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又如何?廉頗終究還是那個失意的老將軍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讓廉頗和藺相如的事蹟家喻戶曉,而“將相和”中廉頗主動認錯的“負荊請罪”美名更是千古流傳。

可是史書細細讀來,終是五味雜陳,在性格決定命運的這個終極公式之下,廉頗即使是負荊請罪又如何?

從完璧歸趙到負荊請罪,廉頗魯莽曾讓他命懸一線

廉頗成名在趙國的趙惠文王時代,趙惠文王是趙國第二位王,他老爹就是因為“胡服騎射”而大名鼎鼎的趙武靈王,趙惠文王時期,恰逢齊國的齊閔王滅宋引起了公憤,在燕國的組織下進行了秦、趙、燕、韓、魏的五國伐齊,趙國作為重要的參與者之一,由廉頗率領趙軍攻佔了陽晉,被拜為上卿。

負荊請罪又如何?廉頗終究還是那個失意的老將軍

戰果四大戰將之一的廉頗(圖片來自網路

此時出自楚國的稀世之寶“和氏璧”輾轉到了趙惠文王的手裡,但是卻被趙國的強鄰秦國的秦昭襄王給盯上了,秦國假意以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最終藺相如出使秦國,揭破了秦國的陰謀,實現了“完璧歸趙”,藺相如因此被封為上大夫,成為趙國的重要官僚。

不久之後,趙國迎來了更大的危機,秦國向趙惠文王提出外交要求,表示秦王要與趙王在澠池會盟。此時秦國的實力遠超趙國,秦昭襄王已經是商鞅變法後的第四代君王,秦國已經先後攻滅巴國和蜀國,佔據巴蜀之地和漢中,攻滅義渠國,還攻破楚國的郢都,特別是齊國被五國聯軍胖揍後和燕軍深入之後,秦國已經成為當時唯一的霸權國家。同時秦國還有比較惡劣的外交先例,比如此前以“和談”為名扣押了楚懷王,結果造成最後楚懷王客死在秦國。趙惠文王左右為難,去的話凶多吉少,不去的話又不敢得罪秦國,最終在趙國君臣的商議之下,趙惠文王決定去澠池赴秦王之約。

趙國當然也是有準備的,隨行趙惠文王赴約的有“完璧歸趙”中立下大功的藺相如,而廉頗則率領趙軍在邊境接應,但是在趙惠文王臨行時,廉頗卻無腦的說了這樣的話,他對趙惠文王說:“我約摸著大王赴會往返需要30天時間,30天你回來了那就萬事大吉,如果30天沒有回來,我就立太子為新王”。

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廉頗的話當然是為了趙國著想,他的意思是趙惠文王一旦像楚懷王那樣被秦國扣留,有去無回,那麼廉頗就仿照楚國改立太子為新王,免得秦國以趙惠文王要挾趙國。可是這話趙惠文王聽了會是什麼感覺,在這個王權至高無上的時代,廉頗愣頭青的表態雖然是為趙國著想,趙惠文王也答應了廉頗,但是顯然作為趙國唯一政治象徵的趙惠文王心裡還是不太高興,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澠池之後的論功行賞。

澠池之會上,藺相如依然表現出色,他不僅駁斥了秦國的霸權主義,還在關鍵時刻以“

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

”挽回了趙惠文王的顏面,趙國得以體面地完成會盟。但實事求是地說,藺相如的表現雖然出色,但是秦國也是看到了趙國準備充分,特別是因為

“趙亦盛設兵以待秦

”所以才會“

秦不敢動

”。

負荊請罪又如何?廉頗終究還是那個失意的老將軍

負荊請罪拯救的其實是廉頗自己

澠池會盟之後,趙惠文王論功行賞,藺相如再次因功升官成為上卿,而廉頗的官位則仍舊是原地踏步,二人雖然都是上卿,但是藺相如是右上卿,而廉頗則是左上卿,藺相如位居廉頗之上,這其實就是趙惠文王在表達自己的不滿了。可是廉頗卻看不出這裡面的深意,他將不滿發洩在藺相如身上,於是對外宣稱“

我見相如,必辱之”

,藺相如聽聞之後,卻時常稱病不朝,躲避廉頗,即使自己的車隊在路上碰見廉頗,也主動掉頭躲避。藺相如的說法是不想因與廉頗的失和來損壞趙國的國家利益,然而真正的潛臺詞卻是藺相如並不想充當趙惠文王打擊報復廉頗的工具,事實上將藺相如升官是趙惠文王,沒有提拔廉頗的是趙惠文王,故意讓藺相如的官位壓廉頗一頭的也是趙惠文王。而廉頗不待見藺相如,實際上完全不講政治,惹怒的不是藺相如,而是其背後的趙國一把手趙惠文王,這在王權至高無上君王一怒則伏屍百萬的戰國時代,廉頗實在是自尋死路,不過廉頗最後終於悔悟,他光著上身,揹著荊條,向藺相如或者準確的說是向藺相如背後趙惠文王“負荊請罪”,而將相和的結局說明的不僅僅是藺相如原諒了廉頗,而是趙惠文王最終原諒了廉頗。廉頗總算讓自己渡過了命懸一線的危險局面。

將相和的故事結束了,但是真實的廉頗在“負荊請罪”之後呢?

趙惠文王死後,兒子趙孝成王繼位,秦國進攻韓國上黨郡,可是就在秦國對上黨郡勢在必得之際,趙國卻接收了上黨郡郡守馮亭的投誠,同時將上黨郡收入囊中。結果趙國惹火燒身,成為了秦國的進攻物件,秦國伐韓之戰,演變成為秦趙大戰。於是老將廉頗統帥趙軍與秦軍對峙於長平,雖然數次敗陣,但是仍將戰線穩定在長平一線。後來期待著速戰速決的趙孝成王用趙括替換廉頗,結果趙軍慘敗於長平,被殺45萬,繼而秦軍包圍邯鄲,後來趙國在楚國、魏國的救援之下,才擊敗秦軍,免遭滅國。

邯鄲之戰後,趙國已經日漸疲敝,大量的精銳男丁在秦趙戰爭中損失,燕國看到這點後,想要趁火打劫進攻趙國,而戰爭的燕趙爆發,讓廉頗迎來了他的第二春,他再次得到趙孝成王的信任,率軍大破燕軍,擊殺燕將粟腹,並得到了燕國的五座城池。廉頗也因功勞被封為信平君,代理相國,廉頗達到了他的人生巔峰。六年之後廉頗再次率領趙軍攻佔了魏國的繁陽。

而此時,趙孝成王死了,趙國欣賞廉頗軍事才能的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都死了,繼位的趙悼襄王並不喜歡廉頗,特別是趙悼襄王的寵臣郭開與廉頗更是不睦。結果仍在魏國前線的廉頗再混不知情的情況下就遭到解職,這位已經歷經三代趙王,與藺相如這樣知名的政治家打過交道的老將廉頗,對於新王如何處理自己的情況,居然完全不掌握,而當趙悼襄王新任命的樂乘前來與廉頗交接工作的時候,廉頗才得知訊息,而盛怒之下,衝動的廉頗居然率軍進攻樂乘,而且仍然發揮了老將風采,將樂乘打得落荒而逃。

趙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樂乘代廉頗。廉頗怒,攻樂乘,樂乘走。廉頗遂奔魏之大梁。

不過,廉頗只認識到自己闖下大禍,於是他在打敗樂乘後,也逃到了魏國的都城大梁避難。大梁就是現在的開封,在這裡寓居的廉頗突然發現,他自以為勇於三軍,天下無雙的軍事本領其實離開了趙國,完全沒有用武之地,魏王也並不待見他,將他冷落在寓所之中無人問津。

一切都終於落幕,廉頗在滿懷惆悵和失意中度過了自己最後的人生

廉頗離開趙國後,趙國在面對著秦國的不斷進攻中,屢吃敗仗。“國難思良將”,這時候趙悼襄王想起了廉頗,於是他派出使者去找廉頗,看年老的廉頗是否還能夠率軍作戰,而廉頗也知道這可能就是他最後的機會了,於是他在使者面前誇誇而談,並且為了表明自己未老,他向使者進行了賣力地展示,他“

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

”。展示著自己還能吃能打,可是使者走後,廉頗靜待佳音,等待趙悼襄王的重新任命,結果這樣的訊息卻再也沒有來。

原來這其中廉頗的老對手郭開做了手腳,他暗中花重金買通了使者,就在廉頗向使者賣力展示自己的飯量和武力值之後,使者對於趙悼襄王的回覆是“

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

”,使者告訴趙悼襄王,廉頗確實挺能吃,但是也挺能拉,跟我待了一會,就去拉了三次……

在趙悼襄王看來,一個老到吃一頓飯就去拉三次的人,顯然沒有了使用價值。廉頗的趙國將軍之路從此徹底終結。

負荊請罪又如何?廉頗終究還是那個失意的老將軍

刀光劍影終究化作黃粱一夢

後來楚國聽聞廉頗在魏國大梁,派人將廉頗接到楚國成為楚國將軍,然而廉頗再也沒有了昔日的風采,沒有任何功績。

“我還是想用趙國兵”,廉頗在楚國發出最後的感嘆,客死在楚國壽春。

性格決定命運,衝動而短視的廉頗,最終這樣慘淡而失意的結束了了他高開低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