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難封,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差一點嗎?其實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李廣難封,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差一點嗎?其實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生活之中,會有很多人羨慕別人的好運氣,他怎麼就這麼容易發財升官了?我的能力、功勞其實並不比他差,我為什麼老是落後於他,這就是命呀!

有一部分有文化的同志可能還會脫口而出: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歲月蹉跎、命運坎坷,這或許是每一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但這並不是我們面對生活的不容易的藉口和理由!我們需要做的,

永遠是用積極的態度和眼光去正視我們所面臨的一切。

要知道,我們所面對的,終究是上天早已權衡和安排好的東西。

“李廣難封”難道真正只是因為運氣問題嗎?難道歷史和公道在我們心中就這麼經不起考驗嗎?也許,只有我們跳出自己膚淺的情緒,我們才會問題真實的答案!

簡單介紹李廣的一生

李廣難封,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差一點嗎?其實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李廣,生年不祥,

隴西成紀

(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其祖上便是秦朝著名的將軍李信,妥妥的將門世家。

李廣家學淵源,再加上天賦出眾,

從小就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在周圍的人群中一枝獨秀。

學有所成的李廣一直想在沙場之上展現一下自己。

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機會終於來了,匈奴舉兵14萬大軍入侵蕭關,熱血男兒志在四方,李廣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入伍,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武藝高強的李廣上了戰場無疑就是

龍歸大海、虎嘯山林。

很快便因能力出眾、戰功卓越被提拔為中郎將。

對其出色的戰鬥力,漢文帝曾不吝讚美之詞地說,

要是李廣生在高祖時代,封個萬戶侯不在話下!

到了漢景帝時期,李廣改任隴西郡都尉,不久又升任騎郎將。

李廣難封,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差一點嗎?其實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七國之亂時,梁王劉武為了拉攏一向敢打敢衝的李廣,居然在未經上報的情況下,以將軍印私相授受。關鍵是,

一個敢給,一個敢要,

李廣居然很是高興地接受了。

所以,李廣後來雖在

昌邑城下立下奪旗之功,但也並沒有得到什麼封賞,反而被迅速調離

中央軍序列,到上谷郡(今河北懷來東南)當太守。

李廣到了上谷郡後,十分興奮,因為這裡是匈奴邊患的重災區,常有戰事發生。李廣感覺自己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

但是,當時的漢朝為什麼不願意和匈奴過於頻繁地擦槍走火?主要是雙方的軍事成本不一樣!所以李廣這種來者不拒的好戰分子其實是很讓人擔憂的。

為此,典屬國的公孫昆邪很是藝術地對漢景帝說:

“李廣的才氣天下無雙,但他很自負,屢次與敵虜肉搏,長此以往恐怕會失去他。”

漢景帝深以為然,

於是調他為上郡

(今陝西榆林東南)

太守。後來轉任邊郡太守及陵西、雁門、代郡、雲中太守。

但是,戰鬥屬性極強的李廣走到哪裡都是一個拉風的少年,

均能以

膽子大、骨頭硬、武藝高

而揚名。

李廣難封,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差一點嗎?其實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期間,在李廣擔任上郡太守時,李廣還自導自演了漢初版的空城計。事情的經過大致如下:

漢軍的隨軍宦官帶領幾十名騎兵在野外遭遇三名匈奴戰士,結果

幾十名騎兵全部傷亡,但那位宦官卻得以逃脫並向李廣報信。

李廣立即帶上

一百多名騎兵,前去追趕,併成功將三名匈奴戰士射殺兩人、活捉一人。但正在他們準備成功撤退的時候,卻被匈奴兵的大部隊盯上了。

危急關頭,李廣急中生智,唱起了空城計,

命令軍隊不退反進,直接推進到距離匈奴陣地不到二里的地方停下來,並人員下馬、卸下馬鞍,就地休息。

摸不清頭腦的匈奴兵果然不敢貿然進攻,雙方僵持到半夜,匈奴兵擔心漢軍襲營而主動離去。李廣和他的百餘名戰士才得以從虎口逃生,

關鍵是,這一過程中,漢軍的大部隊根本就不知道李廣等人的去向,無法接應他們。

李廣難封,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差一點嗎?其實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李廣的種種個人英雄事蹟使得他在當時的軍事領域聲威漸濃,漢武帝登基後,立馬把這位武林高手調到了未央宮當

禁衛軍長官。

因為漢武帝骨子裡是十分好戰的,不願意錯過李廣這樣能打的將軍。

元光六年(前129),漢武帝首次組織討伐匈奴。當時漢武帝的主要想法還是想著重培養衛青等中青少壯派的軍事將領,一方面看看他們的本事,另一方面提高戰術的可塑性。

但是,對於

久負盛名的李廣,漢武帝還是給了他一次機會,

畢竟江湖上到處是關於他的傳說,

強行壓下他不用,有點難以服眾。

於是,李廣從衛尉轉為將軍,與衛青等人各領一路大軍,四路出擊。李廣當時負責的是率領軍隊從雁門關出擊討伐匈奴,這個雁門關在歷史上是鼎鼎有名的,因為它幾乎是北方外族入侵的首選路線,這就意味著李廣此行壓力最大、任務最重。

結果,在絕對實力面前,

硬漢李廣也硬不起來,不光部隊被匈奴打光了,連李廣本人也被俘了。

好在匈奴人一向崇尚勇武,早就聽聞過猛男李廣的大名,所以,捨不得殺掉李廣。最後,身負重傷的李廣瞅準時機,成功奪馬“越獄”。

打了敗仗的李廣回去之後,花錢消災,被削職為民,但也總算保全了性命。

李廣難封,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差一點嗎?其實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過了一年,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漢武帝在佈置匈奴防線的時候重新啟用了李廣,封他為右北平(今遼寧凌源西南)太守。

在防禦邊關期間,匈奴人因感覺李廣打起仗來太不要命了,所以儘量避開和李廣的部隊直接開戰,

並稱李廣為“漢之飛將軍”。

久而久之,李廣雖然沒打什麼仗,但名氣卻是越來越大。

幾年後,無仗可打的李廣又被調到長安擔任郎中一職。相當於到地方歷練了一下,又重新調回了中央。

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李廣改任後將軍,再次迴歸軍隊序列。

元狩三年(前120年),李廣以郎中令的身份帶領4000騎兵從北平右邊出塞,準備找匈奴人撈點戰功。孰料到,他這支4000人的小部隊卻遇上了匈奴左賢王4萬精騎的大部隊,被團團包圍了。

“胡急擊之,矢下如雨”,

狂風暴雨之下的李廣率部在奮戰數日之後拼死突圍,最後僅率少數士兵成功脫身。

漢武帝雖然極其霸道,但也不是完全不講道理,

深知此次失利也怪不得李廣,於是給了李廣一個不賞不罰的處理意見。

李廣難封,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差一點嗎?其實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漢武帝命令衛青、霍去病率軍大舉出徵匈奴,李廣主動請纓,漢武帝先是以其年事漸高為由予以拒絕了,但後來經不起李廣的再三請求,才同意他出任前將軍。

衛青大軍出塞後,因抓到了匈奴兵而打探到了匈奴單于的所在地,便決定來一次直搗黃龍的梟首行動。並命令李廣和右將軍隊伍合併,從東路出擊,起到戰術策應的作用。

李廣認為自己是前將軍,理應擔任前鋒,曾多次和衛青討價還價,但均被衛青強行駁回。

最後,只能氣嘟嘟地領兵與右將軍趙食其合兵後從東路出發。

但是,東路路途遙遠且地形複雜,且李廣平時作戰就不太注意地形偵探等工作,所以李廣、趙食其的東路軍因為時常迷路而耽誤了與衛青會兵的約期,從而導致衛青這次行動沒能活捉到匈奴單于。

事後,衛青在進行戰事總結時,便要求李廣、趙食其說明情況,好向漢武帝彙報。趙食其還算很配合,

但是李廣的牴觸情緒很大,沒有回答。

衛青是一個厚道人,不想把事情搞大,便急令李廣的幕府人員前去說明情況。這個時候,不想屬下受牽連的李廣才跑到衛青那裡去受審對質。

到了衛青的營帳,李廣對他的部下說:

“我從少年起與匈奴作戰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隨大將軍出征同單于軍隊交戰,可是大將軍又調我的部隊走迂迴繞遠的路,偏偏迷路,難道不是天意嗎?況且我已六十多歲,畢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筆吏的汙辱。”

於是就拔刀自刎了。

李廣去世之後,

軍中將士、各地百姓都為之痛哭。百戰老將,未能戰死沙場,卻以如此方式匆匆落幕,

何其遺憾,何其悲憤!

李廣難封的原因分析

李廣難封,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差一點嗎?其實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李廣這個人在歷史上人氣還是極高的,包括太史公司馬遷都對他評價很高。

因為李廣身上自帶個人英雄色彩,還有一定的悲情主義,很符合大眾的審美觀。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相比於衛青、霍去病這樣多少有點關係戶味道的英雄,李廣這樣的英雄更符合大家的情緒需要。另外,李廣對下面計程車兵十分關愛,深受大家的愛戴。

據史記記載,李廣為人正直,誠實寬厚,又拙於辭令,寡言少語。他關心部下,體貼士卒,“飲食與士共之”。凡是皇上賞給他的東西,他往往發給士卒,共同享用。他一身擔任“二千石”的官職40餘年,但“家無長物”,也從來不談論家產的事。李廣帶兵走到糧食斷絕,飲水缺乏的地方,一旦遇到水源,士卒們若不人人喝到,他就滴水不沾;一旦有了食物,士卒們不先吃上,他就一口不嘗。

所以,李廣死後,老百姓看到的不是李廣兵敗自殺,而是李廣辛辛苦苦一輩子,幾十個手下都封了侯,而他卻一直無法封侯。

這其實只是一種情緒上的障礙,大家覺得難以接受而已。

“李廣難封”的千古爭論其實就是一種大眾情緒的懷疑,懷疑大漢官場體制的公平性。

李廣難封,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差一點嗎?其實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其實,如果我們能真正做到拋開現象看本質,李廣沒有被封侯是情理之中的,也是意料之中的。它不僅僅是運氣和公平的問題,而是李廣身上存在嚴重的不足,從而導致他永遠難以獲得武將的最高榮譽——封侯。舉以下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吧!

首先來說說李廣接受梁王劉武私自授予的將軍印一事。

這種事但凡有點政治覺悟的人都不會接受!為什麼?因為職場之中最大的忌諱就是不尊重一把手的人事任免權。

你李廣接受了梁王劉武的將軍印,漢景帝是不是會認為你就是梁王的心腹馬仔?是不是認為你就是鐵了心要跟梁王同進退了?雖然梁王和漢景帝是親兄弟,但他們同時也是上下級關係,你李廣敢於接受梁王的封賜,是不是就把梁王當成了最高領導了?你讓漢景帝怎麼想你?他皇權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何處安放?

職場之中,大哥就是大哥,二哥便是二哥,這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

要知道,大哥永遠是大哥,他也是需要在二哥面前建立優越感和權威性的。所以,我們千萬不能用二哥去代替大哥。

七國之亂被平定之後,參戰的許多將領都獲得了封賞,但李廣最後卻被調離了中央軍序列,這是有原因的。哪個領導會喜歡你這種連主次輕重都分不清的下屬,尤其是在至關重要的軍事序列上!

軍事其實只是政治的一種延續,

經此一事我們可以看出,李廣這種人實際上是有很強的職業侷限性的,可以說,大部分領導都會不太喜歡他的。

李廣難封,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差一點嗎?其實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其次來說說李廣氣量狹小、公報私仇的事情。

前面不是說了

李廣在出任右北平太守之前,是有一段時間賦閒在家的嗎?有一次,李廣夜間騎馬外出,被霸陵尉所阻止,他便因此懷恨在心。等到第二年,漢武帝重新啟用他時,他便請求武帝將霸陵尉劃到自己麾下,並在第一時間找了一個理由把霸陵尉給殺了。

這件事雖然最後被漢武帝強行翻篇了,但是從中可以看出,李廣這個人其實是氣量不大的,容易生氣、容易記仇,下手也挺狠的。

類似的例子還有他曾經騙降了800多

羌人,卻出爾反爾地將他們在一天之內殺個精光!

這種格局不大的人,通常是成不了大事的!因為你很難立穩自己的人設,大家都不願意與你為伍,你拿什麼去積累自己的資源。除非你運氣特別好,逮到了一炮而紅的大機遇。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需要厚積薄發的普通人,是需要與周圍的人去建立一種相互成就的關係的。

像李廣這樣氣量狹小的人,上面的人會覺得你沒有什麼大出息,因為你過於斤斤計較、因小失大。他們一般不太願意和你玩;下面的人會對你這個人感到恐懼和不安,

他們看到你睚眥必報、恃強好殺,會產生很強烈的同理心理,萬一他們犯在你手裡了怎麼辦?所以他們也不敢死心塌地跟著你玩。

大家看看,李廣最後的際遇是不是很尷尬?是不是領導和同僚都不太喜歡他?否則,他幾十個屬下都封侯了,要是大家認可他,隨便給他創造點機會,他不就上位了?

李廣難封,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差一點嗎?其實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然後來說說李廣戰略能力缺乏、戰術能力不嚴謹的事情!

李廣這個人雖然武藝高強,但是實際上算不上是一個合格的將軍。

李廣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這個其實只能說明他在軍中的資格很老、經驗很多,並不能說明其他問題。事實上,李廣也確實沒有取得過很有戰略性價值的戰績,頂多就是發揮了一下個人英雄主義,取得了一些區域性性的小勝利。

李廣這個人,喜歡逞勇鬥狠、猛打猛衝,這種作風其實只適用於大頭兵或者基層軍官。作為一個高階將領,個人的勇猛是一個很微不足道的方面,

需要具備的是戰略佈局和戰術設計能力。

像李廣這種動不動就帶頭跟敵人死磕的領導其實是很欠缺的,也是很危險的。

因為你作為一個領導者,你是要對整個團隊和大局負責的,你一嗨起來就帶著兄弟們去墳頭蹦迪、去玩高難度的刺激運動,萬一運氣不好,一腳採空了呢?大家不就都玩完了嗎?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未謀勝,先謀不敗,

這才是一個領導者的必備素質,也就是最基本的風險防控意識。

李廣難封,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差一點嗎?其實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衝動型的領導去解決問題,一般結果都是

“勝是慘勝,敗是慘敗”。“殺敵一千、自傷八百”這種高成本的解決方案是很多老闆都不太喜歡的。

李廣其實與他

同時期的“

不敗將軍”

程不識相比,水平差得就不是一星半點了。比如李廣作戰很隨行,怎麼方便怎麼來。又不注意偵探、放哨等外圍工作,對於安營紮寨、行軍佈陣這些事情也不講究。發現敵人就提起刀子往前衝,幹贏了就幹贏了,幹輸了就幹輸了。

而程不識領軍、治軍都要嚴謹得多,謀定而後動。

程不識就曾評價他說:“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鹹樂為之死。”

所以,即便李廣很能打、敢打,但是

以身犯險、賭博式戰術、硬剛到底、不謀而戰等

兵家大忌其實已經註定他難成大器。

李廣難封,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差一點嗎?其實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比如他唱空城計那件事,那是一個合格的軍事將領應該幹得出來的嗎?三個匈奴人為什麼殺了宦官的所有隨從,單獨放宦官一人回來了?你要進行一項軍事行動,你是不是應該提前給大部隊打好招呼?你出去冒險,是不是要考慮一個安全距離的問題?你玩空城計,萬一敵人分批次來試探你,你又該如何善後?空城計不是這樣玩的,虛則實之、實則虛之,你玩空的,首先得保證自己有絕大部分的實的東西。

總而言之,李廣身上有很多不足,

有哪個老闆願意把他的身價籌碼壓到你這麼一個不靠譜的人身上?

李廣難封,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差一點嗎?其實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最後說說李廣的運氣問題。其實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漢景帝、漢武帝給他機會了嗎?其實還是給了,關鍵是他自己沒抓住呀!

你李廣打了一輩子仗,要麼是小勝加慘勝,要麼是功過相抵,要麼是迷路了,你怨誰呢?難道真的不應該去思考一下自己的原因嗎?你為什麼老是迷路?衛青、霍去病怎麼就不迷路?你得事先去做鋪墊呀!該找導遊要捨得去找導遊呀!你誰都不服就扶牆,這怎麼行呢?

綜上所述,李廣難封,雖然是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根本性的原因與責任還在他自己身上,

格局不夠、能力有限、戰功不足、人緣不佳、心胸不廣是李廣難封的主要原因。

李廣難封的現實思考

李廣難封,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差一點嗎?其實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李廣作為一個一生征戰沙場的將軍,雖然沒有封侯,但是他那種豪氣干雲的情懷和熱愛家國的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緬懷的。但是,我們很多人喜歡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來感慨和表達自己時運不濟或者懷才不遇,卻是有失偏頗的。

透過上述的分析,李廣難封其實是情有可原的,鑑於李廣的種種性格和能力缺陷,其實像他那樣的人是很容易在職業發展中遇到晉升瓶頸的。

因為大多數領導都不太願意純粹為情懷買單,而只會為利益買單。

領導在提拔和任用人才的時候,一般都會有一套很講究的“潛規則”的。比如大多數領導都會先論利後論義;比如大多數領導都會先就事後就人;比如大多數領導都會喜歡花小錢辦大事……

李廣難封,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差一點嗎?其實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我們只有用正確的態度和思維去解讀職場的環境與邏輯,才能真正事半功倍地在職場之中取得長遠的進步和發展。透過李廣的一生,希望大家至少要明白以下幾個至關重要的道理:

一、什麼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李廣有沒有能力?肯定有!在他的那個年代,能夠做到弓馬嫻熟,那就是一項極其寶貴的能力,因為當時正是騎兵被呼喚的時代。而且,李廣的武力值非常高、單打能力非常強,能射石擒虎就是極好的說明。但是,像李廣身上極其優秀的個人能力有時候並不代表會得到美好的前程。

職場之中,其實僅僅依靠單兵作戰去解決的問題一般很少,也一般很小。也就是說,單打獨鬥往往很難成為職場中之中解決問題的高效途徑。真正的職場之中的大問題都是需要協調去解決的,這個時候需要的是

統籌能力、分析能力、佈局能力、運作能力、情緒控制能力和成本最佳化能力等。

項羽那麼神勇無敵,卻依然難逃一敗;孔明那麼足智多謀,卻依然匡復不了漢室。李廣雖然驍勇善戰,但是有勇無謀,同樣是很難成事的。

李廣難封,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差一點嗎?其實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大家在職場之中,千萬不要動不動就跟老闆去表現“我要一個打十個”的勇氣。但凡只要來了這麼一出,你在老闆心目之中的位置頂多就是一個“打手”。

老闆其實最喜歡的永遠是那種輕描淡寫就能幫他解決問題的下屬,而且是無論他給你什麼牌面,你都能幫他事情處理得相當熨帖的下屬。

能力永遠是為資本服務的!你的能力要能和領導和平臺的調性相符,要能創造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價值,這樣才會有真正的意義。李廣的能力其實更多的是在為自己的熱血和勇猛負責,對於整個戰爭大局並無太多好處。

敢死隊的確讓人人血沸騰,但是沒有哪一支隊伍會主要依靠敢死隊去獲取勝利!

李廣難封,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差一點嗎?其實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二、什麼訴求才是科學合理的職業訴求

我們很多人從小就聽說過“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所以,像李廣那樣矢志於封侯,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我們要明白,理想是個好東西,

但真正的好理想,永遠是那種只要自己努力往上跳起來就能夠得著的,而不是天上的月、鏡中的花,那不是理想,那是幻想。

很多人很奇怪,李廣為什麼最開始能夠迅速在軍中嶄露頭角呢?但後來到了封侯的這個環節卻怎麼也突破不了了呢?其實這是一個職業發展通道因為級別變化而難度增加的問題。當初的李廣處於基層,只要個人能力足夠出色,那是很容易脫穎而出的。但是隨著他的位置越來越高,工作對他提出的要求也會不一樣了,身為一方主將,你得對整個戰局負責,要學會合理去調配已有資源,為大戰略服務。你的個性發揮越來越不重要也越來越不可取。

職場之中,那些發展得極為順暢的人,都是善於在具體環境之中去逐步調整和最佳化自身能力的人。

他們會把自己的職業訴求和自己所處的環境、已經自己已經具備的能力做完美的結合。

像李廣想要封侯,首先要保證自己的政治覺悟跟得上,要讓老闆放心;其次,自己的功勞要跟得上,西漢封侯是要有軍功保證的;然後,自己的格局和眼界要跟得上,你是要幹大事的人,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要為大局著想,要講戰略戰術;最後自己的能力要跟得上,要主動去創造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獨當一面地去排除困難和風險。

總而言之,

我們的職業訴求一定要與自己的能力和條件相匹配

,不要異想天開,而是要腳踏實地去默默耕耘。我們想要的東西很多,但是能要的東西卻往往很少!

李廣難封,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差一點嗎?其實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三、求而不得,反求諸己

職場之中,像李廣這樣達成不了自己職業訴求的人一定不在少數。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

凡事皆有因果,不要去怨天尤人,而是要更加謙虛謹慎地查詢自身的問題,並迅速調整到更好的自我狀態。

不要把原因推卸到一些子虛烏有的因素上面去,這種解釋其實就是一種自我安慰,遇到問題就說自己運氣不好,這除了能讓自己心裡舒服點,能解決什麼問題嗎?運氣本身就是實力的一部分,李廣老是迷路,衛青、霍去病怎麼不迷路?看看人家部隊裡對於遊牧民族人員的吸收與利用,這說明人家都是很多重要的工作做在前面了,這是實力還是運氣?

運氣,這種東西,可一、可二、不可三,它不會是無緣無故的,也不可能一成不變的。有時候,

運氣僅僅是讓我們更好地接觸、融入某一個新的環境或事物,剩下的還是需要硬實力去支撐。

有些事情,你一次兩次沒搞成,可能聊以自慰說自己運氣不濟,但是三次、四次地失敗,你還能說只是自己運氣不好?你為什麼記吃不記打?為什麼不總結經驗教訓?為什麼不去做市場調研?為什麼不去調整最佳化自己?

李廣難封,真的只是因為運氣差一點嗎?其實還是他自己的原因

失敗、運氣差,這些東西其實並不真正可怕!可怕的是,有些人永遠只會在外圍環境中去找原因,而自己永遠是對的,是不需要調整的。

像李廣這樣的人,其實一輩子都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一直都活在自我的世界裡,不會客觀而又勇敢地去面對現實。

遇到問題,首先想的都是別人的原因,比如他行軍打仗就喜歡率性而為,喜歡猛衝猛打,你是能打,但是你的手下都那麼能打嗎?他們的生命和安全誰來負責?比如漢武帝多次給了他機會,他沒有把握住,怪漢武帝偏心,事實上衛青、霍去病也是漢武帝多次試用之後才委以重任的;比如衛青安排他東路策應,他就覺得這是衛青故意排擠他,人家事後分析事故,他也覺得人家在故意為難他……

總而言之,只有小孩子才會要求全世界來順從自己,一個成熟人往往會以更積極的態度去適應世界和環境。

末了,多說一句,在我們生活之中,每個單位都會有一些像李廣一樣

深受下屬的歡迎,但卻不受領導和同事待見的人,這其實不是什麼好事,只能說明這些人還不夠成熟,把職場邏輯過於簡單化了。

因為要讓下屬喜歡其實很簡單,走親民路線,少折騰他們,不嚴格約束他們,基本上就完事了;但是要讓領導滿意,牽涉到的許多更高階的考核指標,這需要極強的職業能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