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連續打敗項梁和陳勝,秦國原本已定乾坤,為何輸得一敗塗地?

當年秦國毀滅,六國的貴族紛紛揭竿而起的時候,整個天下正處在一種混亂之中,所有的人都尋求未來的統一之路,但所有的人都無法看破那個混亂的歷史迷霧。從最開始登場的陳勝吳廣,到後來還能定鼎乾坤的項梁,他們都沉重地給予了秦朝傷害,但還是那句話,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即使沒有了征戰天下的絕頂高手,但依舊還是出現了一個新起之秀章邯。章邯,把兩個對秦朝打擊最大的領導人全部打敗了,他不僅幹掉了陳勝,而且斬殺了項梁,居然在危難之中穩住了秦朝,不得不說,這是一段奇蹟。

章邯連續打敗項梁和陳勝,秦國原本已定乾坤,為何輸得一敗塗地?

假如當年我們沒有看到後來的歷史,站在當時的角度來看,秦國似乎已經鹹魚翻身,再一次獲得了生機,而這場混亂與秩序的大戰也最終會以傳統的老秩序獲勝而結局。但可惜的是,章邯明明已經幹掉了最強大的對手,卻被兩個後起之秀再一次打敗,一個軟弱無力的劉邦直接打進了咸陽城,一個兵少將少的項羽,則反殺了他的大軍。當年秦國一統天下的局勢一下子被兩個小人物給打破了,章邯本人也走向了毀滅。不過雖然章邯已經輸了,但歷史卻還是留下了疑惑,明明已經定鼎乾坤的章邯,為何還是會一敗塗地呢?

章邯連續打敗項梁和陳勝,秦國原本已定乾坤,為何輸得一敗塗地?

可能很多人會評價,關鍵是有劉邦這個天命之人,還有項羽這個能夠扭轉乾坤的獨特存在。但我們都知道歷史一向比較排斥英雄決定實施論,而是強調時勢造英雄。因為再厲害的個人也不可能扭轉當時主要的格局,就好像當年的曹操一樣。那麼當年的秦國到底面臨著一個什麼樣的格局呢?

章邯連續打敗項梁和陳勝,秦國原本已定乾坤,為何輸得一敗塗地?

其實我們仔細研究一下歷史就會發現,秦國其實已經走到了黃泉末路,不管有沒有劉邦和項羽都會輸。原因非常簡單,秦國從三個方面已經失去了活下去的能力了。首先第1個方面,那就是統治中心。要知道一支軍隊能否打贏戰爭,不僅取決於將軍,更取決於他的大後方,秦國的統治中心。當時的秦國陷入到趙高的內亂之中,能打的將軍要擔心後方的捅刀子,不能打的將軍就需要抓過去抵罪,後方政策不穩,必然導致前方軍隊的勝率不定。從後來章邯,由於打了敗仗,結果被趙高抓過去要殺頭來看,秦國的確差不多死透了。

章邯連續打敗項梁和陳勝,秦國原本已定乾坤,為何輸得一敗塗地?

第2個方面,天下人心所向。所以說我們一直強調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但是在具體的秦朝背景下還是比較真實的。當時的齊國與魏國還有趙國,他們都曾經被章邯打的,根本沒有任何軍隊了,但是隻要秦國軍隊一撤,幾個領袖振臂一呼,立刻三個國家重新獨立。民心所向集體排斥秦國,只要不把人殺絕,那麼軍隊就會源源不斷。所以章邯當時面對的對手首先處在不敗之地,因為他不可能把除了秦國以外的人民全部殺光。

章邯連續打敗項梁和陳勝,秦國原本已定乾坤,為何輸得一敗塗地?

第3個方面,亂世出英雄。這一說法在當時的背景下格外的體貼,因為六國的人口基數遠大於秦國,而且混亂的環境必然導致有能力的人都會脫穎而出。章邯本來只是一個小官,結果在戰亂之中立刻成為了守護天下的英雄。同樣的六國那一邊,在節節敗退之中在龐大的人口基數之下,也會蹦出層出不窮的英雄。這是一個用資料能得出來的結果,天下的英雄並不止他章邯一個。所以章邯的囂張,如果只是建立他個人的能力之上,必然會失敗,倒了一個項梁,還會有十數個項梁登場,這是必然的。

章邯連續打敗項梁和陳勝,秦國原本已定乾坤,為何輸得一敗塗地?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秦朝實在是亂到了極點,真正能夠支撐這個帝國不倒的希望只有章邯一個人,在這樣的背景下它已經註定了要失敗。一個帝國能夠支援下去不是靠你一個人,而是靠著整個國家的制度結構和生物能量。所以說劉邦和項羽出現的機率,章邯失敗的機率極大,秦朝本來就沒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