛樓酒”瑤醽一脈相傳的茅爺爺西會福酒,憑藉著“醇香幽雅、回味悠長”的個性化特徵,足以成為廣大酒友的首選佳釀,並以此助興、以此消愁、以此餞行、以此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