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文豪,更是一個教育家

1035年,范仲淹在蘇州當知州,他在南園買下一塊地,打算建房子接妻兒來住。幾天後,一位風水先生告訴他:“此地風水極好,後代會出公卿。”不料范仲淹竟說:“這地我不要了!”

范仲淹幼年喪父,2歲時,母親帶著他改嫁到山東淄州朱文涵家,從此,小范仲淹改名為朱說(通“悅”)。

朱家小有資產,他們教範仲淹讀書、識字,待他如同自己人,因此范仲淹從沒懷疑過自己的身世。

但是,有一次范仲淹勸弟弟不要浪費錢,弟弟衝他說:“我用的是我們朱家的錢,跟你什麼關係?” 范仲淹這才知道自己的身世。雖然朱家待他不錯,但弟弟的話讓他跟這個家產生了疏離感,於是,他決定到應天書院讀書,以後自立門戶。

在應天書院,范仲淹晝夜苦讀,用盡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睡得很短,吃得很少。累了就用涼水洗把臉,餓了就喝點清水一樣的稀飯,睡覺都沒脫過衣服。讀書之刻苦,非常人能企及。

當時,南京留守的兒子也在應天書院,他見范仲淹吃的東西只有稀飯,就給他送來一籃子大魚大肉,還有一壺美酒。

幾天後,他去范仲淹那取菜籃,竟發現范仲淹一口都沒吃。他生氣地問范仲淹是不是嫌飯菜不好,范仲淹忙解釋說:“我很感激你送我飯菜,但是如果我吃了這些菜,以後只有清粥的日子,我就熬不下去了。”

他是大文豪,更是一個教育家

經過五年苦讀,1015年,27歲的范仲淹連續透過省試和殿試,登上了進士科。

我們以為科舉高中的范仲淹,從此升官發財,要享受人生了。其實不然,范仲淹知道貧賤的滋味不好受,所以,餘生他都儘自己所能,幫助每一個讀書人,不論被派到哪兒任職,他都在教育方面全力投入。

任職廣德縣知縣時,他發現那裡文化教育落後,於是自掏腰包聘請名士,開院教學,提倡讀書,使廣德縣文風漸盛,從一個進士都沒有到進士輩出。

在應天府主管教務時,為了便於教學,范仲淹與學生們住在一處。他制定一套時間表,嚴格按表規劃學生的作息,還經常深入宿舍,檢查睡懶覺的人。

1035年,范仲淹被派到蘇州當知州,回到久違的家鄉,他拜訪了家族長輩,第一次對範氏家族有了深刻的瞭解。在這期間,范仲淹有了在家鄉置辦一處住宅的想法。

在親友的幫助下,他在南園買下一塊地。幾天後,一位懂風水的朋友來拜訪他,閒談之間,范仲淹便請他看看這塊地的風水如何。

一番檢視之後,這位朋友滿眼羨慕地說:“此地坐落臥龍街上,街北為北寺塔龍尾,南園正好是龍頭之位。在此興建家宅,子孫後代必將都是公卿將相啊!”

然而范仲淹想,這裡既然風水這麼好,不如當它做學堂,讓更多的窮苦人家孩子都受益吧。

他是大文豪,更是一個教育家

在他的名作《岳陽樓記》裡,范仲淹寫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其實這段話,也是對范仲淹最好的註釋。

他所有的悲歡喜樂都不以個人得失為轉移,反而寄託在了天下興亡上。

他是大文豪,更是一個教育家

范仲淹的一生,出身寒門卻成貴子,為官一任心憂一方百姓。

身為寒門孤兒,被宗族離棄,他卻沒被磨難打倒,反而勤學苦讀,最終高中科舉。

身為地方小官,雖官微言輕,他卻沒有安於享樂,反而興辦教育,拯救貧苦百姓。

反觀當今社會明星離個婚、出個軌、嫖個娼都能刷爆朋友圈,我們樂此不彼地為其轉發、討論。

而那些真正為百姓默默無聞做出奉獻的人,卻總是被人忽視或者遺忘!

懷念這些積德行善、心中有民的聖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