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太宗滅突厥,看當前的國際環境

隋末唐初,內地處在不斷地動亂和戰爭之中,而東突厥卻非常強大,不少漢人為避免戰亂也來到突厥。突厥統治者北極漠北,南連割據的“群雄”,堅持漁人之利。當時的薛舉、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梁師都、李軌、高開道等人,雖然在自己割據的地方上稱王稱帝,但都向突厥稱臣,接受其可汗的稱號。李淵起兵,也曾經向突厥稱臣。

突厥的強大與內地的削弱和持續的動亂有很大的關係。但隨著唐初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以及唐太宗本人重視武備,訓練了一支精銳的軍隊以後,唐朝進行最後反擊突厥的條件成熟了。

從唐太宗滅突厥,看當前的國際環境

與此同時,突厥內部矛盾重重,統治集團內部分裂加劇,以及不斷的天災人禍等原因,使突厥的軍事實力一落千丈。這給唐太宗提供了消滅突厥的大好時機。

貞觀三年秋天,唐太宗派李靖、李世勣等人領兵十餘萬討伐突厥。次年,獲隋煬帝妻蕭後及其孫子楊政道、送至長安。突利可汗投降,頡利可汗逃到陰山。李靖趁機追擊,生擒頡利可汗,俘虜了突厥十餘萬人,東突厥滅亡。東突厥的滅亡,解決了長期威脅唐朝北方的敵對勢力,使唐王朝贏得了一個安定的和平環境,對於唐朝內部的穩定和繁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從唐太宗滅突厥,看當前的國際環境

從這裡可以得出的寶貴經驗是,第一,要戰勝外部敵人,必須先要安定國內,國內安定了,國家的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才能逐步壯大起來,最終戰勝強大的外部敵人才會有可靠的保障。因此,集中力量搞好內部,建設好自己的國家,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才是保衛自己的國家,戰勝外部敵人的最可靠的保障。如果一個國家的內政一塌糊塗,經濟落後,人民生活貧困。對外不但沒有相當的國際地位,即使要想抵禦外侮,求得一個安全的國際環境,也是辦不到的。第二,要善於利用敵人之間的各種矛盾,把握最佳時機,才能取得最後的徹底勝利。唐朝進擊突厥,正是充分地利用了這一點。

從唐太宗滅突厥,看當前的國際環境

我們今天雖然基本上處在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之中,但對我們國家不利的外部因素仍然存在,國外仍然有一些仇視我們的敵對勢力。因此,充分利用敵人之間的矛盾,把握好最佳的時機,逐個分化和瓦解敵人,就顯得十分重要。不但要使這些勢力不能危害我們,最好還能化敵為友,成為支援我們的力量。因此,面對今天覆雜的國際形勢,適當有效的外交活動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不管是搞好內政還是加強外交,所有一切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獲得最大的國家利益,為我們國內的穩定和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