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明明能過江東,卻寧死不過江東,只是因為項羽太心高氣傲?

公元前202年,劉邦、韓信等人圍攻西楚霸王於垓下,並大敗楚軍。隨後,項羽一路突圍到了烏江邊,看著莽莽長江,背對數十萬漢兵,項羽拒絕船伕載他過江的建議,毅然自刎,留下了“烏江自刎”之千古絕唱,無論讀多少遍都令人蕩氣迴腸。合上史書,很多人都會發出一個疑問。如果項羽渡江去了江東,再次召集彪悍的江東子弟兵,以他的軍事才能,不是沒有捲土重來的可能。

項羽明明能過江東,卻寧死不過江東,只是因為項羽太心高氣傲?

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曾在詩中這樣寫道:“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而杜牧也曾寫道:“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然而歷史真像詩人們說得那樣,只要項羽渡過江東,就有捲土重來的機會嗎?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文人們都均搞錯了一個前提,那就是錯把項羽的根據地當成了江東,但事實並非如此,項羽真正的故鄉應該在江西,也就是我們今天語境裡的江北或淮北。這是因為項羽的祖先是楚國貴族,封地在魯國一帶,具體位置是今天的江蘇宿遷市。因此,項羽所謂“富貴不還鄉”中的“鄉”指的是淮北,而不是江東。不然項羽也不會將都城建在彭城,畢竟彭城離宿遷不過一百多公里。

項羽明明能過江東,卻寧死不過江東,只是因為項羽太心高氣傲?

項羽為何在江東起家呢?這是因為他的叔叔項梁在家鄉殺了人,被迫逃到了江東。對於江東父老來說,項氏叔侄不過是個客人。項梁藉助當時“反秦復楚”的大趨勢,成功徵集了8000江東子弟。這種順勢而為的行為,並不能說整個江東對項氏叔侄有多認同,有多麼高的忠誠度。事實上,項羽自刎後,劉邦也沒有立即派兵平定江東,而是急吼吼地會同周勃等人消滅項羽留在淮北的殘餘勢力。很顯然,項羽在淮北的殘餘勢力,比江東更為危險。而在歷史上,項羽封地魯郡抵抗漢軍到了最後,直到劉邦展示出項羽的頭顱,他們才嚎哭著投降。

因此,項羽為何不肯過江東呢?這是因為他在家鄉淮北的根據地已經大部分喪失了。正當項羽與劉邦在垓下鏖戰之時,漢軍騎將灌嬰已經帶領著騎兵、車兵如風捲殘雲一般席捲了項羽在淮北的土地,連首都彭城都被攻陷了,只剩魯地未攻佔。而除淮北以外,楚國西南方面的領土也被英布、劉賈、盧綰等人全部掠定。可以說,當時項羽的領土只剩下江東一郡,即會稽郡(吳郡其實是從會稽郡中分出來的)。

項羽明明能過江東,卻寧死不過江東,只是因為項羽太心高氣傲?

從當時情況看,江東並沒有得到完全開發,是個地廣人稀的“魚鱉之地”。此地人口不過數十萬,糧草、輜重皆不足,勝兵不過數萬人。

以如此落後的江東,根本不足以面對全天下的進攻,即使項羽是戰神也辦不到。況且,江東也未必會為“客將”項羽死戰到底。

如果說江東因為項羽是楚人就支援他,那麼劉邦一群人何嘗不是楚人?他的老家沛縣離項羽的封地也不過200多公里。

江東能支援楚人項羽,又為何不能支援另一個楚人劉邦?江東人憑什麼會為項羽打這一場毫無勝算的戰爭?江東人甚至可能綁了項羽,直接獻給劉邦。

項羽明明能過江東,卻寧死不過江東,只是因為項羽太心高氣傲?

總之,項羽之所以會自刎,就是因為他明白,自己已沒有任何翻盤的可能。自殺或許還能得到一個光榮的死,如果在戰場上被擒,或者被江東人扭送給劉邦,那人可就丟大了。以項羽的驕傲,絕不會允許自己恥辱的死去。因此,項羽一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正如宋朝王安石所說:“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