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歷史建築在說話丨臨沂皮鞋廠:繁華過後,靜悟流年

聽,歷史建築在說話丨臨沂皮鞋廠:繁華過後,靜悟流年

自沂蒙路走入蘭山路,像走進了時間的縫隙中,歲月悠悠。踏著晨光,沿著蘭山路再行一里地,往南便進入了劉宅後巷。臨沂皮鞋廠就坐落在這條處鬧市而遠喧囂的巷內。歷經60多年的風雨滄桑,皮鞋廠早就不復往昔的繁華,但在很多老臨沂人的心裡,這座老廠區承載的故事和記憶是不可磨滅的。炎炎夏日下,過去與現在、熱鬧與落寞,如電影鏡頭般,在這座老廠區裡交融、沉澱、回放……

●建築檔案

臨沂皮鞋廠位於蘭山區劉宅後巷,東鄰王羲之故居,南靠洗硯池街,北靠蘭山路。歷經60多年的風雨,鞋廠依然屹立,見證了新中國從貧窮落後到強大富足的風雨歷程,是沂蒙老區人民的自強不息、開拓奮進、吃苦耐勞、艱苦創業的集中體現,也是沂蒙精神薪火相傳、發揚光大的最好見證。

聽,歷史建築在說話丨臨沂皮鞋廠:繁華過後,靜悟流年

臨沂皮鞋廠與臨沂孔廟隔街相望。

1.劉宅後巷與劉宅

對於71歲的王康勤來說,臨沂皮鞋廠就像一條扁擔,一頭挑起了青春,一頭挑起了生計。駐足在廠區老建築前,這位在這裡生活工作了大半輩子的老臨沂人,化身說書人,將箇中故事娓娓道來。

解放以前,幾條大街和縱橫交錯的小巷,是臨沂城生活的主體,一些聲名顯赫的大家望族便坐落在這些街巷當中。小巷大多以巷中望族命名,劉宅後巷就因清朝時期一位姓劉的光祿大夫在此建的一座八卦宅而得名。

“光祿大夫劉冊先,曾為朝廷平定捻軍,立下戰功,後來任湖北道臺。劉冊先是咱沂南人,據說他返鄉時,在臨沂城建了劉宅。”於王康勤而言,窄小狹長的劉宅後巷及殘破不堪的劉宅是兒時不可磨滅的回憶。

“不同於普通的大戶宅院,劉宅坐西向東,正門位於東面。聽老人們講,劉宅門前是一堵高大的迎門牆,上面盤旋著兩條巨龍,大門的正中掛有一塊豎牌匾,上面寫著‘誥封一品光祿大夫’,牌匾四周圍繞著一圈騰龍,要多氣派有多氣派。”讓王康勤印象最深的,還屬劉宅大門兩側的兩頭石獅子,“我的小學是馬路邊上的勞動街小學,學校操場就在劉宅大門外邊的小廣場上,上體育課時,一抬眼就能看到那兩頭石獅子,雕刻得非常逼真,遠看近看都栩栩如生。”

就像歷史上的那些大家望族一樣,作為臨沂城為數不多的大家族,劉宅從不缺少故事。“據說劉冊先雖然在臨沂建了宅院,自己卻沒有在這裡居住,這裡住的都是他的族人。不過,民國時,劉家在臨沂城裡就衰落了,劉宅被分割變賣了。至於劉家衰落的原因,據史料記載,是因為劉家人打了‘準提庵’的尼姑,吃了官司導致的。”王康勤唏噓道。

時光如水,來去無聲。如今,小巷的名字仍保留著,劉宅卻早已不復存在,坐落在劉宅原址處的,就是曾經盛極一時的臨沂皮鞋廠。

聽,歷史建築在說話丨臨沂皮鞋廠:繁華過後,靜悟流年

臨沂皮鞋廠大門。

2.燦爛與輝煌

靜謐祥和的劉宅後巷上空,流雲漸漸匯聚,陽光炙熱明亮,映照在廠區門樓頂端沉默殘破的“臨沂皮鞋廠”五個金色大字上。對於臨沂皮鞋廠黨支部書記彭思亮來說,雖然廠區早已不再是最初的模樣,但往事悠悠,皮鞋廠的輝煌彷彿還在昨天。

“臨沂皮鞋廠是新中國成立以後逐步建立起來的。”據彭思亮介紹,抗美援朝時期,為給在前線打仗的戰士做軍鞋,臨沂將當時大大小小的鞋莊聯合起來,組織了一二百人,晝夜趕工。任務完成以後,以此為契機,臨沂12家鞋莊聯合,建立了“臨沂縣鞋業生產合作社”,地址就設在沂州路附近的仁泰巷路南。

“後來隨著規模的擴大,鞋業社又成立了分社。在新中國建立初期,像鞋業社這種形式的合作社很多,都是集體經濟的性質。木業社、被服社、刻字社等都是這一時期建立的。成立了人民公社以後,這些集體經濟的合作社都變成了廠,成為了國有企業。”彭思亮說,到了上世紀60年代,國家遭遇經濟困難,根據國家政策,這些廠一度又變成了社。經過了這一階段以後,社又重新變為廠,“鞋廠也隨著形勢,經歷了多次變化,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鞋廠搬到了現在這個位置。”

跟隨彭思亮的腳步,漫步於廠區,穿過門樓,映入眼簾的便是迎賓牆,其東側是鞋廠辦公樓。再往裡走,廠區中心位置佇立著一處磚石結構的生產車間。

“我是1969年7月1日進的廠,當時整個廠區啥都沒有,只有這一處生產車間,我們就在這個車間裡,一針一線做布鞋、皮鞋。後來廠子效益好了,又在廠區東南側建了兩處機械化生產車間,維修車間、車庫、辦公樓都是上世紀80年代建的。”說起臨沂皮鞋廠的“高光時刻”,彭思亮如數家珍,他說,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是臨沂皮鞋廠生產和銷售最為紅火的輝煌期。

“紅火到什麼程度?堪稱一鞋難求。當時我們鞋廠的品牌叫‘飛躍’,那時,臨沂人能穿上一雙‘飛躍’皮鞋,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彭思亮說,彼時,“飛躍”皮鞋不僅走出了“家門”,銷往安徽、河北、江蘇等省市,還走出了“國門”,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聽,歷史建築在說話丨臨沂皮鞋廠:繁華過後,靜悟流年

臨沂皮鞋廠早期生產車間一磚一石,見證著皮鞋廠的滄桑歲月。

3.隕落與重生

“然而好景不長。”彭思亮回憶,和不少老國企的興衰史類似,經歷了輝煌之後,1994年起,在全國鞋類行業之間的激烈競爭中,臨沂皮鞋廠生產和銷售日趨下降,陷入了低潮。

“1994年開始,鞋廠基本處於半停工狀態,沒有訂單,工人只能被迫放假。直至2003年4月30日,鞋廠正式宣佈破產。”彭思亮說,鞋廠破產後,留用了包括他在內的8名留守職工,解決業務遺留問題。

褪掉一身熱鬧,臨沂皮鞋廠內,唯有幢幢建築,依舊默默矗立。光陰荏苒,如今,建築群雖然有些老舊衰敗,但在彭思亮等人的精心管護下,臨沂皮鞋廠正煥發出新的氣質。

“現在幾幢樓都租出去了,老車間租給了制帽廠,維修車間租給了食品廠,兩處機械車間,一處租給了紙板廠,一處租給了制水廠。”彭思亮說,看著原本空空蕩蕩的廠區又重新熱鬧了起來,他心裡特踏實,“去年,皮鞋廠被確定為臨沂市第一批歷史建築,作為皮鞋廠的老員工,我們真得很高興,希望咱臨沂能加強鞋廠建築風貌的保護,使城市文脈得以傳承,讓人們更好地感知城市的歷史人文底蘊。”

時值六月,臨沂皮鞋廠草木青翠而茂盛、繁花盛美又芬芳。微風穿過林蔭,鳥雀跳在樹梢。萬里天穹下,夏日最好的太陽照在這裡,於是長路落滿了光。

臨報融媒記者 褚菲菲 梅魯生

◆專家點評◆

山東羲之古建園林營造有限公司總經理許紀倫表示,臨沂皮鞋廠不僅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時代的縮影,具有相當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保護好文物、愛護好歷史建築,是我們這一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許紀倫認為,臨沂皮鞋廠建築牆體為磚石結構,樑架是木構架,房頂為兩坡瓦面,該型別建築是臨沂遺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具有時代烙印的建築群,應當保護好、挖掘好、利用好該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