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人,是懂得以退為進的

天地之間,一切都有自己的法則:有生有死,有死有活。

強者,都是以靜制動,以靜制動。

真正厲害的人,是懂得以退為進的

當雙方陷入僵局時,只有後撤,方能“破冰”。

強勢的姿態可以震懾人心,但如果不知道用“示弱”來尋找突破,那就會適得其反。

《淮南子》中有一篇關於孔子的傳說:

有一次孔子騎著一匹駿馬逃走,結果把農民的糧食給搶走了,於是孔子派遣了一位才華橫溢的兒子來要這匹馬。

子貢又說了一大堆的話,又哀求了幾句,可是農民就是不肯歸還他的馬匹。

孔子見子貢和莊稼漢根本就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所以他便派出了自己的馬匹來“討要”。

果然,那個馬伕沒有馬上要回來,反而誇獎他的財大氣粗:“你的田地從東方到東海,從西方到大海,我們的馬都逃了,不去找你的田地,還能找別人的田產?”

農民一聽到這話,心中大喜,立刻把那匹馬交還了回去。

一個人的騎術,怎麼可能比得上子貢?但正是因為“以退為進”,才讓農民們的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一下子就將“以退為進”的局面給打破了。

這則傳說,很多事情都不用“硬碰硬”,懂得退讓,將“光面人情”拱手相讓,將無形的“光環”拱手相讓,實際上是為他人留了一條活路。

這樣的處理方式,在人情世故中很常見,表面上是為了別人,實際上卻是為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為什麼不做?

真正厲害的人,是懂得以退為進的

在弱小的情況下,只有靠後撤來“借力打力”。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極限的,而一個強大的人,卻知道如何利用別人的能力,從而達到“逆風翻盤”的效果。

《呂氏春秋》中有這麼一段話:

田成子奪取姜氏齊國後,他的哥哥田完子意識到,田氏新政府的真正對手並不在海外,而是在國內的一些舊將,想要復興舊的朝廷,所以趁著小越國入侵的時候,帶領著他們打了一場慘烈的戰爭,讓很多曾經的官員和將領都戰死在了戰爭之中,只有極少數的倖存者還活著。田完子便利用這個機會,為田成子除去了一個潛在的政治對手。

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面對危險的時候,與其與“對手”殊死搏鬥,還不如藉助別人的勢力,來平衡和勝利。

如果在工作中被同事排斥,被上級壓制,在大庭廣眾之下與下屬作對,那就是“孤立無援”。倒不如暫時把這口惡氣嚥下去,儘量和“死對頭”打好交道。

一旦你順利地融入到“死對頭”的圈子裡,以“團隊”的實力,“震懾”到有意刁難自己的人,讓對方感覺到“惹不起”,以後就算有心去找麻煩,也是無處可去。

真正厲害的人,是懂得以退為進的

要想“步步為營”,就要學會“以退為進”。

人人都渴望在激烈的競賽中獲勝,但往往會由於“冒進”而遭到挫折,或者喪失了鬥志,或者前功盡棄。

事實上,那些有實力的人,都懂得“以退為進”的道理,他們的每次成長和提升,都是為了“往後退”。

唐朝末禪師的一句禪詩是:“福田,一握綠芽,一低頭就能看到天上的水。六道清靜,方才能長成一粒米,後退才是真正的前進。”

第一段用插苗來形容修行,二是告誡大家要往前走,三是要達到六個以上的境界,三是要達到六個以上的境界,還有就是“退而進”,這是一個典型的“以退為進”的社會現象。

人老了,就會明白這一點。

比如,許多企業在開業之初,就會搞各種促銷,以“大讓利”的方式,來招攬“準客戶”,看起來是“虧本”,實際上卻是一種“誘捕”。

類似地,在人際交流中,有些人總是甘願將自己“低”到骨子裡,說話溫順,做起事來,卻是一臉“受氣包”。

但他們最強大的地方,就是透過這種低階的手段,獲得了生存和發展的契機,開始了輝煌的崛起。

於是,清代有個叫作錢泳的人,在他的《履園叢話》裡寫道:“一個人一生都要做一個失敗的人,他會一直堅持下去,直到永遠。一般人想要得到一點好處,就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只要能讓他吃苦頭,那就是大賺特賺。”

真正厲害的人,是懂得以退為進的

總結:

在生活中最糟糕的時刻,倒不如選擇退讓。

後撤一步,平心靜氣。

在撤退的過程中,他會觀察局勢,積累實力,尋找機會,最終一飛沖天,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