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發瘋文學走紅的背後,經典名著是否正在被毀掉?

和當年的‘文體兩開花’相比,林黛玉發瘋文學只能算是小打小鬧。

不知不覺間,林黛玉發瘋文學,在社交媒體上火起來了。

“橫豎就拿那麼一點工資,還要24小時使喚人了。”

“你瞧,又開始畫餅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斷腸去了。”

這些看似文縐縐,卻又形如白話文的句子,被冠上了林黛玉的名頭,成為新一輪網際網路梗文化的代表。時至今日,微博上僅僅有關“林黛玉發瘋文學”的討論,就已經超過了1。3億。

林黛玉發瘋文學走紅的背後,經典名著是否正在被毀掉?

對《紅樓夢》有所瞭解的觀眾,想必一眼就能看出來,所謂的“林黛玉發瘋文學”,模仿的正是87版《紅樓夢》裡,林黛玉的說話風格。必須承認,《紅樓夢》原著裡,林黛玉便十分善於用言語懟人,是出了名的“林懟懟”。如今,乘著網際網路梗文化的東風,“林黛玉體”迎來了一波狂歡。

在解構“林黛玉發瘋文學”之前,首先我們要來聊一聊什麼是發瘋文學。發瘋文學和去年流行的廢話文學很像,本身並不會輸出太多有意義的內容。但和“說了等於沒說”的廢話文學相比,發瘋文學所蘊含的情感,明顯更為激烈。如果說廢話文學是一種委婉的嘲諷,那麼發瘋文學則是非常明顯的陰陽怪氣。這份陰陽怪氣中,還帶著幾分癲狂。

林黛玉發瘋文學走紅的背後,經典名著是否正在被毀掉?

據說,有網友在實際生活中,還真依靠發瘋文學,取得了不錯的網路對線效果,無論是催客服儘快發貨,還是解決交易糾紛,發瘋文學都比“好好說話”要管用。

林黛玉發瘋文學走紅的背後,經典名著是否正在被毀掉?

就在發瘋文學走紅之後,天才的網友們,神奇地發現了發瘋文學與林黛玉體之間的化學反應。於是,大量林黛玉的經典臺詞,開始被提煉出來形成語錄,並被眾多網友爭相使用。有意思的是,這些語錄似乎格外討年輕人的喜歡,諸如“你大抵是倦了,竟回我這般敷衍”“這怕不是又被哪位妹妹絆住了,竟如此不理人了”,成為眾多網友,用來社交的萬能句子。

林黛玉發瘋文學走紅的背後,經典名著是否正在被毀掉?

圖源:微博博主“當紅炸子雞小陳”

和發瘋文學相比,林黛玉發瘋文學頗有一種趙本山改良後的二人轉的氣質。如果說之前的發瘋文學因為過於粗鄙,難登大雅之堂,那麼在經過一輪林黛玉化之後,這種網路文體,逐漸地變得適應各種網路社交場合。同時,文學性也有了明顯提升,似乎話說出來,就自帶了一股林黛玉懟人的風采。

回顧過往,不難發現,每當有一種網路文體火起來後,便會有大量網友加入其中,進而催生出更多的網路流行梗,林黛玉發瘋文學也是如此。當人們不再滿足於僅僅只是引用林黛玉的臺詞,“橫豎就拿那麼一點工資,還要24小時使喚人了”這種帶有強烈林黛玉風格的句子,便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出現。模仿的本質,是對被模仿物件特點的誇張化二度創作。因此,不難發現,一旦離開了林黛玉的藝術形象,這些語句便會顯得十分蹩腳。但正是因為林黛玉的存在,林黛玉發瘋文學,取得了病毒式的傳播效果。

在這期間,林黛玉發瘋文學還衍生出了男生版,進一步擴大了傳播範圍。

同時,得益於87版《紅樓夢》的巨大影響力,人們用電視劇中的林黛玉形象,把林黛玉發瘋文學制作成更加適合網際網路傳播的短影片,進一步加速了這一流行梗的傳播。最終,這股風潮席捲全網,形成了如今林黛玉發瘋文學的盛況。

林黛玉發瘋文學走紅的背後,經典名著是否正在被毀掉?

圖源:抖音

實際上,網際網路對經典名著的二次解讀由來已久。除了《紅樓夢》之外,《三國演義》《西遊記》等,都曾引發過網際網路狂歡。

早在中國鬼畜文化開始萌芽的時代,94版《三國演義》裡諸葛亮與王朗兩名角色,就已經開始被進行大量二次創作,並引領了當時的鬼畜風潮。也是從這一時期開始,諸葛亮習慣性被網友們調侃為“諸葛村夫”,他陣前罵死王朗、空城計嚇走司馬懿等典故,被網友們拿來改編,做成新的搞笑影片,產生了過去所不曾有過的娛樂效果。他的經典臺詞“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流行至今。

林黛玉發瘋文學走紅的背後,經典名著是否正在被毀掉?

B站UP主“伊麗莎白鼠”創作的早期鬼畜

網友們對《三國演義》的二次創作從未停止,同樣是在近期流行起來的“臥龍鳳雛”梗,便是又一傑作。

“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指的是龐統。《三國演義》中,有“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的評價,原是用來指代非常優秀的人才。但是在某些網際網路語境下,“臥龍鳳雛”則表達了完全相反的意義,成了一種另類的諷刺。

這種反諷用法,並不只是侷限於網路。電影《西虹市首富》中,也曾經用“臥龍鳳雛”,來諷刺能力低下的人。

林黛玉發瘋文學走紅的背後,經典名著是否正在被毀掉?

而86版《西遊記》被網友們玩壞的原因,要更為複雜一些。

86版《西遊記》本身十分經典,圍繞這部作品產生的爭議,主要源自“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這句話。

這句話,是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錄製《人物對話間》時的語錄,他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達過同樣的思想。客觀而言,“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的確值得探討。

林黛玉發瘋文學走紅的背後,經典名著是否正在被毀掉?

2017年,在86版《西遊記》導演楊潔的葬禮上,六小齡童卻宣傳起了自己和美國籌劃合拍的《西遊記》題材電影《敢問路在何方》,這一行為,惹惱了不少網友。加上他過往所發表的一些言論,包括對其他版本孫悟空的貶低,進而引發了網友的逆反。“中美合拍,文體兩開花”迅速成了流行梗,六小齡童在年輕網友中的形象跌到谷底,六學就此誕生。

林黛玉發瘋文學走紅的背後,經典名著是否正在被毀掉?

圍繞86版《西遊記》產生的另外一次經典二創,來自於B站UP主“倒懸的橘子”創作的鬼畜影片《大唐Gang》。這部影片剛一發布,就得到了網友們的喜愛,播放量迅速突破1000萬。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大唐Gang》最火爆的時候,作者卻對原版影片內的歌詞進行了修改,重新上傳。以至於,真正的原版影片,他本人反而無法釋出,只能由別的好心UP主進行補檔。

林黛玉發瘋文學走紅的背後,經典名著是否正在被毀掉?

而這,便引出了人們的一種擔憂:這些對經典名著的網路二次創作,正在毀掉名著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倒懸的橘子修改自己的作品,背後可能有著某些力量的干預。

林黛玉發瘋文學走紅後,同樣抱有這種擔憂的人越來越多。“林黛玉體會毀掉紅樓夢嗎”,引發了大量網友討論。

林黛玉發瘋文學走紅的背後,經典名著是否正在被毀掉?

有人擔心,林黛玉發瘋文學可能會消耗掉大眾對經典名著的喜愛,進而引發牴觸心理。有人擔心,這種矯揉造作的句式,影響了漢語的正常發展,甚至喪失了語言的內涵。也有人擔心,在這些網路狂歡的影響下,人們會對經典名著產生錯誤的認知。事實上,林黛玉發瘋文學的確已經引發了部分網友的牴觸。

林黛玉發瘋文學走紅的背後,經典名著是否正在被毀掉?

但如果給林黛玉發瘋文學扣上一頂毀掉《紅樓夢》的帽子,卻著實有些小題大做了。知名紅學專家夏曉寧,說過這樣一句話,“文學經典能流傳百年的,都沒有那麼脆弱。”這句話,有著充足的現實依據。

和《紅樓夢》相比,《三國演義》被網際網路二次創作的力度大得多。僅僅是諸葛亮一人,就被拿來進行過大量惡搞,形象“崩壞”。但《三國演義》的形象,並沒有因此有所受損。即便在“臥龍鳳雛”被玩壞的今天,觀眾也並沒有將二次創造帶入到原作中,進而張冠李戴。

有意思的是,諸葛亮扮演者唐國強,做客北京衛視《中國故事大會》時,曾這樣看待鬼畜文化:“(透過鬼畜)跟更多的年輕人有接觸,有什麼不好?”

林黛玉發瘋文學走紅的背後,經典名著是否正在被毀掉?

86版《西遊記》也是如此。在“文體兩開花”風靡B站後,B站影視區引進了正版86版《西遊記》。面對這部經典的作品,B站觀眾依然展現出了充足的敬意。六小齡童老師扮演的孫悟空,照樣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喜愛。喜歡玩梗的這些年輕人,是分得清什麼是戲說,什麼是胡說的。

林黛玉發瘋文學走紅的背後,經典名著是否正在被毀掉?

《西遊記》在B站評分高達9。9

與《三國演義》《西遊記》相比,《紅樓夢》受到林黛玉發瘋文學的影響微乎其微,更談不上因此被毀掉了。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語境。從曾經的“諸葛村夫”,到現在的“林懟懟”,恰恰反映了不同時代的人,對經典名著的不同解讀。林黛玉發瘋文學的背後,是當代年輕人自我情感的另類表達。只是他們用了一種更為戲謔的方式,假借林黛玉之口,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橫豎就拿那麼一點工資,還要24小時使喚人了。”這句話的背後,是萬千打工人對996的牴觸。只是恰好,這份對命運的掙扎,和《紅樓夢》裡的林黛玉,達成了奇妙的共鳴——相較於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賈寶玉,與性格隱忍的薛寶釵,真性情的林黛玉,更加符合當今時代年輕人的價值觀。

而這,恰恰證明了《紅樓夢》本身依然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力。

或許,人們應該反思的,不是網友為什麼一而再地惡搞經典名著,而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為什麼老《三國》、老《紅樓》,依然是被二次解讀的重點物件。

林黛玉發瘋文學走紅的背後,經典名著是否正在被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