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心中的聖地,蒙古汗國故都哈拉和林

蒙古人心中的聖地,蒙古汗國故都哈拉和林

蒙古人心中的聖地,蒙古汗國故都哈拉和林

蒙古人心中的聖地,蒙古汗國故都哈拉和林

哈拉和林,來源於突厥語

“喀喇崑崙”,意為“黑色巖山”。哈拉和林又稱“和林”、“和寧”,

蒙古汗國,也稱

“大蒙古國”(1206~1271)第一個都城,窩闊臺汗、貴由汗、蒙哥汗和北元時期的汗庭所在地。

十三世紀中葉是哈拉和林的鼎盛時期,是亞歐大陸上著名的大都市。

哈拉和林位於蒙古國烏蘭巴托西

365公里、前杭愛省呼舒柴達木南20公里。大體位於蒙古國中心,西依杭愛山,東鄰鄂爾渾河,周圍是大片開闊平坦的草原。

1220年,蒙古汗國建立者成吉思汗決定定都哈拉和林。此後5年間,成吉思汗一直率軍在中亞、南俄一帶徵戰,哈拉和林成為汗國的大本營和後勤基地。

1227 年成吉思汗在徵西夏途中病死。1229 年窩闊臺繼位後,開始在哈拉和林修建固定的行政中心。1235年建成外圍城牆。1241 年窩闊臺病死,蒙哥汗即位。1258 年蒙哥汗離開哈拉和林徵南宋,次年在進攻四川合州的釣魚城時被打死。

1260 年,位於哈拉和林的阿里不哥與位於開平府(即後來的元上都)的忽必烈

爭奪汗位,不久,忽必烈親征哈拉和林。

1261年冬,阿里不哥兵敗西逃。1263年,忽必烈把開平府改為上都,以取代哈拉和林。1264年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1272年,忽必烈遷都大都(今北京),建立元朝,哈拉和林先後成為和寧路(也稱和林行中書省)和嶺北行中書省治所,仍然是漠北的重要城市和交通樞紐。

1368年,元大都被朱元璋攻克,元順帝被迫出逃,明洪武三年(1370年)死於應昌府(位於今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元昭宗),定都哈拉和林,國號仍為“大元”(後改稱“大蒙古”),史稱“北元”。在經過明將沐英、藍玉和明成祖朱棣三次深入漠北打擊後,再加上蒙古各部混戰不休,哈拉和林逐漸成為了一片廢墟。

1585年,喀爾喀蒙古阿巴岱汗在哈拉和林城址廢墟旁興建了額爾德尼召,也稱額爾登召,漢語稱為“光顯寺。”

1889年,俄國學者H。M。亞德林採夫考察了哈拉和林廢墟。1948~1949年,蘇聯考古學家C。B。吉謝列夫領導的蘇蒙考古隊進行發掘,為研究蒙古汗國的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哈拉和林古城遺址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南北約

2500米,東西約1300米。周圍有土牆,四面設城門。在城西南部發現宮殿址,宮殿圍牆呈不規則方形,長255米,寬220~255米,內有5個臺基。中央臺基高約2米,上有大型殿址,面積為55米×45米,有人根據花崗石柱礎的位置,推定殿內共有75根木柱。地面鋪設綠琉璃方磚。在殿南面發現用花崗岩石板砌成的門址。周圍4個臺基的建築都面向中央大殿。類似唐宋宮殿的佈局。一般認為這群宮殿建築是1235年窩闊臺汗所建的萬安宮。宮址下的地層中發現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佛教彩繪壁畫遺蹟。城中央為商業和手工業區。建築遺存集中在東西、南北兩條大道附近,發現鍊鐵爐和陶窯等手工作坊,出土大量鐵農具(犁、鏵、鐮)、兵器及生鐵鍋等。

城址內出土了大量北宋錢幣鈞窯和碰州窯瓷器,以及漢式銅鏡

,磚瓦等,反映出漢文化在當地的影響。

哈拉和林的額爾德尼召、烏蘭巴托的甘丹寺、色楞格省的慶寧寺,是蒙古國三大著名的黃教寺廟。

元朝建立後,忽必烈把藏傳佛教推到了很高的位置,藏傳佛教在蒙古地區得到廣泛傳播。

1586年蒙古喀爾喀部首領阿巴岱汗在哈拉和林廢墟上,用遺址的石頭建成蒙古第一個大規模的佛教中心額爾德尼召。

額爾德尼召有

100 多間廟宇房屋,喇嘛僧侶最多時曾達1000 多人。

1588 年,阿巴岱汗之子在額爾德尼召建起四邊圍牆,每邊長約400 米,圍牆上修建了100 座白塔

。隨著藏傳佛教在蒙古的迅速傳播,

1799 年在額爾德尼召院內又建成藏式廟宇和白塔,新建的白塔上有大小8 座白塔,連同四周圍牆上的100 座白塔,整個額爾德尼召有108 座白塔。

2004年,以哈拉和林為中心的“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也是迄今為止蒙古國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

25:49

哈拉和林3D復原

03:21

參考資料:

《中國大百科全書

考古學》,1986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出版。

《鄂爾多斯學研究》

2010年第3期,鄂爾多斯學研究會考察團,《出訪蒙古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