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上海歲月丨劉興鎮的興起及其街道佈局(下)

小上海歲月丨劉興鎮的興起及其街道佈局(下)

圖源:《界首市的誕生》

劉興鎮的興起及其街道佈局(下)

盧保東

南新街

北起西衛民街丁字路口,南至小南門,現改為南新興街,南新街僅有零星商店門面,多為居民住戶,有幾家屠夫,做殺豬、宰牛、宰羊生意。

菜市街

北起交通街,南至徐小莊街,是劉興鎮供應菜瓜果、水產、肉食、禽、蛋類主要市場,活生生的魚類、水汪汪的海鮮、嫩靈靈的水果,綠菌菌的蔬菜,擺滿街頭任人選擇;新鮮的雞、鴨、鵝蛋清潔衛生,紅辣椒、大白菜,黃豆芽、胡蘿蔔、西紅柿、嫩黃瓜樣樣都有,從早到晚,人擠不動,買的喊,賣的叫,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西平街

北起四渡口,南至騾馬街十字路口。該街彙集部分手工作坊和牲畜市場。外號李大頭的油行、曹姓牲畜市場等幾家較為聞名。李氏油行在街北首路西,經營有小磨香油、豆油各種食用油,多是成桶對外批發,或是瓶裝集中成箱外運,生意很紅火。曹家牲畜市場在街南首路東,可納騾馬牛驢數百頭,有交易員

10

多人

,備有食槽、飲水桶等飼養用具,方便顧客,並常年有鏟蹄工、養運工、獸醫等方面為牲畜交易服務人員。

柴行街

北起騾馬街十字路口,南至西南關。主要經營柴草、木炭、建房所用笆箔、淮草、葦子、席子、梁、檁、竹編用品等。終日柴草堆積如山,木棍縱橫排放,街兩旁全是貨物,買賣者往返不絕,人聲鼎沸,喧囂入耳。該街與西平街南首相通,曾併入西平街改為利民街,解放後仍改為西平街至今。

河沿街

西起西平街,東至交通街。是沿潁河南岸邊而形成的一條商業街道,多是搭蓋一些簡易門面房屋,進行商品交易,經營日常用品,因直接臨交通渡口和四渡口,生意十分旺盛,但無固定成規模商行和工廠。儒醫出身的戴益珍,立號為世和堂,在街東首開診所行醫,主要是中醫內科。曾建有奶奶廟一座,劉福通故居西劉營劉氏家族籌建,一時香火旺盛,終因匪患不斷,奶奶廟沒能全部竣工(沒塑神像)而中止。由於黃水二次決口,潁河水位陡漲,為保民眾之生命財產,劉興鎮百姓奮起築堤抗洪,東由曹莊起沿河南岸經劉興小學北、裕民北路、順河街、河沿街,直至卜樓,攔起東西長

10

公里大壩

,擋住了洪水漫延,但河沿街也在此築壩中被迫遷移。

民族街

西起西南門,東至交通街口,街東首路北有一碑樓,當地群眾又叫該街為碑樓街。碑樓建於清朝,解放後,五十年代末拆除。此街是商業較為集中的主要街道,和民權街、民生街、新市街、順河街聯為一體,構成劉興鎮商貿交易中心。街道門面整齊,貨物堆積,琳琅滿目,晝有天篷遮日,夜映玻璃街燈,攤與攤相毗連,物與物相對映,人員簇擁,熱鬧非常。街中心是兩排飲食糕點攤位,每天開市,熱燒餅、油炸饃、烤紅薯、糊辣湯香氣撲鼻;糖糕、油條、烤鴨、燒雞應有盡有;包子、大饃、煎餅、稀飯任人選用。街兩邊是糧鹽、藥材、布匹、鞋襪、五金等百貨門面,樣樣俱全。該街較大的商行有義聚德、泰生、永升、義成、慎大、協昌、保豐隆、惠興成、德潤方、百順方、德義方、阜豐店等五十多家,還有劉家酒作坊等加工業。從早到晚,這裡是人的海洋,貨物的世界,也是壞人作奸犯科的場所,流氓鬧事,小偷搗蛋,有人藉此發大財,有人趁機撈便宜。河南班在此街開設新興書寓,內有河南籍妓女

20

多人

,多是從黃泛區落難而來的農家女子,粗俗直爽,價格不如潁河北岸江蘇妓女,住局

450

,盤子

70

,為乙等妓女價。街北首有一高臺,是元末農民起義隊伍紅巾軍領袖劉福通故居遺址。現高臺已不復存在,劉氏家族的後代仍居住於此。該街六十年代曾改為勞武街,現仍為民族街。

民權街

西起小西南門,東至新市街的西首,該街較大的商行有宏興源鹽行、合盛隆糧行等十幾家。糧行經營的大米、白麵等大都是來自正陽關、六安等地;鹽行的來源重點是龍亢;藥材、糖類來自南陽老河口、禹縣、保康等地;化妝品、鐘錶、眼鏡以及京貨,來自敵偽區域的商丘、毫州;布匹、顏料、文具、罐頭、腳踏車部件等貨源來自河溜。設有建新書寓,為河南班,內有乙等妓女

15

,生意興旺,每日客人不斷,兩岸商販、軍棍、兵痞經常來住局作樂。又建有華夏、華成兩個菸廠,出品北平門、粉包富強等牌捲菸,所用菸葉多來自襄縣、南陽等地,解放後該街併入新市街。

民生街

北起民族街,南至民權街。附近有一名叫“老龍窩”的大坑,當地群眾稱之為藏龍臥虎地帶,象徵吉樣如意。街上擁有眾多的商業經營門面,還有一些診所,儒醫出身的郭恆康在此街設保壽堂,擅長中醫內科;胡華亭在此街設明德診所,擅長西醫內外科。

順河街

西起交通街,東至北裕民路,商業相當旺盛。主要有森茂、正大等十幾家商行,還有大中捲菸廠,主要產品是致中門捲菸,日產捲菸一至二箱;另有曹家的玻璃加工廠,人工吹制玻璃玩具;胡家的梳子加工廠,手工製作梳子、篦子,選料上乘,製作精細,產品遠銷全國各地,該街因黃水逐年氾濫而塌陷,現不存在。

新市街

西起民生街,東至北裕民路,該街主要有新新捲菸廠、公益醬園、酒精廠、馬車社、診所、藥店等

20

多家商業經營者和作坊

。酒精廠由河南公路管理局建立,主要是生產汽車用燃料酒精,日產幾十公斤;新新捲菸廠出品的捲菸有明星、紅星、大紅包等,遠銷至六安、正陽關各地;馬車社在街西頭路南,號為大陸馬車社,每日車輛馬匹不斷,多則幾十輛,少者十幾輛,主要生意是用馬車幫客商拉運貨物,也承擔過往客商馬車的住宿,來住宿的馬車社幫助管理馬車,飼餵牲口畜力,住宿鋪位費

20

,草料費、看管費另外計算,並供應飯菜菸酒;緊挨馬車社有張老橋藥店,主要經營中西藥,藥源來自商丘和毫州等地,黃氏醬園有一定歷史和地方風味,生產有醬油、陳醋、醬菜,品種齊全,很受當地群眾和客商歡迎。

小上海歲月丨劉興鎮的興起及其街道佈局(下)

騾馬街

西起大西關,東至西衛民街。街兩旁都是牲畜行,全鎮幾十家牲畜交易市場大都集中在該街。騾馬街由此而得名,最大的有一合祥、公合、協盛、王福齋等牲畜行,一合祥牲畜行僅僱用員工達

70

多人

,牲畜業外還建有很多小旅館、飯店、小賣部、牲畜養運社、籠具店等。解放後,眾多私營騾馬行都集中由國家統一經營,交易員轉為國家正式工人,騾馬行改建成全國四大牲畜市場之一的國營界首牲畜交易市場。街北旁建一規模較大的新鑫鐵床廠,廠長是河南省鞏縣人宋懷章,該廠技術力量強、工藝先進,生產抽水機、馬拉水車、印刷機、彈花機、捲菸機、軋花機及各種機器的配件。有些零部件是從上海購進的,大部分是自己加工的。所生產抽水機功率比較大,日灌農田

6

畝以上

,很受農民的歡迎,機械遠銷周邊數省。鐵床廠後院是新鑫石印館,由宋懷章、聶開相、王道宣共同開辦。石印館有職員

80

多人

,裝置齊全,技術先進,主要業務是為劉興鎮的幾家菸廠印刷卷煙裝璜。1943

年冬季重建日報社從臨泉遷至劉興鎮

,該館負責印刷《重建日報》,版面比當時何柱國部主辦的《潁川日報》大,內容也很豐富,每日印刷量

150

0份以上。1944年,中原戰爭漸頻,重建日報社南遷離開劉興鎮。解放後,騾馬街與東衛民街、西衛民街合併為牛行街,沿用至今。

東衛民街

西起南、北裕民路十字路口,東至大東門,這條街不僅擁有各種商行,還有很多工廠和手工作坊,汪溶川的酒精廠規模較大,產量高,日產百斤以上。另外還生產糧食白酒,被稱為汪家酒,很有名氣。張強禮辦的染坊,具有地方特色,染藍布、紅布、黑布、綠布,還有技藝比較複雜的印花布。儒醫出身的張葉昌,在街中段設民大藥房,中醫主治外科。全鎮較大的新亞書寓建在此街,共有客房

30

,內有河南班妓女

29

,這些落難女子,多為養家餬口,含淚賣身。街東首路北建一小玉帝廟,是大玉帝廟被學校佔用後重建的幾間草堂,現改為民居。該街解放後併入牛行街。

西衛民街

西起騾馬街東首,東至東衛民街西首。這條街菸廠、作坊、車場等毗鄰相接,生意看好。比較大的有潤昌菸廠,主要產品有紅馬、妹妹牌捲菸;永達菸廠,主要產品有粉包、高尚、富強牌捲菸,日產捲菸

2

箱左右。客棧和車場數家

,都有一定規模,較有名氣的是街西首路北協和車場,是商會會長戴偕五具體投資籌建的,主要用於裝貨運輸。街西首路南,建有一家槽坊,是專門生產糧食白酒的小型加工廠,生意不錯。解放後該街併入牛行街。

太和街

西起北裕民路,東至小東門,與東衛民街平行,是當時比較熱鬧繁華的主要街道之一。大小不等的商行、糧行、鹽行、藥行、小吃部、飲食攤、茶水館、酒館等到處可見,儒醫出身的張喬德,擅長中醫內科,在此街設德和堂。街東端建有天星戲園,街西首建有玉帝廟。天星戲園在街東端路北,座北朝南,為露天戲園,磚砌舞臺,舞合上搭有草棚,觀眾池無座位,徐玉琴、於海濱率團常在此演出,演出劇目有連臺本戲《孟麗君》、《呼延慶打擂》等。顧家班也常在此演出。該戲園

1954

年拆除

。玉帝廟建在路西端街北,廟內有大殿、二殿、東西對殿,前院有戲樓,雕樑畫棟,甚為壯觀,每年正月二十九日廟會,會期三天,方圓百里老百姓雲集而至,戲樓聘請戲班連演五天大戲,演出劇目一是慶火爺的《火燒萬家樓》,二是賀關公的《過五關》,三是拜玉皇的戲目,但絕不能演悲劇。1929

,阜陽縣第七學區在劉興鎮建第四小學,將玉帝廟改為校舍。1935

年成立臨泉縣

,改為臨泉縣劉興鎮公立完全小學。1947

年夏

,豫皖蘇建國學院從河南省沈丘縣遷到劉興鎮,在劉興鎮小學院內繼續辦學,同年

11

月開封解放後學院遷出。後改為界首第二小學

,校址遷往交通街西,玉帝廟作為二小校辦工廠和教師宿舍。

1958

,玉帝廟內戲樓被拆除。在玉帝廟後,西側當時還有一廟,稱火星閣,為閣樓建築,閣內供奉火德真君。

方家巷

北起東衛民街,南至小南關。此街商行較小,只有少量小賣部。

崔家衚衕

北起第一渡口,南至東衛民街。這是劉興鎮東關內的第一街道,不是商業區域,僅作為居民住址。

徐小莊街

北起菜市街,南至徐小莊。這是一條主要經營柴草、木碳,農具的街道。每年正月二十九古會,此街行是最熱鬧的,人拉板車框、手推獨輪車架、木床、條櫃、方桌、八仙桌、板櫃、衣服箱、紡花車、織布機、太平車、太師椅、小板発、釘鈀、籮筐、擀麵杖、掃帚、梳子等各種農用傢俱貨物,都聚集到該街出賣,人擠不動。

許家巷

南起東衛民路,北至太和街。是居民住址的一個小巷,沒有什麼商業經營。

慈善街

北起騾馬街,南斜向西南關。主要經營為牲畜業服務的行業,如小旅館、飯店、草料店、養運社等。

1941

,兒童教養院建立,院址建在路西。兒童教養院佔地

36

,建房舍

504

,41

年底建成並開始招收孤兒難童。第一任院長是劉興鎮商會會長戴偕五

,由界首鎮商會會長饒紹周、皂廟鎮商會會長肖西林等

30

人組成董事會

,湯恩伯為董事長。院長下設生產教導、保育、衛生、事務各股,有教員、管理員、技工、文牘、會計等若干人,後來由胡明堂任兒童教養院院長。其間,收孤兒難童

356

,設七個班,教職員

21

,技師

7

,授課和小學基本相同,但注重教育和撫養兼顧,讓兒童學一些實用技術,也可生產一些日常用品補充教養院的生活費用。院內設施除教學用品外,另配有麻袋機

4

,石磨

3

,制毛筆用具

10

,每天教學業餘時間,還生產眾多成品外銷,收入一些教養院經費。

1944

年夏

,兒童教養院南遷,劉興鎮公立完全小學借用該址教學。解放後,人民政府又在此成立福利院,學校遷移至交通街西。

小上海歲月丨劉興鎮的興起及其街道佈局(下)

資料來源:《小上海歲月》

黃山書社,1997年11月第一版

文字錄入:柴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