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善騎射,為何被霍去病打得大敗,分析原因後才知霍去病了不起

漢朝對匈奴的印象最初來自劉邦的白登山之圍,劉邦作為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在秦末到漢初打了無數場戰役,就連項羽這樣的千古無二的神勇之人也敗給了劉邦,所以劉邦的軍事能力並不弱,但在白登山之圍中,劉邦被匈奴40萬精銳騎兵圍得水洩不通,著實讓劉邦平生第一次感受到無限的恐懼。

最為關鍵的是這40萬騎兵居然是按毛色分配的,東邊是清一色的青馬,南面是清一色的紅馬,西邊是清一色的白馬,北面是清一色的黑馬,這種顏色分配必須是有強大後勤力量來保證的,劉邦及手下將士全部見證了匈奴的強大,所以在白登山之圍結束後,劉邦選擇了與匈奴和親。

匈奴善騎射,為何被霍去病打得大敗,分析原因後才知霍去病了不起

漢匈和親

和親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就是劉邦覺得自身實力不足以打敗匈奴,再加上漢初百廢待興,劉邦去世後,漢朝對匈奴的和親政策一直在維持,並且漢朝不敢對匈奴用兵,呂后執政期間,樊噲口出狂言想率軍打匈奴,結果被季布一頓打擊,季布的理由就是:當年劉邦的四十萬大軍都被匈奴圍困在平城,樊噲有什麼本事能打敗匈奴。

匈奴的強大似乎成為劉邦之後漢朝皇帝的一致共識,漢文帝時期,匈奴四次大規模侵入漢朝邊境,漢景帝時期,匈奴三次大規模入侵,常年的入侵,讓漢朝瞭解到

匈奴的特點就是:機動性強、善於騎射、全民皆兵、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以搶掠為生

漢武帝初期,準備對匈奴開戰,當時年輕的漢武帝對與匈奴作戰並無把握,從馬邑之謀就能看出,漢朝希望用一次謀略全面解決匈奴問題,顯示是不現實的,漢武帝初期與匈奴開戰,也只有大將軍衛青獲取了一些勝利,但是比起來後來出現的霍去病來說,衛青的戰績不如霍去病。

匈奴善騎射,為何被霍去病打得大敗,分析原因後才知霍去病了不起

衛青

衛青總共出擊匈奴7次,斬殺和俘虜敵兵5萬餘人,霍去病共6次出擊匈奴,斬殺和俘虜匈奴敵兵11萬多人,霍去病的戰績是衛青是一倍還多,並且次數還少一次

。那麼問題來了,匈奴機動性強、善於騎射,霍去病為什麼能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這不是用敵人所擅長的騎射打敗了敵人嗎?

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戰術原因

霍去病打匈奴最大的戰術就是長途奔襲

。這在古代戰爭中是極少出現的,因為古代很難解決後勤補給,尤其是華夏民族,華夏是農耕民族,不像遊牧民族一樣,打仗需要強大的後勤運輸隊,而遊牧民族不需要補給,直接帶上乾糧,騎上馬,長途奔襲的。

長途奔襲有優點也有缺點,

優點是:速度快,能夠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缺點是:攻擊不持續,因為隨身攜帶的乾糧有限,不能維持長時間作戰

匈奴善騎射,為何被霍去病打得大敗,分析原因後才知霍去病了不起

霍去病

霍去病直接學習了遊牧民族的打仗方式,同時把華夏民族的後勤補給與遊牧民族的長途奔襲融合起來,霍去病每次打仗都是騎兵帶上乾糧直接奔襲目標,輜重、步兵及運輸隊跟在後面慢慢前進,然後騎兵與步兵之間維持聯絡,在並不固定的地點匯合

這種戰術是既繼承了速度快,能夠出其不意打擊敵人的優點,又保證了戰爭的可持續性,就拿漠北之戰來說,霍去病從定襄(山西忻州)出關,經過代郡(山西陽高至河北蔚縣一帶),一路向北尋找匈奴主力,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深入漠北,長途跋涉兩千多公里,這麼遠的距離,光靠騎兵帶乾糧,是不能保證士兵的糧食供應的,還必須要有輜重和運輸隊在後面跟著才行。

這一戰霍去病突襲了匈奴左賢王,所謂的突襲是指敵人沒有準備,沒有想到漢軍會來得這麼快,來得這麼遠,這可是第一次漢軍大規模騎兵部隊出現在漠北,霍去病手下當時有5萬精銳騎兵,此戰直接殲敵74000人,俘虜了匈奴都尉以上的貴族83人,並且還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蹟: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飲馬瀚海。

匈奴善騎射,為何被霍去病打得大敗,分析原因後才知霍去病了不起

漠北之戰

但是衛青的戰術就跟霍去病明顯不一樣,

衛青的戰術是:主動尋敵、固守陣地,然後兩翼包抄。衛青打的都是陣地攻防戰,而霍去病打的是長途奔襲戰,很明顯長途奔襲戰比陣地攻防戰取得的戰績更大,這也是霍去病戰績遠超衛青的原因

二、個人能力的原因。

1、霍去病的勇猛與衝勁

霍去病第一次參加與匈奴的戰爭是漠南之戰,這是漢朝對盤踞在河西走廊和黃河河套一帶的匈奴軍隊發起的軍事進攻,這一年霍去病才17歲,放在今天就是個孩子,當時霍去病的官職是票姚校尉,手下只有800人。

但是霍去病就敢打敢衝,率領手下800騎兵奔赴數百里追擊匈奴人,一戰斬殺和俘虜了敵人2028人,都超過了自身軍隊的數量,這不僅僅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勁,更是勇猛直前、不畏強敵的十足信心,這一戰展示了霍去病的軍事能力。

匈奴善騎射,為何被霍去病打得大敗,分析原因後才知霍去病了不起

霍去病少年有為

等到霍去病可以單獨率軍作戰時,他把勇猛直前、不畏強敵、敢打敢衝這種信念表現得尤為強烈,從河西之戰到漠北之戰,霍去病採用的都是“孤軍深入”的方式參戰,這種膽大的想法與年輕的霍去病的衝勁加在一起,成為一股不可戰勝的強大力量,這就是霍去病的個人能力,

並不是每個對匈奴作戰的漢朝將軍都能打勝仗的,但一直打勝仗的只有衛青與霍去病

2、賞罰分明

史書上說霍去病不關心士卒的死活,漢武帝賞給霍去病的酒肉,有很多都壞了也沒有給手下人吃,而霍去病手下計程車卒還有忍飢挨餓的,我認為這恰恰是霍去病的賞罰分明。

一個軍事將領不能只當好人,也不能當好好先生,而是應該以足夠的方式來激勵士卒,以釋放出軍隊強大的戰鬥力,士卒吃飯本來就是固定的,如果有士卒飢餓就給他吃,那如何來判斷飢餓呢?

匈奴善騎射,為何被霍去病打得大敗,分析原因後才知霍去病了不起

霍去病與衛青

最好的方式就是以功勞來換取,斬殺了多少敵人?俘虜了多少敵人?以軍功來激勵士卒是最好的辦法,軍隊不養閒人,也不養無功勞之人,有了功勞才能吃肉喝酒,而不是人人都有,人人都有反而是大鍋飯,如何能激勵士卒的戰鬥力呢?

跟隨霍去病一起作戰的將領,以校尉身份封侯的有6人,升為將軍官職的有2人,這就是以軍功來獎賞,誰打仗出色,就獎勵誰,這才是一種賞罰分明的制度,也有利於提高士卒的戰鬥力,而不是像李廣那樣,對每個士卒都非常好,但打起仗來打不贏,老是輸,又沒軍功,你願意跟隨霍去病還是李廣呢?

3、大膽起用匈奴人。

霍去病手下有一大批從匈奴投降過來的將領和士卒,這些人都得到了霍去病的重用,比如趙破奴、復陸支、伊即軒等人,復陸支和伊即軒還是匈奴的王,霍去病還曾經迫降匈奴渾邪王,當時渾邪王率領4萬匈奴人投降漢朝,這些人當中有部分人被編入漢軍,一部分成為霍去病的手下。

匈奴善騎射,為何被霍去病打得大敗,分析原因後才知霍去病了不起

漢軍

用匈奴人打匈奴人,是一個好辦法,畢竟他們熟悉匈奴的地理和人文,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有時候你看霍去病一個十幾二十歲的少年,在茫茫草原打仗怎麼從來沒有迷路,我想可能就是這些匈奴人在起作用,他們充當了漢軍的嚮導

,所以霍去病才能準確地找找並攻打匈奴人。

三、國力原因。

霍去病能打勝仗的第三個原因就是國力原因了。漢朝國力遠超匈奴,先說人口,匈奴雖然全民皆兵,但其總人口不過幾百萬人,而漢朝的人口則是千萬級別,至少是匈奴的十倍,再說馬匹,漢武帝為了攻打匈奴,動用了全國的馬匹,無論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私人的馬匹就花錢買過來,光是漠北之戰,漢武帝就湊了14萬匹馬,打完漠北之戰後,只剩下4萬匹馬了,消耗是相當大的。

漢朝消耗得起,匈奴消耗不起吧,就算雙方同等數量消耗,匈奴也受不了啊,就是打消耗戰,也能把匈奴拖垮,但實際上漢朝攻打匈奴都是主動出擊,深入草原,尋找匈奴主力決戰,經過河西之戰、漠南之戰、漠北之戰等一系列戰爭,整個漠南、漠北都沒有匈奴的王庭了,成為漢朝的勢力範圍了,這就是國力。

匈奴善騎射,為何被霍去病打得大敗,分析原因後才知霍去病了不起

霍去病作戰

除此之外,漢朝科技遠高於匈奴,科技包括的範圍就太廣了,包括武器製造、冶煉、各種投靠技術、士兵訓練、人員素質,漢朝都強於匈奴,陳湯就曾經說過,一個漢兵可以抵得過五個胡兵,就算胡人學習了漢朝的技術,一個漢兵也可以抵得過三個胡兵,這不僅僅是兵器的原因,更是人員素質。

霍去病率領的手下都是精銳中精銳,霍去病本人只有20歲出頭,死的時候不過24歲,他手下的將士幾乎都是這樣的年齡,都是青壯年,而且漢武帝還把最好計程車兵和馬都給了霍去病,正所謂兵強馬壯就是這樣的,你說霍去病帶著一支精銳騎兵,去打全民皆兵,還有老人和婦女的匈奴,怎麼會打不贏呢?這就是國力問題。

但是,並非國力強大將領作戰就是贏的,整個漢武帝時期,對匈奴唯一不敗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衛青,另一個就是霍去病,衛青是霍去病的舅舅,年齡上比霍去病大得多,

霍去病17歲參戰打匈奴,24歲去世,僅僅7年時間,就取得了輝煌的戰績,關鍵是霍去病如此年輕

像他這種年齡就創造瞭如此輝煌的戰績,整個中國歷史上僅此一人,分析原因後才知道霍去病非常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