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論天下之事者主乎氣

南宋是一個戰爭頻繁的國家,所以有很多戰爭英雄。介紹完中興四將之後,想談一談辛棄疾。在文學上和歷史上,辛棄疾不是一個形象。文學上的辛棄疾是宋朝豪放派詞人,與蘇軾並稱“蘇辛”。在歷史上的辛棄疾,則是一個大將軍,與這個形象更類似的是前文說過的顏真卿。唐有顏真卿,宋有辛棄疾,他們二人,是兩個不同時代的人物留給中華的文化寶藏。

辛棄疾——論天下之事者主乎氣

辛棄疾雕像

一、生子當如孫仲謀

不用懷疑,辛棄疾的名字來自冠軍侯“霍去病”。這個名字是辛棄疾的爺爺起的,就是羨慕漢朝大將軍霍去病的豐功偉業。辛棄疾與霍去病的名字對仗,在中國古代的文學對仗上都是很有名的。辛棄疾與黨懷英少年時共同師事亳州劉瞻,一時並稱“辛黨”。

辛棄疾雖然成長於金國,但是受到北宋文化影響以及金國的反動統治,辛棄疾並不以金國為祖國,而是以宋國為祖國。辛棄疾年幼之時就對行兵打仗非常有興趣,在《美芹十論》中,辛棄疾表明自己在年幼時就關心山勢地貌,為後來打仗提供了很好的積累。辛棄疾的“詞中之龍”名氣太大了,但這不能掩蓋辛棄疾是人中龍鳳這一現實。因為隨著辛棄疾長大,他會化作一條巨龍,震驚中原大地。

辛棄疾——論天下之事者主乎氣

辛棄疾

二、八百里分麾下炙

嚴格意義上來說,辛棄疾與虞允文是一個時代的。辛棄疾趕上的並不是“靖康之恥”戰役,而是後來海陵王完顏亮的南征之戰。此戰中,虞允文在採石磯與金軍作戰,而辛棄疾則是在金兵後方舉起義旗,以義勇軍的身份討伐金兵,為宋國作戰。

那一年,辛棄疾年僅21歲,但是帶領兩千餘人投奔義軍,與金兵作戰。在戰爭中,起義軍出現了叛徒張安國,帶領部眾投降了金兵。辛棄疾得知大怒,帶領五十名騎兵去劫營,金兵大營被他的騎兵打穿,五萬金兵留不住辛棄疾和他的騎兵。辛棄疾活捉張安國,全身而退。自此,辛棄疾的大名在中華大地上傳唱,這是漢人新生代英雄。

但是形勢異常,起義軍在敵後,畢竟沒有支援。張安國會投降金兵,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辛棄疾去了南宋,商議支援之事。張安國以為辛棄疾是去南宋逃跑,自己軍中沒有生路,他哪裡知道辛棄疾是萬人莫敵。有辛棄疾在,沒有張安國這類叛徒。

但是張安國的擔心不無道理,辛棄疾能做出單身闖金營的事情,也是因為南宋朝廷願意接納義勇軍。於是帶著叛徒張安國,辛棄疾帶領部眾回到了南宋。辛棄疾以為是一個時代來了,其實是一個時代過去了。沒錯,張安國被斬了,壞人除去了。可是辛棄疾呢?他再也等不到他的兵戎歲月。

辛棄疾——論天下之事者主乎氣

辛棄疾

三、少年不知愁滋味

一個愁字,就是辛棄疾後半生的寫照。

從南宋朝廷來說,維持偏安一隅是國家戰略。

對於宋金政治主張來說,南北分治是兩個國家的政治默契。

辛棄疾是一個主戰派,他希望南宋可以北伐,收復失地,奈何朝廷不是這麼想的。

這麼多年,辛棄疾多次任官、罷官,當朝廷打算走向助戰,辛棄疾就被重任,當朝廷一味苟合,辛棄疾就被貶,被罷官。

辛棄疾真的是愁,怎一個愁字寫得完?

辛棄疾帶兵能力怎麼樣,從他對付茶商軍的做法就能看出來。茶在南宋是重要戰略物資,因為宋金和議的歲貢,就有茶葉的位置。說出來很簡單,茶葉是北方民族重要的生活物資,鹽茶兩類都是古代官營物資。南宋又是個腐敗朝廷,對民間苛刻甚多,於是,湖北茶商賴文政舉起義旗,他們躲在山野,攻擊宋軍,武裝走私茶葉,抵抗朝廷的鎮壓。這些人,被當時稱作茶商軍。

南宋朝廷解決不了,只好派出了辛棄疾。辛棄疾組建了自己的“飛虎軍”。一張一弛,文武之道。辛棄疾先派出飛虎軍正面迎戰,茶商軍被正面擊退。然後辛棄疾縱虎歸山,卻斷絕給養,以窮寇莫追之勢,讓賴文政躲在深山裡,卻對手下人的吃喝發愁。

然後辛棄疾擺開了酒宴,請賴文政喝酒談事。賴文政來到後,卻被辛棄疾摔杯為號,飛虎軍將主謀賴文政當場斬殺。

多年茶商軍之亂,辛棄疾一月平之。

辛棄疾——論天下之事者主乎氣

辛棄疾

人說辛棄疾這事做的不地道。辛棄疾以文人自居,在南方時,文章佳作頻出。茶商軍以信得過他的文采為名,辛棄疾卻以文采當誘餌,殺了對方,這太不地道了。

或許從其他事情可以看出這件事的端倪。

辛棄疾的飛虎軍並沒有成為抗擊金國的主力,當茶商軍被滅,辛棄疾的軍權就被奪。飛虎軍就地解散,辛棄疾明升暗降,再次遠離的軍戎生涯。

而賴文政也有訊息傳出,據說他沒死,辛棄疾現場被殺的,是一個替身。賴文政本人逃走了。

可是後來再也沒人打出賴文政的旗號,辛棄疾最大的目的就實現了。具體辛棄疾現場殺的是不是賴文政,這不重要。國家需要錢,錢財要從茶葉上出,辛棄疾也知道。國家壓榨茶農太慘了,辛棄疾知道。但是國家需要這筆錢,辛棄疾也知道。

所以辛棄疾殺了一個政治上的“賴文政”,這就夠了。自此之後,茶商不再作亂就行。至於走私,辛棄疾才懶得管——沒有飛虎軍,辛棄疾就管不了。有了飛虎軍,辛棄疾可以壓榨百姓,但是似乎那也不是辛棄疾的願望。畢竟辛棄疾出身義勇軍,與茶商軍差不多。沒有金國的壓榨,辛棄疾哪裡需要反抗?同樣是壓榨,換了地方就不是了嗎?

對於基層百姓的苦,辛棄疾也是很明白的。

可能的結果是辛棄疾殺了一個假賴文政,留下活賴文政,去保留茶商們的利益,讓百姓活下去,就夠了。只要國家不打內戰,國家安定,就是最大的幸福。

所以辛棄疾與賴文政的默契,應該順利實現了。否則以南宋軍民梗氣,真要反抗,任何人走壓制不了。蒙元軍隊號稱世界最強,面對南宋軍民防抗,也就是不到百年離開中原。在蒙元統治時期,無論是打南宋旗號,還是文天祥丞相旗號的義勇軍,史不絕書。

可是誰人知道辛棄疾的愁滋味,這種萬全之策,大概也只有辛棄疾這樣的人能想得到。那白髮三千,是怎樣一種無奈,辛棄疾大概也希望,這層智慧應該在對金國的戰場上,而不是對國內的百姓身上。

辛棄疾——論天下之事者主乎氣

辛棄疾

四、白髮空垂三千丈

辛棄疾不在帶兵之後,就安居樂業了。他自己修建了自己的庭院,起名“稼軒”,稼軒居士,就是這麼來的。

晚年的辛棄疾基本隱居,很少與外人接觸,這一點有點像韓世忠。但還是有人願意和辛棄疾打交道的,比如陳亮。但是那都是少數人了。

只有辛棄疾晚年,韓侂冑這樣的主戰派希望與金國作戰。激動的老爺子寫下了“醉裡挑燈看劍”這樣的詞句。只可惜,韓侂冑志大才疏,他的北伐更像一個笑話。此時的辛棄疾已經滿身重病。臨死之前,辛棄疾高呼“殺賊”,悲痛離世。

寒言冰語

辛棄疾是“詞中之龍”,但是本系列主題是“刑天英雄”,是那種“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的英雄。以這樣的標準來看,辛棄疾怎麼也算是刑天英雄,因此本文沒有太多在他的詩詞成就上。

還記得前文說過的党懷英嗎,他與辛棄疾並稱“辛黨”。只是後來辛棄疾起兵反金,党懷英卻從仕金朝。党懷英一生的成就都在文學上,他的文學修養在金國地位甚至高於辛棄疾在南宋,可是今天人們知道辛棄疾得多,知道党懷英的少。

因為在“氣”上,二人差別太大了。

辛棄疾確實是文人,但是以文人來給他上標籤,太低階了。辛棄疾身上要唐朝之前的將相之風,出則為將,入則為相。這兩類人才,辛棄疾都能肩負的了。

辛棄疾——論天下之事者主乎氣

辛棄疾

只可惜千里馬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

辛棄疾做不了國之將相,是一種時代悲劇,所以他是刑天英雄。

自古史官喜歡秉筆直書,只可惜書寫多了,大多是留下詩書的人。漢唐時期的文武全才,在宋後的書中非常少見了。

辛棄疾是其中翹楚。辛棄疾出現在“刑天英雄”的名單當中,是意料之外,卻也是情理之中。

因為中華自古名士居多,他們之中,應該以辛棄疾為翹楚。在同時代,與辛棄疾類似的人還有很多,陸游,陳亮等等。只是他們太同質了,就不多說了。陸游在對抗金國戰場前線僅僅八個月,陳亮一生三次入獄,若說坎坷,他們身上都是。但是他們更多的則是悲劇人生,特點就是才氣過人,一生坎坷,壯志未酬。

有人說辛棄疾是最能打的文人,這個評價並不公允。後世王陽明以進士出身,心學大家,照樣帶兵打仗一把好手。但是辛棄疾的氣度,應該是文士中最高的,他的詩詞修養水平,他的軍事理論水平,都是同級水平頂尖之作。

文臨結尾,無以為繼,以一首辛棄疾的詞結束吧。畢竟,辛棄疾的文采,太漂亮了,非常符合“刑天英雄”的感覺。

水調歌頭·和馬叔度遊月波樓

宋·辛棄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為君留。西樓著意吟賞,何必問更籌。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浩蕩百川流。鯨飲未吞海,劍氣已橫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華幽。中州遺恨,不知今夜幾人愁。誰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爾,決策尚悠悠。此事費分說,來日且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