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真的是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稱臣嗎?

提到明朝,許多人就說明朝十分有骨氣,比如“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現在這句話流傳十分廣泛,似乎已經成為了真實。然後,紙是包不住火的,我今天就來揭穿這句謠言。

首先,明朝真的不和親嗎?明朝初期,北元和朝鮮半島的後高麗王朝關係不錯。為了分化北元和後高麗的關係,朱元璋向後高麗的使者表達了和親的願望,並且是明朝嫁出公主。沒想到,後高麗不久就滅亡被李朝取而代之,隨後朱元璋又向李成桂提出了和親的要求。然而,李成桂擔心公主憑藉明朝為後盾控制朝政,於是拒絕了這一門親事。

此後,朱棣再次提出和李朝和親,依然被拒絕。這哪是不和親,明顯是想嫁公主沒有嫁得出去好吧。

明朝真的是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稱臣嗎?

李成桂

實際上,明英宗時期,明朝和瓦剌和親了。在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被俘虜。為了迎回英宗,翰林晥侍講學士周敘上書稱:“為今之計,先須博選辯士,卑辭重幣,暫為父兄屈,諭以昔時通好,恩待如此之厚,今因奸臣誤國,興兵構怨,遂失南北之歡,

若能即返聖駕,則結好和親,世世利賴

”。在奪門之變後,明英宗奪回了皇位,開始履行和也先達成的協議——和親。為了面子,明英宗將和親說成是互市,《楊繼傳》記載“

互市者,和親別名也

”。

明朝真的是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稱臣嗎?

明英宗回來後,不僅和瓦剌和親,還賠了不少的錢,只是為了面子就改了名字。明穆宗朱載重時期的兵部尚書方逢時曾明確說“

和親辱也,賂遺恥也。今曰貢,則非和親矣;曰市,則非賂遺矣

”。也就是說,和親、賠款都是恥辱,但是我們改稱是進貢、互市就不覺得恥辱了。這說明明朝還是非常無恥的嘛。

明朝的賠款不止是這一次。再舉一個例子吧。嘉慶時期,蒙古俺答汗不斷進攻邊疆。1550年,俺答汗進攻大同,宣府大同總兵仇鸞“惶懼無策”,於是用了大量的錢財賄賂俺答汗,讓俺答汗進攻其他地方。俺答汗一高興,直接就打到了北京,史稱“庚戌之變”。

面對氣勢洶洶的蒙古軍隊,明朝北京的5萬禁軍“涕泣不敢前”,都哭成一片了。於是兵部又徵集4萬軍隊上前線,結果明朝軍隊“怯不敢戰”。嘉靖皇帝讓仇鸞統轄大軍,仇鸞不敢和俺答汗交戰,不敢對俺答汗的軍隊放一支箭,還將自己的軍隊偽裝成蒙古軍,進入北京周邊“劫掠民財”,“民苦之,甚於虜”。後來,在嘉靖皇帝的政策是:

先讓俺答汗在北京搶個夠,然後送去大量的“皮幣珠玉”乞和。最後,俺答汗將北京洗劫一空,並且得到了嘉靖皇帝的賠款,高興地回到了大漠。這次庚戌之變,是明朝歷史上最恥辱的事件之一。

1570年,發生了俺答封貢事件,表面上是俺答汗對明朝稱臣了,雙方進行了互市。但是奇怪的是,

明朝還要每年交給俺答汗一定的錢財,被稱為“市賞”,“歲賜”。實際上,“市賞”“歲賜”就是北宋給遼、西夏繳納“歲幣”是一個意思,只是名字變化了而已,

這樣明朝的面子勉強能夠掛得住。

關於“歲賜”是多少,明朝官方沒有明確的記載,畢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後來,蒙古還利用各種條件要挾明朝增加“歲賜”。

在明朝末年,林丹汗成為了漠南蒙古大汗,明朝每年給林丹汗的“市賞”超過了100萬兩。直達1635年林丹汗被清朝所滅,明朝對蒙古的“市賞”才宣告了終止。

從俺答汗到林丹汗,明朝給蒙古賠了60年的款,相當於交了60年的保護費。

明朝真的是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稱臣嗎?

林丹汗

最後,我們來看看割地了嗎?朱棣時期,明朝的疆域面積大約是600萬平方公里,然而在“仁宣之治”時期,明朝就撤銷了奴兒干都司、交趾布政使司,面積萎縮到了400萬平方公里。當然,按照明朝官方的說法,這是“棄地”,不是割地,本質上並無區別。

明朝中期,關西七衛完全失去,河套平原失去。萬曆年間,緬甸不斷進攻雲南,導致雲南外夷土司全部淪陷。此時,明朝的疆域面積只有300多萬平方公里。崇朱棣到明朝後期,明朝本來就不大的土地一共失去了300萬平方公里土地。

而且,在明朝是不能夠說收復失地的。在嘉靖年間,三邊總督曾銑請求嘉靖皇帝派軍收復河套,然而嚴嵩誣告曾銑“交結近侍”、“罔上貪功”,於是嘉靖皇帝就處死了曾銑,從此明朝大臣沒有一個敢說收復國土的事情。

綜上所述,明朝是有和親,有賠款,有割地的,只是為了面子改成了“互市”“市賞”“棄地”了。那麼明朝有沒有稱臣呢?我認為,明朝在1644年之前是沒有稱臣的,畢竟明朝是一個愛好面子的王朝,稱臣這種事不會幹。不過呢,如果將南明也算入就不好說了。南明的永曆皇帝為了皇帝都直接改信了基督教,對羅馬教皇稱臣,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