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真的沒有書法家?

古代所有文獻記錄中,都沒有出現“書法家”這個詞彙。

“書法家”

三個字最早是在白話文出現後才慢慢興起的。書法從來都不是一個職業,自古至今,沒有這個職業類別。千萬不要自稱書法家,這無異於自取其辱。

古代真的沒有書法家?

蘇軾 畫像

看看那些被我們冠以書法家稱謂的古代文人,他們的職業到底是什麼:

人物排序自秦漢、三國兩晉、隋唐五代至宋遼金元。

李斯:

秦兼併六國謀士,統一六國文字為小篆,秦朝宰相。

蔡邕:

御史、尚書、侍中、左中郎將,高陽鄉侯。

鍾繇:

尚書郎,軍師,相國,太尉,太傅。

王羲之:

秘書郎、刺史、會稽太守,右軍將軍。

王獻之:

外戚大臣,太守,中書令。

張旭:

縣尉,左率府長史,金吾長史。

顏真卿:

御史,吏部尚書。

柳公權:

三朝侍書,太子少師。

歐陽詢:

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

虞世南:

秦王府參軍,弘文館學士。

褚遂良:

黃門侍郎,中書令,吏部尚書,宰相。

李陽冰:

當塗令,國子監丞,集賢院學士。

趙佶:

職業皇帝。

蘇軾:

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

黃庭堅:

秘書臣,知州,校定《資治通鑑》,《二十四孝》中“滌親溺器”故事的主角。

米芾:

校書郎,禮部員外郎,太常博士,知縣,知州。

蔡襄:

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

張即之:

將作監簿,太子太傅。

趙孟:

翰林侍讀學士,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

古代真的沒有書法家?

黃庭堅 畫像

以上列舉的人物,都是書法界公認的鼻祖。其中包含二王,顏柳歐趙和蘇黃米蔡。其中蘇黃米蔡裡的蔡,原指蔡京,明清以來,後人不齒蔡京為人,所以把蔡京換成蔡襄,且認為後者書法造詣更高。

看看這些我們今天認為的書法家,他們

全都是王侯將相,官宦人家

,要麼位居人臣,至少也是有職有權且混得非常高階的

“公務員”

。書法基於他們,只是一個強項、特長和興趣愛好而已。書法絕不是他們的生存之技,也不是他們顯示和炫耀才能的資本。他們追求的是仕途,他們的職業不是書法而是做官。

所以在古代,書法從來都不是一個職業,寫得一手好字,是古代文人最基礎的技能,他們沒有人以寫字為生。我們今天硬戴給古代文人一個書法家稱謂的帽子,是不是存在著大不敬?須知,

古代真正的文人雅士,是不屑於賣字為生的。

在他們的認知範疇裡,寫得一手好字是雕蟲小技,只有潦倒了才勉強以賣字度日,從秀才人情一張紙和窮酸書生這樣的語彙裡,可見一斑。

古代真的沒有書法家?

米芾 畫像

近現代才杜撰出來的書法家這個詞彙,本初的含義是:

“集大成者。指擅長書法,且能夠將書法推至藝術的高度,以書法為創作主體的藝術家,或者可以粗略地理解為精通書法的人。”

請注意,集大成者、推至藝術的高度、書法創作主體和精通這些關鍵詞,我們不難看出,現在意義上的書法家概念,需要進一步昇華,除了寫得一手好字外,還必須具備相當深厚的、包含中國元素的文化和古漢語文化。如果沒有傳統文化作為背書,即使寫得再好,捧得再高,頂多就是一個

“字匠”

,和真正意義上的書法造詣,基本上沒有啥關係。

古代那些書法家,書法都算不上他們的兼職。那麼,我們把書法家這裡的家字解析一下:

家,“掌握某種專門的學識,或者從事某種工作,擔任某種職務的人”。

顯而易見,我們今天公認的那些古代書法家,他們的書法只是業餘的愛好和情趣,他們也沒有從事專門的書法工作,古代也沒有和書法相關的機構和職務,那麼,他們何以為家?

古人是非常謙遜的,他們把寫得一手好字認為是文人的雕蟲小技,他們更不會發明或者給自己冠以書法家的頭銜和稱號,而我們今天那些成天喊著說書法必須效古的所謂書法家們,你們咋不效仿古人的謙遜,而要自吹自擂,削尖腦袋也要給自己戴一頂書法家的

“詭冠”

,你們覺得你們的文化和學識配嗎?

古代真的沒有書法家?

蔡襄 畫像

而今那些所謂的書法家的頭銜,徹底被我們現代人玩壞了。時至今日,書法家的帽子,其實是一頂很高很爛,很臭又很尬的臭官帽。剔除體制的摻和,

把文化的事交給文人,才有可能還書法一縷清奇。

故而,自古至今,沒有書法家,只有寫得一手好字的文人。

書法入門先要學什麼字型?每天15分鐘影片,寫好毛筆楷書不是夢

肖堯書法課堂

購買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