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鄉民謠、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

道鄉民謠

王振川

楚之苦,[①]渦之陽,[②]

譙之左,[③]谷水旁。[④]

九龍井,[⑤]流星園,[⑥]

老子故里在渦陽。[⑦]

道鄉民謠、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

[①]

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今安徽渦陽縣在老子的年代裡,是歸屬於楚國版圖。鹿邑、亳縣屬於陳國。

[②]

東漢邊韶《老子銘》:“老子,楚相縣人也。……相縣虛荒,今屬苦,故城猶在,在賴鄉之東,渦水處其陽。”今渦陽縣渦河北的天靜宮之地符合“在賴鄉之東,渦水處其陽”的歷史地理特徵。河南鹿邑的老子廟是“渦水處其陰”。

[③]

大中祥符七年春(公元1014年),宋真宗率群臣恭謁真源縣拜謁太清宮。他朝拜老子故里以後寫了一首詩:“太清宮者,介譙都之列壤,濱渦水之鴻淵……擇元辰於攝提,詣殊庭於譙左。”古今記述地理方位都是左東右西,上北下南,這首詩說明了他去的老子故里在譙城的東面而不是西面。

[④]

公元六世紀初,北魏酈道元撰的《水經注》記述了老子廟的地理特徵:“渦水又東北屈,谷水注之”,“谷水自此東入渦水。渦水又北,經老子廟東。”“孔子廟…北側老君廟,廟東院中有九井焉。”

[⑤]

公元六世紀初,北魏酈道元撰的《水經注》記述了老子廟的地理特徵:“渦水又東北屈,谷水注之”,“谷水自此東入渦水。渦水又北,經老子廟東。”“孔子廟…北側老君廟,廟東院中有九井焉。”老子廟九龍井是必須的地理特徵。亳縣與鹿邑都沒有九龍井。《古詩源》卷十四,有北周詩人庾信的一首《至老子廟應詔》詩,詩中有“三門臨苦縣,九井對靈溪”之句;唐代詩人溫庭筠也有《老君廟》詩一首,詩中有“廟前晚色連寒水,天外斜陽帶遠帆”之句,這二首詩將“渦水處其陽”有“九井”、“靈溪”的地理特徵描述得很明白。

《全唐文》中,唐僖宗有一篇《賜亳州太清宮勅》勅文指明“亳州太清宮是混元降誕之地”,地有“九龍之瑞井”。唐代杜光庭的《道教靈驗記·亳州太清宮記》中寫道:“亳州真源縣太清宮,聖祖老君降生之宅也。歷殷周至唐,而九井三檜宛然長在。”杜光庭的《道德真經廣聖義序》也明確指出老子的誕生之地:“誕生於亳,即今真源縣九龍井太清宮是其地也。”

[⑥]

宋代的文獻《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八十九》:“亳州言修天淨宮畢。初,宿州臨渙縣有天淨宮,言李母感星之所也。”宋代的今渦陽重修天靜宮的遺址也完整出土,規制宏大。元至順三年張起巖撰《天靜宮興造碑記》:“宮在城父之福寧鎮東南, 去亳郡四舍,南距渦水二里,下臨雉水。世傳老子在妊,有星突流於園,既而降誕。”此碑在安徽渦陽老子廟出土。碑現存於老子廟。《大明一統志》卷七:“流星園,在亳縣天靜宮南,碑雲,有星突流於園,老子因而降誕,即此。元有聖母殿,遺址尚存。”

[⑦]

綜合大量史料,渦陽完全符合。那麼,老子故里非渦陽莫屬。

道鄉民謠、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

作者系:

上海市宗教學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渦陽縣榮譽市民、政協委員;所著老莊研究學術著作有:《老子與范蠡》2004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老子莊子故里考》2009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皖北老莊故里行》2012年作家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