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了臨朝稱制,接連廢掉太子,使李唐家族全部失聲

唐高宗李治死後,太子李哲繼位,改名李顯,也就是唐中宗。武則天被尊為皇太后,按照天皇的遺詔,政事暫時由皇太后代理。武則天知道這是個敏感時期,新君初立,自己以皇太后的身份攝政,很可能會引起朝廷的騷動。李顯又不是個能擔負重擔的人,如果在這個時候不做好安排,恐怕會出亂子。

武則天在對時局做了一番深入的思考之後,決定先從王室、宗親入手,從而來安定李家的大局。武則天釋出了一道政令,想借此來安撫唐王室。其政令內容是讓韓王元嘉做太尉、霍王元軌做司徒、滕王元嬰做開府儀同三司、舒王元名做司空、魯王靈夔做太子太師,這樣就安排好了李淵的幾個兒子。與此同時,她又任命越王貞做太子太傅、紀王慎為太子太保,太宗的兩個兒子也安排完了。

武則天給他們安排的官職都是朝廷中的重要職位,唐王室感覺武則天多少還是尊重他們的,也就不再多說話。畢竟有高宗的遺囑在,武則天攝政是有理可講的。李家王室的大局,暫時被穩住。

王室的人暫時安撫後,接下來就要重新進行人事任免。這個時候,高宗一代的大臣老的老、死的死,有能力又有精力的李敬玄也被高宗貶出了朝廷。朝中就只剩下劉仁軌、裴炎、郭待舉、岑長倩、郭正一、魏玄同、劉景先等人可用。

武則天為了臨朝稱制,接連廢掉太子,使李唐家族全部失聲

於是,武則天任用劉仁軌為左僕射、裴炎為中書令、劉景先為侍中、魏玄同為黃門侍郎參知政事、岑長倩為兵部尚書參知政事,提拔左散騎常侍韋弘敏為同中書門下三品、北門學士劉禕之為中書侍郎。政事堂由門下省改為中書省,宰相們都到中書省議事。文臣安排好之後,朝中的人事基本也穩定了下來。

為了應付突發事件,武則天派左威將軍王果、左監門將軍令孤智通、右金吾將軍楊玄儉、右千牛將軍郭齊宗分往幷州、益州、荊州、揚州四大都督府,與府司相知鎮守。經過一番安排後,從中央到地方的局面都被控制住了。

公元684年,新皇帝登基,改元嗣聖。新皇帝登基後又要立新皇后,皇后的親戚朋友又要被提升,這些事都要由中宗李顯參與。李顯立太子妃韋氏為皇后,接著便擢升皇后的父親韋玄貞為豫州刺史,管轄洛陽附近的州縣。

李顯覺得這個官似乎小了點,與他皇上的地位不太匹配,於是又給了他岳父一個侍中做,這下韋后的父親可就是首輔之臣了。李顯為了顯示仁德,把自己的奶媽也封了個五品官,諸如此類的事還有一些。

武則天為了臨朝稱制,接連廢掉太子,使李唐家族全部失聲

裴炎感到新皇帝的舉動有些過火了,便勸諫說:“皇上您有這份心是好的,但是韋玄貞沒有給國家立過什麼功,這樣的提升不合情理啊!”

李顯哪裡聽得進去:“我以天下給韋玄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韋后的嬌嗲比這位輔政大臣的忠言好聽多了。

武則天將文武百官召集到乾元殿開會,按照事先的計劃安排宮中事項:由裴炎和劉禕之全權負責。整個宮殿殺氣騰騰,文武百官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心裡都七上八下的。宰相裴炎宣佈武則天的命令:“中宗昏庸無德,不堪為一國之君,馬上廢為廬陵王!”

接著,侍衛把中宗拉下了大殿。中宗不服氣地說:“我有什麼罪過,要廢掉我?”

武則天怒吼道:“你不是想把江山給韋玄貞嗎?大唐的江山都要讓你送給別人了,你還沒罪嗎?”中宗無話可說,只好服罪。隨後,武則天將中宗軟禁起來,又將他的名字改回了李哲。之後,皇太孫李重照被貶為庶人,李哲的岳父也被流放到欽州。

武則天為了臨朝稱制,接連廢掉太子,使李唐家族全部失聲

在廢李顯的第二天,武則天立了自己的第四個兒子李輪為皇帝,改名為旦,就是睿宗,李旦的妃子劉氏被立為皇后,李旦的兒子李成器被立為皇太子,改號文明元年。

不出武則天所料,中宗被廢后,大臣、百姓議論紛紛。很多人又猜想她想自己做皇帝,所以才會接二連三地發生廢立之事。武則天為了防止動亂髮生,便任命劉仁軌為西京留守,又安排了一些自己信任的人掌握軍權。

雖然朝臣和百姓都在議論,但是沒人敢直言進諫。老臣劉仁軌以請辭為由向武則天進諫,希望武則天借鑑漢朝呂后的教訓,不要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被後人恥笑。

武則天看了劉仁軌的奏章以後,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派自己的侄子武承嗣帶了一封信去安慰他:現在皇上正在舉喪期間不能處理政務,我以卑微之身暫且行使表決權。你這樣勸說我,可見你的忠貞耿直,我冷靜地思考以後感觸頗多,內心裡充滿了欣慰和愧疚之情。這真是一面鏡子啊!你是先朝的老臣,聲名遠播,希望你能匡扶社稷,不要因為年紀大就辭職。也就是說,武則天不允許劉仁軌辭職。

由此不難看出,武則天雖然對待自己的敵人心狠手辣,但是對待忠誠的臣子卻沒有下過黑手。她這封信一方面可以安撫老臣,一方面也是她為政的聖明之處。

劉仁軌收到這封信後,感動異常。仔細想想這麼些年來,武則天輔佐高宗做了不少事情,這些事情對治世大唐利大於弊。雖說武則天曾經心狠手辣地剷除政治對手,但是畢竟她沒做出對百姓太過分的事情。

況且自己說了這麼多在自己看來都大逆不道的話,武則天卻不責怪,反而寫信安慰我,這樣尊重大臣的掌權者還是不多見的。武則天的表現,頗有太宗遺風啊!所以,劉仁軌最終沒有辭職。

劉仁軌留下以後,朝廷官員的議論少了很多。武則天不愧是政治老江湖,知道如何運用帝王之術。她有資格、有能力做皇帝。安撫了一批能安撫的人之後,武則天就要解決那些不能安撫、存有異心的人了。

武則天為了臨朝稱制,接連廢掉太子,使李唐家族全部失聲

武則天對待反對自己的人是絕不心慈手軟的。有一次,曾經參加廢黜中宗的十幾個騎兵一起喝酒,因為不滿沒有獎賞而大發牢騷。有人說:“早知道是這麼個結果,我們還不如擁立廬陵王做皇帝呢!”

這話被人告到武則天那裡後,武則天十分不高興,一個小小的騎兵都敢這樣非議朝廷,不殺一儆百那怎麼能行呢?於是,她便將談論此事的人全部抓了起來,並把那些說出大逆不道的話的人斬首,而那個告密之人則被升了五品官。這樣下來,使得非議朝廷的人漸漸地少了起來。

此外,為了防止被廢太子李賢作亂,武則天還命令左金吾將軍丘神逼李賢自殺,丘神勣回到洛陽,被指擅自殺死被廢太子,武則天將他貶到疊州做刺史,追封李賢為雍王。不過很快丘神再次被起用,官復原職。

這個時候的武則天,她的政治權謀已經運用得十分嫻熟了。她透過安撫皇室和重臣、重新配置朝廷人力資源以及除掉政治敵人、潛在對手等手段穩固了自己的統治。

在處理太子李賢時,武則天也沒有忘記把廢黜的中宗李哲遷往湖北房州。接著又遷來遷去,為的就是不讓李哲有喘息的機會。因為她知道,只要這些已廢太子在某處落下腳,他們就有可能培植出自己的勢力,再次反攻自己。

武則天為了臨朝稱制,接連廢掉太子,使李唐家族全部失聲

唐中宗被廢后,天涯海角的母子二人,各自揣著心事度過他們的日子。在被廢的第二天,李旦即位了,他遺傳了高宗文人方面的特質,自幼喜愛文學、書法。因為李旦是老小,很少想做皇帝的事兒,所以便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做學問上。

高宗和武則天原本並沒有指望李旦能夠承擔起皇帝的大任,因此也就沒給他過多的政治教育,但也並未虧待他。先是封了個豫王,接著又改為冀王,後來又封為相王、右衛大將軍。

多年來的宮廷爭鬥,使李旦看清了母親對待威脅她統治的人絕不手下留情的現實。於是,他處處小心,以免引火燒身。唐中宗被廢以後,武則天就剩下這麼一個親兒子可以立了。

雖然李旦對政治不敏感,但是,對於自己來說,這樣的人也是很好控制的。如果說武則天可能在某一個時刻有過自立為帝的想法,但是,時至今日她還是更多地偏向於做個擁有權力的操縱者,而並非名副其實的君王。

李旦在被立為皇帝之後,不能在正宮聽政議事,武則天臨朝稱制。李旦只是頂著皇帝的虛名,在宮中讀書寫字。實際上,朝廷上的事也都是由武則天一個人說了算。

後來,武則天在平定揚州叛亂的同時要還政於李旦,但是,李旦知道自己的能力大小,同時,他也料定母親也不會這麼輕易地放手權力,所以,他堅決不同意武則天的還政要求。

武則天為了臨朝稱制,接連廢掉太子,使李唐家族全部失聲

武則天也沒過多推辭,繼續臨朝聽政。第二年,武則天為了安撫李旦和朝臣,將李旦的幾個兒子封為親王,這是向朝臣表明自己不會稱帝。睿宗看著自己母親所做的一切沒有絲毫辦法,他現在只是個傀儡而已。

公元689年,武則天開始使用周曆。與此同時,改元為載初。同時,她還給自己取了一個新名“曌”。為了避諱,自此,所釋出的詔書也改稱為“制書”。之後,有人上萬民表,請求武則天實施改朝換代。當時,有很多宗室和大臣們也因為反對武則天都慘遭滅門。可見,武則天對於執政的渴求是多麼強大。

這個時候,睿宗就不能不說話了,他也上書給武則天,請求她登基,並賜自己武姓。武則天自然是求之不得,經過一番謙讓之後,高高興興地同意了兒子和臣民的請求。

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則天登基,賜皇嗣武姓,李旦遷出東宮,沒有帝位繼承權,劉氏降為妃。睿宗這次在位沒有任何動作,更別說是作為了,他只是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然而,想做個逍遙人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武則天寵信的戶婢韋團兒,喜歡上了這個曾經沒有實權的皇帝。李旦知道自己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個時候若是發生了什麼事情,那將會對自己十分不利,所以他就拒絕了韋團兒。

武則天為了臨朝稱制,接連廢掉太子,使李唐家族全部失聲

韋團兒心懷怨恨,在武三思和武承嗣的指使下,她在李旦的妃子劉氏和德妃竇氏住所埋了一個木頭人,並且告發她們在詛咒武則天,誣為厭勝。

公元693年,劉氏、竇氏被武則天處死,並且被偷偷地埋在了宮中。兩個妃子突然失蹤,睿宗不會不知道,但是睿宗不敢聲張,因為他知道是武則天所為。

這就是睿宗的聰明之處,他知道無法與母親鬥,便在武則天面前裝作沒事兒人似的,以此來保全自己的性命。即使有人出面為劉、竇兩位妃子鳴冤,睿宗也是默不作聲。

武則天為了臨朝稱制,接連廢掉太子,使李唐家族全部失聲

睿宗的沉默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也為以後的再次登基儲存了實力。但是在這段時間中,睿宗是相當悲哀的,他頂著個虛名在宮裡行走,誰見了他都暗地裡腹誹,可想而知,在他的心中是多麼的悲哀啊!

武皇太后在接連不斷地廢黜太子以後,也受到了來自李家宗親以及部分臣子的強烈譴責和質疑,甚至有人發動叛亂來反抗她的統治。此後,武皇太后為了剷除這些反抗勢力,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平叛活動。

公元684年,睿宗帶著王公以下的文武百官在武成殿為武皇太后上尊號。自此,武皇太后親自臨朝執政,而皇帝則住在別殿,不問政事。

武則天為了臨朝稱制,接連廢掉太子,使李唐家族全部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