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越發越多!諾貝爾留了多少遺產,為啥120年都用不盡?

作為享譽科學界的盛會,諾貝爾獎一直都是聚光燈下的焦點“獎”。

在2020年,諾貝爾獎改成了線上頒獎,但是含“金”量卻是有增無減——獎金額度第一次提升至1000萬瑞典克朗!

但事實上,諾貝爾當年就只留下3100萬瑞典克朗。按照2020年的發法,加上各類儀式的成本費用,不出三年的時間,就會花得一份也不剩。

這不僅令人心生疑惑,諾貝爾獎的獎金髮了100多年怎麼還沒發完?諾貝爾到底留下了多少遺產呢?

諾貝爾獎越發越多!諾貝爾留了多少遺產,為啥120年都用不盡?

(諾貝爾獎)

一、追根溯源:諾貝爾獎和獎金因何設立?

倘若要探尋諾貝爾獎獎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的秘密,途中就有一個繞不開的人物,他就是獎與獎金的鼻祖——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這是一位出生於19世紀的科學巨匠。

幼年時期,受其工程師父親的薰陶,當別的孩子還在玩泥巴的時候,諾貝爾就已經引爆了第一枚自己製造的炸藥。

當諾貝爾還想要研究水雷的時候,他的母親挺身而出,制止了這項高危工作。

但諾貝爾的母親用的不是苛責與怒罵,而是循循善誘,一點點地讓諾貝爾懂得何為安全、何為危險。

她會牽著諾貝爾的小手,耐心地給他塗上消毒液,然後一點點地給他講述各類危險的爆炸事故,情到深處,甚至會淚流滿面,盡顯慈母之愛。

沒錯,諾貝爾的母親是一位充滿了智慧又兼具善良的賢妻良母。

而這正是父母的優良素質,為諾貝爾的追夢之路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甚至還影響到了諾貝爾獎的設立。

諾貝爾獎越發越多!諾貝爾留了多少遺產,為啥120年都用不盡?

(諾貝爾)

縱觀諾貝爾的一生,發明新式炸藥、申請橡膠合成專利、探尋飛機和火箭的可能的構造……可謂是碩果累累。

從1857年靠著“玩”煤氣表收穫第一個專利開始,諾貝爾一生的專利數量突破300之數。

但是,諾貝爾並非是一個沉湎於“只去關注能不能實現,而不問自己該不該那麼做”的貪圖名利之人。

他認識到,眾多發明不僅為自己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同時也給人類也帶來了日益嚴重的危害。

尤其是諾貝爾最為敬仰的二哥——石油大王路德維格的去世。

當時,很多媒體誤以為是諾貝爾去世,不僅大開香檳相互慶祝,還在報紙頭條控訴諾貝爾是“毀滅人類的惡毒的軍火商”。

諸如“上帝創造了人類,諾貝爾毀滅了人類”、“炸藥是諾貝爾留給人類最大的災難”之類的報道深深地刺痛諾貝爾那顆為人類發明創造的心。

但這些報道也促使他開始深刻反省自己“所犯的罪惡該如何饒恕”?

因此,這位發明大亨的晚年是在痛苦和煎熬中度過的,眾人都不理解、同行的冷嘲熱諷、不斷丟擲橄欖枝的軍火商……都成為諾貝爾耳邊揮之不去的蒼蠅,時刻擾亂著他的內心。

也就是從這時起,將財產奉獻給社會成為了諾貝爾的追求。

諾貝爾獎越發越多!諾貝爾留了多少遺產,為啥120年都用不盡?

(諾貝爾獎)

他在科學家職業道德的驅使下,鄭重地說:

“我希望把所有的槍炮,他們的附屬物和一切東西,都送到地獄裡去……”

所以,諾貝爾在晚年時堅定了這樣的想法,那就是“大量的遺產,對於多數人來說,是一種禍害”。

1885年,諾貝爾飛赴巴黎,正式簽署了他那份改變了世界的遺囑。

他將他的財產奉獻給為科學創新事業,文學的理想主義,人類和平與進步等重大問題做出巨大貢獻的人。而這便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和平獎的前身。

那麼,一個疑問便是隨之而來——當時的諾貝爾先生究竟有多少遺產呢?

畢竟,從1901年開始,一直到2021年,諾貝爾獎年年發獎金,怎麼就用不盡呢?

二、真相解惑:諾貝爾獎獎金從何而來?

1896年,當諾貝爾去世之後,他的律師就對他的資產進行了預估,預估總額在3100萬瑞典克朗左右。按照當時的購買力來估計,這筆錢相當於如今的18億歐元,是一筆實打實的鉅款。

諾貝爾獎越發越多!諾貝爾留了多少遺產,為啥120年都用不盡?

(2020年線上頒獎)

因此,當瑞典皇家科學院向民眾公佈了諾貝爾的遺囑之後,被很多瑞典人認為是“沒有愛國心”的舉動。

要知道,在當時,各國的科學院一般都是把獎金頒給本國的公民,可是諾貝爾卻將巨大的財產捐獻給了世界,這怎能不令瑞典人民心生怨念呢?

這其實更凸顯了諾貝爾的博愛與諾獎的偉大。

但是,根據諾貝爾遺囑的規定,這筆高達鉅款並非全部被放在一個“籃子”裡,只發獎金最終坐吃山空。

其中,只有300萬瑞典克朗是真正的“流動資金”,這筆錢可以隨時當作獎金髮出;

剩下的2800萬瑞典克朗並不是要幹放在銀行裡吃著可憐的利息,這筆錢要被投入基金之中,透過投資實現“錢生錢”。

收穫之後,每年拿出90%的收益,投入獎金庫中——一部分撥給瑞典皇家科學院當作評選的酬勞,另一部分則是真正的獎金。

不得不說,諾貝爾不僅是一個科學界的大佬,似乎金融行業也應由其一席之地。

諾貝爾獎越發越多!諾貝爾留了多少遺產,為啥120年都用不盡?

(2020年獎金高達1000萬瑞典克朗)

諾貝爾都為獎金的來源想好了方法,其他人又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最終,瑞典皇家科學院和瑞典皇家卡羅琳醫學研究接受了諾貝爾的委託,起草諾貝爾獎的評選細則,形成了《諾貝爾基金會章程》。

為了緬懷這位偉大的人類先驅,瑞典國王在樞密會議上親自致辭,宣佈上述的《章程》在1900年生效,1901年正式向世界頒獎。

儘管諾貝爾的這種行為在當時讓很多瑞典人認為是“沒有愛國心”的舉動,但是100多年後的今天,恐怕連瑞典的普通百姓都不會再有這樣的疑慮和議論了。

因為誰都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諾貝爾獎的影響已滲透到全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早已超越了國界的限制,甚至改變了世介面貌的改變。

諾貝爾獎越發越多!諾貝爾留了多少遺產,為啥120年都用不盡?

在中國,在第一次獲得諾獎之前,甚至形成了深深的諾獎情懷——為什麼建國幾十年來,中國人還未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這種期盼長期堆積在中國人心中,形成中國人強烈的諾貝爾情結。

但是,你可知道,諾貝爾情結的出現,原因不在於國人,而在於諾貝爾獎自身。

在諾貝爾獎設立之後的50年內,各類開銷已經花了諾貝爾遺產的60%。獎金流逝過快成為了壓在基金會所有人身上的一個重擔。

諾貝爾獎是不是馬上就要夭折了?諾貝爾獎還能頒發多少年?沒了獎金的諾獎,還有吸引力嗎?

各種各樣的疑問在20世紀50年代甚囂塵上,人們都認為諾貝爾獎危在旦夕。

諾貝爾獎越發越多!諾貝爾留了多少遺產,為啥120年都用不盡?

那麼,諾貝爾獎獎金究竟是如何度過危機的呢?

三、驚心動魄:諾貝爾獎獎金的重生路

原來,諾貝爾基金會是對症下藥。

此前,根據諾貝爾遺囑的規定,“有風險的投資”是被明令禁止的,諾貝爾要求自己留下的遺產只能投資在公債這類低風險的理財專案上。

但是,經歷了一戰、二戰、金本位制的崩潰等一系列的衝擊,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成為了諾貝爾基金會最大的敵人。

沒辦法,被“逼上梁山”的諾貝爾基金會只能投資股市、進軍房地產行業。

諾貝爾獎越發越多!諾貝爾留了多少遺產,為啥120年都用不盡?

(莫言獲諾獎)

在當時,諾貝爾基金會的財報只有一項規定,那就是每年實現3。5%的收益。

這一要求看似非常簡單,但是如何在百年間維持住這一收益卻是非常考驗智慧的。

就拿中國的股市來說,在不算太久的過去,年收益率甚至逼近12%,但是如今呢?早已是物是人非!

因此,對於諾貝爾金基會而言,這是一場馬拉松大戰,而且是還不能輸的那種。

為此,諾貝爾基金會決定“廣撒網”,他們把錢投到股票、投入房地產、投入固定資產投資,再把極小的一部分投入高風險的高回報專案,力求以小博大。

數年間的時間裡,諾貝爾基金會就賺得盆滿缽滿,手頭的房產市值更是直線飆升。

這樣一來,諾貝爾獎金直接起死回生。

不過,諾貝爾基金會的傳奇之處還不止於此。

1987年,全球房價時隔數十年再創新高,而基金會則是果斷地選擇拋售。

當時,很多人都對基金會的謹慎嗤之以鼻,稱其是“膽小鬼”。

然而,短短4年後,全球房地產崩盤,破產自殺者不計其數,而基金會則是安穩無恙,完成“逆襲”。

諾貝爾獎越發越多!諾貝爾留了多少遺產,為啥120年都用不盡?

(2021年頒獎現場)

但是,再出色的基金會也有一個不得不面對的敵人,那就是通貨膨脹。

2019年,諾貝爾獎基金會對外宣佈稱,截至當年,諾貝爾基金會的市值突破49億瑞典克朗,比1901年翻了158倍,可謂是收穫巨大。

但基金會又話鋒一轉,稱作為單項獎獎金的900萬瑞典克朗,其實和119年前的15萬瑞典克朗的獎金沒啥區別。

通俗地說,要是扣除通貨膨脹的干擾,那麼諾貝爾獎金實際上沒有任何增加。

但是,這不能否定諾貝爾基金會的強悍,畢竟它已經足足堅持了119年。在這百年多的時間裡,全球99%的基金會都已經隨雲煙散去,能夠倖存下來的,再平凡的基金會也是鶴立雞群。

而得益於豐厚的資金,諾獎的頒獎儀式也是愈發得奪目。

諾貝爾獎越發越多!諾貝爾留了多少遺產,為啥120年都用不盡?

2020年,經過前面漫長的評選過程後,諾獎的最終獲獎人將於12月10日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頒獎典禮上領獎,獲獎者會得到一枚諾貝爾獎章、一份證書和一份標明獎金數額的檔案。

才大氣粗的基金會自然不會在這些獎勵上吝嗇——獎章是金質的,直徑約達到了6。5釐米;每項獎項的證書也都各不相同,別具風格。

不差錢的基金會還會在儀式上大下功夫——儀式上所用到的白花和黃花都是從諾貝爾逝世的義大利聖莫雷空運而來,運費便是筆不菲的開銷。

這也正體現了諾貝爾科學獎在世界中的地位,可以說,全世界的各個國家科學家都很希望本國獲得諾貝爾科學獎。

四、跳出諾獎看諾獎:“真實”的諾獎

每當有本國的科學家獲獎,都會全國上下舉國歡慶,沒有哪個國家的人民不為之感到驕傲和自豪。

1999年,具有美國和埃及雙重國籍的科學家澤維爾成為化學獎獲得者時,埃及全民鼎沸。

諾貝爾獎越發越多!諾貝爾留了多少遺產,為啥120年都用不盡?

(穆巴拉克)

穆巴拉克總統隨即給澤維爾打電話,表示“深深感動和非常幸福”,並稱贊他是“埃及最傑出的兒子”,“獻給了養育他的埃及人民最好的禮物”。

還有與我國相鄰的日本,其政府在2001年就明確提出,計劃在50年內將獲獎人數增加到30名,且不說平均一年就提出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是否可能,從這個目標的提出,就不難看出日本對於獲取諾貝爾獎的高度重視。

不少專家認為,這是日本政府為了全面提高日本地位的重要舉措,日本就是拿不到個諾貝爾獎,提出這個口號也能起到激動人心、鼓勵青年人投身科學、為國效力的目的。

事實證明,日本提出口號之後,在幾年之中已經多次獲得了諾貝爾科學獎,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諾貝爾獎越發越多!諾貝爾留了多少遺產,為啥120年都用不盡?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是如此重視諾貝爾科學獎,有的國家把獎僅僅看作是對本國科研成就的一種肯定,不認為諾貝爾科學獎在科學界可以代表一切。

獲諾貝爾獎的大戶——美國,對諾貝爾獎就不是完全被推崇。

1965年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物理學家費蔓,得知自己獲獎並收到很多邀請函和記者的採訪要求時,非常煩惱的表示“獲獎是多餘的”,並試圖謝絕榮譽。

據諾貝爾獎研究專家乍克曼的資料,美國有的學者就表示:“拒絕做追隨諾貝爾獎的事”;

有的專業學會認為:“諾貝爾獎還不能是對成就的充分證明”;

美國哲學學會的一些成員也表示反對吸收太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入會,因為他們沒有做出實際的成績。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皮姆教授直言不諱地說:

“同科學界的承認相比,是否獲得諾貝爾獎並不重要。”

諾貝爾獎越發越多!諾貝爾留了多少遺產,為啥120年都用不盡?

但不可否認的是,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為世界挑選了眾多的科學巨匠,從而使它獲得了巨大的聲望和威信,是科學界至高無上的榮譽和科學成就的最高目標。

可見,諾獎的意義,在辯證的目光下,深遠而不止息。

結語:

在2012年莫言獲得諾獎之前,我國何時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是全中國人民關注的大事。

諾貝爾獎可以激發民族精神,這是無庸置疑的,但獲獎畢竟不是目的。

李政道就明確表示過:“我不贊成進軍諾貝爾獎這種口號。”

他特別談到,得獎不是目的,做科學工作才是目的。如此,獲獎也自然成為水到渠成的事了。

其實,在這個對獎項痴迷的年代,人類的文化對各領域每年都要挑選“最佳”電影——奧斯卡獎,流行歌曲——頒獎盛宴,體育——奧林匹克運動會等等,每次評獎,各國都對評獎結果非常著迷。

在科學方面,當然是對諾貝爾獎的評選。

諾貝爾獎越發越多!諾貝爾留了多少遺產,為啥120年都用不盡?

(屠呦呦獲得諾獎)

這使我們很容易對諾貝爾獎產生過分的關注和推崇。

但是對獎項和激烈競爭養育文化的痴迷,會給科學或者社會帶來什麼好處嗎?我們究竟應不應該對獎項的評選結果有著過分的關注呢?

事實上,當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諾貝爾獎的神秘性減低一些後,我們已經開始反省:什麼才是生命中和心靈上真正有意義的,但是我們可能更應該要扣心自問,諾貝爾獎“難道就是一切嗎”?

可喜的是,如今很多國人都把諾貝爾獎僅看作是奧林匹克運動會,單純地享受它的過程——積極爭取,不斷前進,把它當作一場比賽,為勝利者喝彩,為參與的競爭者加油。

而也正因此,大國的風範油然而生。

參考資料:

艾普。解密:諾貝爾獎金的來源與使用[J]。法人。

[美]朱克曼(H。Zuckerman);周葉謙,馮世則譯。 科學界的精英 美國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呂淑琴,陳洪,李雨民。諾貝爾獎的啟示[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羅利建。答錢學森之問[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

湯書昆。創新改變世界 21 世紀諾貝爾科學獎的啟示[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