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山東曾有4次大的區劃調整,都發生在雍正時,究竟是怎麼回事

清朝山東曾有4次大的區劃調整,都發生在雍正時,究竟是怎麼回事

明朝的山東

大家都知道,清朝的第三個皇帝雍正,以勤政、強化改革而著稱。他在位期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改土歸流、賦稅制度上實行攤丁入畝、整頓財政方面實行耗羨歸公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還整頓吏治。而他的改革在山東省所造成的一部分影響卻是對行政區劃的頻繁調整。在整個清朝6次行政區劃調整中,雍正朝就佔了4次,足見其改革之心和改劃力度之大。

清朝山東曾有4次大的區劃調整,都發生在雍正時,究竟是怎麼回事

清朝的山東

清朝接過了明朝的統治權後,在初期是“清承明制”,無論是政治制度還是行政區劃都採取的明朝時的制度。山東省在順治初年,沿明制,領濟南、兗州、東昌、青州、登州、萊州6府,15州,89縣。

在經歷了順治、康熙兩朝,這些行政區域始終沒有變化。到了雍正登基之後的第二年九月,他升泰安、武定、濱、濟寧、曹、沂六州為直隸州。

五年之後的雍正七年十二月,升東平、高唐、濮、莒四州為直隸州,降濟南直隸州為屬州。

因為清時的制度為直隸州轄縣,所以設直隸州帶來的最直接的變化就是明朝時的6府的區劃遭到了破壞。比如:秦安直隸州就划走了濟南府的新泰、萊蕪、長清三縣,武定直隸州划走了濟南府的陽信、海豐、樂陵三縣,濱州直隸州划走了濟南府的利津、沾化、蒲臺三縣。而新設的東平、曹州、沂州、濟寧四個直隸州是划走的兗州府的屬縣。高唐、濮兩州是划走的東昌府的屬縣。莒州則划走的是青州府的屬縣。

清朝山東曾有4次大的區劃調整,都發生在雍正時,究竟是怎麼回事

武定府

雍正十二年六月,升武定直隸州為府,降高唐、濱2直隸州為散州;同年七月,又升沂州直隸州為府,降莒州直隸州為散州。

清朝山東曾有4次大的區劃調整,都發生在雍正時,究竟是怎麼回事

沂州府

雍正十三年七月,升秦安、曹2直隸州為府,降東平、濮2直隸州為散州。

清朝山東曾有4次大的區劃調整,都發生在雍正時,究竟是怎麼回事

泰安府

清朝山東曾有4次大的區劃調整,都發生在雍正時,究竟是怎麼回事

曹州府

至此時,山東省所轄的府由明朝時的6府調整為了10府,分別是濟南、兗州、東昌、青州、登州、萊州、武定、沂州、泰安、曹。原明朝時面積較大的濟南府、兗州府的面積有了較大幅度的縮小,各府的面積趨向平均。

清朝時,又經過了乾隆四十一年升濟寧、臨清2州為直隸州,光緒三十年四月升膠州為直隸州,兩次較小幅度的調整,到清末山東省共有10府、3直隸州、8州、96縣。

你對這件事情怎麼看,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