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通誕辰112週年,他一生的目標是:瞭解中國,瞭解中國人

112年前的今天,蘇州府吳江縣誕生了一位後來蜚聲中外的大先生——費孝通。

作為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和社會活動家,費孝通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極其重視教育。他十四歲就開始發表文章,十八歲高中畢業,懷抱著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的理想,他考入東吳大學醫預科。

然而,面對當時風雨飄搖的舊中國社會現狀,接受先進思想的他毅然棄醫從文,於1930年轉入北平燕京大學社會學系,師從著名社會學家吳文藻,開啟了波瀾壯闊的一生。

費孝通誕辰112週年,他一生的目標是:瞭解中國,瞭解中國人

費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

1938年,留學英國的費孝通撰寫並發表了其博士論文《江村經濟》,該書被譽為“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是國際人類學界的經典之作,他也因此在1981年被英國皇家人類學會授予人類學界的最高獎——赫胥黎獎。

畢業回國後,他先後任教於雲南大學、西南聯大、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社會學系,開展社會學、人類學研究,寫下了數百萬字的著作,為我國的社會學、人類學和民族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被稱為“中國社會學的總設計師”。

身體力行深入農村搞實地調查,東奔西走進行田野考察,是費孝通的生活常態。他三訪溫州、四訪貴州、五上瑤山、六訪河南、七訪山東、八訪甘肅、27次回訪家鄉江村。“人家是少壯東南走,我是老馬西北行。哪兒窮,就到哪裡去,越是窮的地方越是要去。”

如何使中國農民擺脫貧困走向富裕之路,是費孝通畢生的使命。他立足中國鄉土社會結構,對家庭、生育和種族延續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在積累了豐富的一手資料後發表了《鄉土中國》《生育制度》,被稱為“中國農民的代言人”。

他走遍西北、西南、東北,穿行於黃河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在中原經濟協作區、京九鐵路沿線地區奔波,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又登高望遠放眼全域性,為形成全國一盤棋的協調發展提供智力支援。“我一生的目標,唯一的目標,就是了解中國和中國人。”

作為清王朝結束後成長起來的第一代人,費孝通一直接受系統的西式教育,但他卻說,“一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二是‘學以致用’。這兩條很可以總結我自己為學的根本態度”。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烙印一直在他心中從未泯滅。

晚年,費孝通用了16個字總結自己畢生的理想與追求:“腳踏實地、胸懷全域性、志在富民、皓首不移”。

112年後的今天,吳江松陵公園費孝通墓碑上,鐫刻著他的一生:“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生命、勞動和鄉土結合在一起,就不怕時間的沖洗了。”

2022年11月2日,是費孝通誕辰112週年,讓我們重溫經典,一起來看看費孝通先生寫下的三部著作。沿著費老的思路,一窺中國的基層社會。

費孝通誕辰112週年,他一生的目標是:瞭解中國,瞭解中國人

《江村經濟》

作為費孝通先生的成名作,《江村經濟》側重討論社會制度變革,他以人類學的方法對江蘇吳江一個村莊——開弦弓村調查研究,對開弦弓村的地理環境、村民的家庭結構、經濟生產方式、財產分配與繼承等進行了詳細的描述,旨在透過一種人類學的描繪展現我國傳統農村社會的深層結構和功能。

費孝通誕辰112週年,他一生的目標是:瞭解中國,瞭解中國人

《生育制度》

他的另一部著作《生育制度》則從社會學的角度研究家庭,基於結構功能主義觀點來考察生育制度,論述了與種族延續相關的一整套活動體系。

費孝通誕辰112週年,他一生的目標是:瞭解中國,瞭解中國人

《鄉土中國》

《鄉土中國》是費孝通最知名的社會學著作,多年來深受學界和普通讀者的一致推崇,並於2020年被列入教育部中小學教育指導書目。該書著重對中國鄉士社會進行結構性分析,為了回答“作為中國基層社會的鄉土社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社會”這個問題,探討了差序格局、禮治秩序、性別分工等重要議題。

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