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個地級市產生21名狀元、22名宰相,是何原因?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在古代,科舉考試是無數儒客文人躋身仕途的唯一途徑,進士、舉人、秀才的錄取率都非常低,是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特別是狀元,許多地方几百年都難以產生一個狀元,顆粒無收,令人嗟嘆。

在福建省,有一個地級市,人傑地靈,科名鼎盛,號稱“人文甲於八閩”。從唐朝至今,這個地方一共產生了2482名進士、21名狀元,以及22名位極人臣的宰相。

這個地方叫莆田。

福建一個地級市產生21名狀元、22名宰相,是何原因?

莆田位於福建省的東部,毗鄰大海。莆田的面積約4200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約291萬人。在古代,莆田曾經被稱為“興安”“興化”等。1913年,興化府被撤銷後,興化府下屬的莆田縣,逐漸成為了這個地方的名稱,是為莆田市。

莆田的文教事業非常發達。資料顯示,從唐朝到清朝末年,莆田一共產生了2482名進士、21名狀元。至於舉人、秀才,更是數不勝數。在《儒林外史》裡,范進考到頭髮花白,好不容易才考上一個舉人,高興得犯了失心瘋,一家大小都為此改變了命運。在莆田,像范進這樣的舉人,一抓一大把。

福建一個地級市產生21名狀元、22名宰相,是何原因?

狀元站在科舉考試的最頂端,分為文科狀元和武科狀元。根據統計,古代一共產生了有名有姓的文狀元599名、武狀元284名,合計883名。莆田一個地方就產生了21名文武狀元,在福建省位居第一,在整個中國也實屬鳳毛麟角。

難能可貴的是,莆田的21名文武狀元有名有姓、有據可查。

文科狀元一共9名,他們分別是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的徐鐸、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的黃公度、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的鄭僑、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的吳叔告、宋度宗鹹淳四年(1268年)陳文龍、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的林濟孫、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的林亨、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的林環、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的柯潛。

武科狀元一共12名,他們分別是南宋時期的蔡必勝、薛奕、陳從龍、葉豈頁,明朝時期的林定元、廖標、陳安定,清朝時期的吳泰來、林洪、黃振邦、康荔芳、周玉輝。

福建一個地級市產生21名狀元、22名宰相,是何原因?

其實,在五代十國時,莆田還產生了一名文科狀元,叫徐寅。徐寅於梁朝開平元年(907年)參加殿試時,高中第一名,成為狀元。當時,梁太祖朱溫認為他的文章《人生幾何賦》中有一句“一皇五帝不死何歸”,似有不妥,讓他修改。徐寅回答:“臣寧無官,賦不可改。”一句話噎得梁太祖朱溫勃然大怒,削去了他的功名,趕回老家。由於徐寅的狀元功名被削去,我們沒有將他的名字加入莆田狀元榜單。

莆田是一個對外移民的地方,歷朝歷代以來有大量莆田人移民到外地居住。這些移民中,也產生了不少的狀元,共計14名。

擁有如此龐大的進士、狀元隊伍,莆田人自然很容易產生高官。據統計,莆田一共產生了22名宰相。

福建一個地級市產生21名狀元、22名宰相,是何原因?

他們分別是唐朝時的鄭露、翁郜,五代十國時的翁承贊、蕭項、潘承佑,北宋時的陳洪進、留居道、陳靖、黃中庸、蔡京、蔡卞、蔡攸,南宋時的葉顒、陳俊卿、龔茂良、鄭僑、陳卓、黃鏞、陳文龍,明朝時的周如磐、黃鳴俊、朱繼祚。

這些宰相里面,有我們很熟悉的陳洪進、蔡京、陳文龍等人。

陳洪進在宋太祖趙匡胤宋統一天下已成定局的情況下,結束割據,歸順北宋,讓北宋順利統一了福建。陳洪進以72歲高齡病逝於開封后,宋太宗趙光義下令罷朝二日,以示哀悼。

蔡京的名字家喻戶曉,他曾經先後4次官拜宰相,任期長達17年,在古代實屬罕見。不過,蔡京經過大富大貴後,晚年不保,被貶斥於嶺南,途中餓死於湖南長沙。

福建一個地級市產生21名狀元、22名宰相,是何原因?

陳文龍是狀元出身,在福州官拜宰相,參與抵抗元軍。他多次拒絕元軍誘降,堅持抵抗到底。後來,陳文龍被俘,在押送到杭州途中絕食,並在謁拜岳飛廟後氣絕而亡。

不僅如此,莆田人在對外移民時,也產生了黃洽、黃祖舜、黃景昉、黃士俊、黃道周、黃機、黃錫袞、黃廷桂、翁尚簡、翁方綱、方獻夫這11名宰相。

厲害吧?

莆田為何能夠產生如此多的狀元和宰相?

這是因為,莆田這個地方,境內大部分地方都是山峰和丘陵,只有中部和東部有極少數平原能夠為傳統農業生產提供耕地。因此,在古代,莆田面臨著人多地少的矛盾。為了生存,大部分莆田年輕人只能出海打漁,或者進行海外貿易,過著“靠海吃海”的生活。另一部分人,只能勒緊褲腰帶,走上科舉考試的道路。

福建一個地級市產生21名狀元、22名宰相,是何原因?

古代,參加科舉考試,是一件很燒錢的事情。許多農耕家庭根本供不起孩子讀書。宋朝以來,朝廷積極發展海外貿易,這給毗鄰海邊的莆田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大批荔枝幹果、銀器、曬鹽、蔗糖、福建印本書籍等商品,透過莆田運送到海外,又從海外運送占城稻、香料、木棉、象牙珍珠、番花異草等商品回到莆田。許多莆田家庭受益於繁榮的海外貿易,賺得盆滿缽滿,有錢供孩子讀書。

就在兩宋期間,莆田一共產生了9名文武狀元和14名宰相,這與莆田強大的經濟基礎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