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僅有6位皇帝參加了泰山封禪,其中一位“壞了規矩”

在中國的古代,帝王就已經是大權在握,坐上皇位更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否則也不至於有這麼多人造反。帝王富甲天下,但也有一種說法,即泰山封禪,兩千多年來,只有六位帝王參加了泰山之禮。這六個皇帝中,有五個人都有機會在泰山上進行冊封,而第六個人則是被他強行冊封的,違反了這個規則,所以泰山上的歷代皇帝都沒有參加。本文將為您介紹一下這6個帝王。

泰山上的祭祀條件

泰山的封禪,自古以來就有,據說在遠古時代,參與封禪的皇帝超過七十人,但因為時間太過久遠,所以並沒有什麼記載。《史記》有云:“泰山上有一座土臺,用來祭祀上天,以報天恩,所以稱為封神。”泰山之下的一座小山,以示對大地的感激,這就是禪宗。

歷史僅有6位皇帝參加了泰山封禪,其中一位“壞了規矩”

不過,泰山封禪並非每個帝王都能隨意舉辦的,它有其自身的要求,需要具備三點:

第一,皇帝在位時,一定要賢明,深受百姓愛戴,歌頌;

第二,是天地異象,有吉兆;

第三,泰山的封禪,只有在和平的時候才能舉行。

三個條件中,必須有兩個以上。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6個帝王的偉大事蹟。

1、秦始皇,千古一帝

秦始皇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秦始皇在十年內,先後消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一統天下,形成了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

歷史僅有6位皇帝參加了泰山封禪,其中一位“壞了規矩”

六國統一後,嬴政以為自己“德行三皇,功蓋五帝”,便以“帝”和“皇”為“皇帝”,以“朕”自居。其後,他改用郡縣制度、度量衡、萬里長城等。他雖然被人玷汙了自己的名聲,但也足夠去泰山主持大典了。

秦始皇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三年(公元前219),秦始皇東征,首先來到鄒嶧山,刻石頌秦的豐功偉績。同時召集齊、魯兩國的儒家學者,稽考朝貢,各有不同意見,秦始皇制定了自己的規矩,修建了一條山道,從泰山上登上了山頂。登封大典,登封大典,從泰山的陰暗處,向梁父山行禮。

歷史僅有6位皇帝參加了泰山封禪,其中一位“壞了規矩”

2、劉徹,漢武帝

劉徹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可以與秦始皇並駕齊驅的帝王,他的確有去泰山受封的資格。

當漢武帝登基的時候,大漢王朝經過70年的休養生息,積蓄了大量的財富。劉徹登基之後,推行“推恩令”,以削弱其權勢;在朝堂上,限制了宰相的權勢,設立了中朝與外朝的政治制度;在外,衛青、霍去病屢次北征匈奴,逼得匈奴逃到了北方。張騫被派往西域,為的就是把大漢和西域的其他種族連線起來。漢朝的疆土在他的統治下得到了極大的擴充套件,河西走廊首次被中原王朝控制,甘肅武威,酒泉,敦煌,張掖,都是由漢武帝所賜。

歷史僅有6位皇帝參加了泰山封禪,其中一位“壞了規矩”

漢武帝

當然,在他的統治下,他也是一個很大的汙點,他的晚年,因為巫蠱之亂,他的兒子劉據就自殺了。當然,這也是他在泰山上的功勞。不過,漢武帝對冊封的熱情很高,他一共八次去泰山,成為六代帝王中最多的一位。

3、劉秀,漢光武帝

西漢末期,王莽篡位之後,四分五裂,諸侯林立,民不聊生,劉秀趁亂出兵十二年,一統天下,建立了東漢,延續了漢人的血脈,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他登上泰山。

劉秀在平定天下之後,對吏治進行了改革,精簡了地方,使其在統治時期的社會生產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被稱為“光武中興”。

歷史僅有6位皇帝參加了泰山封禪,其中一位“壞了規矩”

劉秀,漢光武帝

建武三十二年二月十二日,光武帝率文武百官到奉高,派遣一千五百多名苦力,修築一條山路,三千多名鐵騎,在登封高臺上砌了一塊巨石。十五日起禁食,二十二日在泰山的東南東南祭祀。拜完之後,登上了馬車,到了岱頂休息,換了一身衣服,行了一禮。二十五日,梁父山即位,改為建武中元。

4、李治,高宗

唐高宗李治可不是我們電影裡的那個軟弱無能的人,他在歷史上的形象和電影裡完全是兩個極端。他的父親唐太宗,立下了赫赫戰功,卻被泰山上的重重阻礙,直到他死去,李治卻能登上泰山,可見他的本事。

歷史僅有6位皇帝參加了泰山封禪,其中一位“壞了規矩”

李治,唐高宗

李治在位期間,曾消滅過西突厥、百濟、高句麗等國,在他的統治下,唐朝的版圖也是最大的。他還打破了北周以後關隴世家的獨裁統治,大力培養平民讀書人,將皇權發揮到極致。

麟德二年(665)十月,唐高宗率領朝臣、扈從、儀仗、武后、內侍、宮女,冊封百里,還有突厥,于闐,波斯,天竺,倭國,新羅,百濟,高句麗,諸國的使者、首領,都在泰山上進行冊封。

5、李隆基,唐玄宗

光是“開元盛世”,就讓李隆基有資格登上泰山。李隆基登基為大唐正統,武則天繼位,平定了魏王的叛亂,平定了自己的姑姑和平王。自登基以來,更是奮發圖強,開創了開元盛世,此時的大唐,各個領域都處於鼎盛時期,國力空前強大,社會經濟前所未有的繁榮,人口激增,商貿發達,外貿也非常活躍。

李隆基,唐玄宗

不過李隆基也有自己的缺點,在他統治末期,“安史之亂”爆發,大唐從鼎盛到衰落,國力急劇下降。他還殺了三個兒子,搶走了他的兒媳婦,這一切都是他的功勞。

開元十三年十一月,唐玄宗率百官、貴戚及外國使節,前往泰山,玄宗親書《紀泰山銘》,懸於岱頂,《封祀壇頌》由中書令張說撰,侍中源乾曜著《社首壇頌》。

6、趙恆,宋真宗

趙恆的泰山封禪,比起前五代,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前五任皇帝都是功勳卓著,宋真宗卻是一片慘淡。

宋真宗是個守舊的君主,就算是“澶淵之盟”,也是被宰相寇準多次說服,才會親自出馬。宋真宗醉心於“東封西祀”,大肆修建廟宇,耗費人力物力,加劇了社會矛盾,於是他在登基大典上,製造了不少祥瑞之兆,甚至還自導自演“天命難違”,在泰山上舉行了祭祀大典。

趙恆,宋真宗

宋真宗於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月從汴京啟程,千乘萬騎,東封泰山。改乾封縣為奉符縣,封泰山為「天齊仁聖」;“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被封為泰山娘娘;《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鐫刻於泰山頂唐摩崖東側。詔王旦為《封祀壇頌》,王欽若為《社首壇頌》,陳堯叟為《朝覲壇頌》。目前僅存於岱廟院內的王旦的《封祀壇頌碑》。

可以說,宋真宗一手把泰山登高作為帝王的標準拉低,同時也把泰山的尊崇地位降到了最低。自從宋真宗趙恆登基泰山後,歷代帝王都不會再來泰山祭拜,因為一旦被冊封,那就是與趙恆平起平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