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藥》:你有“病”,我有“藥”

韓非子在《扁鵲見蔡桓公》裡描述了諱疾忌醫的蔡桓公最終因病身亡,我們在感嘆扁鵲醫術高明的同時,也要避免成為蔡桓公一樣談“病”色變的人。

魯迅的《藥》:你有“病”,我有“藥”

身體上的疾病透過醫療手段大部分都能達到治癒的目的,但是

精神上的疾病卻找不到任何靈丹妙藥,除非有人不斷的鞭策你,驅使你,你才能走出精神上的誤區,進入光明地帶。

魯迅就是這樣一位“國民良醫”,相對於身體健康,他更關注國人的精神健康。

魯迅在《吶喊》的自序中提到,“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素,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抱著這樣的心緒,魯迅先後寫了一部分文章,最後統一收錄在散文集《吶喊》裡。

魯迅的《藥》:你有“病”,我有“藥”

《藥》就是其中的一篇,簡單的標題下卻藏著深刻的內涵。在魯迅的筆下,國人都是需要醫治的病人,除了小栓是身體的疾病,其他人都是精神上的疾病。魯迅希望透過自己的吶喊,搖醒沉睡的中國人,改變國人的麻木不仁,一起開創出美好的社會現狀。

1 底層小人物的悲歡離合無法上升到家國情懷

《藥》中的華老栓和華大媽是社會最底層的人物,他們開了一家茶館,做小本生意,養家餬口。一大早華老栓出門辦事,等他回家的時候,華大媽已經把店裡收拾妥當,開門迎客了。他們身上具備了勞動人民的優點——-勤勞,但是缺點也很明顯——-愚昧無知,眼界狹隘。

因為階層的侷限性,華老栓和華大媽不關心時事,只關心自家的事情,比如如何醫治小栓的疾病。他們不是富裕的家庭,但是為了治療小栓的病,他們願意嘗試各種方法,比如花錢買人血饅頭。

魯迅的《藥》:你有“病”,我有“藥”

華老栓透過康大叔得知一大早會處決邢犯,他便早起帶錢去換人血饅頭。看到人血饅頭的那一刻,華老栓心裡還比較忐忑,不敢伸手去接。最終他還是把人血饅頭帶回了家,和老伴商量了如何處置人血饅頭。

輪到小栓吃饅頭的時候,“他的旁邊,一面立著他的父親,一面立著他的母親,兩人的眼光,都彷彿要在他的身裡注進什麼又要取出什麼似的”。身為父母,他們希望這“靈丹妙藥”能讓小栓快點好起來。

可是他們卻從來沒有考慮過這人血來自誰,被處決的犯人所犯何事。人心都是肉長的,對方的父母如何不傷心呢?他們一心想醫治自己孩子的病,卻從來沒有考慮取得人血饅頭意味著必須有人犧牲。

人血饅頭沒能讓小栓痊癒,他最終還是離開了。這正是文章頗有諷刺意味的地方,一人的死亡並不能換來另一個人的新生。

這也告訴我們底層小人物如果不能在思想覺悟上有積極的提高,那麼他們的命運也最終免不了受社會大浪潮的影響。換言之社會不能安定和諧,誰又能為小家保駕護航呢?

魯迅的《藥》:你有“病”,我有“藥”

今年國慶上映的電影《我愛我的祖國》讓大家熱血膨脹,這些故事都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其中《相遇》的故事主人公身上就有“兩彈一勳”鄧稼先的影子。鄧稼先在美國取得了物理博士學位,新中國成立後,他毅然回國,一心為國家建設做貢獻。他接到命令後,開始參加原子彈的研製工作。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他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氫彈的研製工作。在一次試驗中,身體受到核輻射影響,這也為他後來罹患直腸癌埋下了伏筆。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裡,他深受疾病的折磨,去世前仍叮囑在尖端武器方面不要落後其他國家。

這世間哪有什麼歲月靜好,所有美好的背後只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絕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我們每個人都該腳踏實地去履行的職責。每個人都盡職職責了,社會才會自然安寧。

2 湊熱鬧的看客,充當了行兇的“劊子手”

魯迅在很多篇文章中提到過殺人的場景,殺人本來是一件特別恐怖的事情,尤其是在那個時代,被處決的犯人要被砍頭。血濺四周,身首異處是肯定會發生的場景,可是這些看客從不害怕。每次邢犯被砍頭,場地周圍總是聚集了一批看客,看完之後,他們還會津津樂道的談論。像《阿Q正傳》裡的阿Q去了一趟城,因為看過殺人的場景,在未莊人眼裡的地位都上升了很多,阿Q甚至用“好看”來形容砍頭場面。

在《藥》中,魯迅是這樣描述的“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這個描寫特別傳神,把看客看殺人場景時的專注描寫地特別傳神精準。一個人以這樣慘烈的方式被結束生命,看客不但不覺得殘忍,反而覺得特別精彩,特別刺激。用別人的死亡換取自己的精神振奮,足見國人的麻木不仁已經到了什麼地步呢?

康大叔以自己幫華老栓弄到人血饅頭而居功自傲,在別人看來華老栓交了好遠。得知死去的人是夏瑜後沒有人惋惜一條生命的逝去,都在期待著康大叔能爆料出關於夏瑜的更多資訊。聽說夏瑜在牢房裡被阿義打,別人感嘆阿義一身好拳腳,沒有人可憐夏瑜的處境。

魯迅的《藥》:你有“病”,我有“藥”

華老栓和華大媽得了人血饅頭,把它放進灶裡煨熟,“一陣紅黑的火焰過去時,店屋裡散滿了一種奇怪的香味”,本是充滿血腥味的饅頭,烤熟後竟然散發出香味,這不正寓意著其實看客們也充當了劊子手。他們無形的冷漠促使了夏瑜的犧牲和死亡。

在網際網路時代,網路暴力又何嘗不是一個大看臺,網民用惡毒的語言攻擊當事者,有的當事者不堪重負,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大部分網民都是將生活中的不如意藉著某個事件發洩出去,毫不理會當事者的情緒,只要自己痛快了就不管他人的生死存亡。這些圍觀者也在無形中充當了促使當事者死亡的“利器”。

有些“熱鬧”或許是無傷大雅的生活小鬧劇,有些“熱鬧”卻是關係到別人的生死存亡,這樣的“熱鬧”不看也罷,“火上澆油”更不可取。

3 畏懼權力,屈服權貴,無人覺醒

從古至今,中國人崇拜權力,嚮往權貴的心理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康大叔只不過是一個牢房的看守,這樣微不足道的地位,卻得到大家的畢恭畢敬。他說的話別管對錯都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和支援,他的一笑一怒牽扯著大家的神經。他人對康大叔的討好,實則一副奴才嘴臉。而康大叔表現出來的不屑與驕傲更像極了上級領導對下屬的嘴臉,一副小人得志,洋洋得意。

夏瑜說“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其實是對權貴的抗爭,對權力的反對,但是卻被認為是瘋話。眾人已經習慣了屈服於權力,屈服於當時的統治者,對他們來說這才是求生的規則。除了夏瑜,其他人都選擇了屈從權力。夏瑜的大伯為了避免滿門抄斬,直接舉報了夏瑜,然後支付了銀兩。為了保全自家,大伯選擇了出賣親人。

魯迅的《藥》:你有“病”,我有“藥”

《阿Q正傳》裡 阿Q就是權力的犧牲品。阿Q在趙莊經常被打,他一旦被打就是大家群嘲和攻擊的物件。但是一旦被趙太爺打,身份卻忽然不一樣了。趙莊人反而對他畢恭畢敬起來了,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是趙太爺一家是全村人尊敬的物件。能被這樣有地位的人打,竟成了一種光榮。

阿Q以“革命黨”的名義瞎起鬨,因為這是以趙太爺為代表的封建勢力懼怕的物件。只要能在氣勢上壓住欺負過自己的人,阿Q都願意嘗試。從阿Q的角度來說,這或許只是本能的精神勝利法,但是這實際上也是對封建欲孽的一種對抗。只是他的力量太微弱了。阿Q最終被以“造反”的名義抓起來了,最後被槍斃。他是眾權力下的一個替死鬼而已。

夏瑜的死在當時改變不了什麼,他只是黑暗中一點微弱的燭光,沒有人懂得他的寂寞,但是魯迅卻用文字放大了這束燭光的力量,來慰藉在寂寞裡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行。

阿Q更是眾人眼裡的一粒塵土。他雖有很多缺點,但罪不至死。如此微不足道的一個人也能成為封建欲孽的迫害物件,那麼其他人呢?這就是作者想讓眾人思考的問題。

時至今日,魯迅的文字對於世人來說仍是保持清醒的良藥,是國民的脊樑和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