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7歲早逝,1200年後還很紅

一朵女子,風輕雲淡

歡迎關注明月,這裡有最美古詩詞

他,27歲早逝,1200年後還很紅

有些人死了,就是真的死了。

有些人死了,卻依舊能影響無數後人。

可見,人的生命除了長度,還有溫度和厚度。

在古代詩壇,有兩個奇才,皆是27歲早亡,一個是“詩鬼”李賀,一個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王勃。

提王勃,就不能不提《滕王閣序》,為公認的“千古第一駢文”,而且還是即興之作。

全文773個字,王勃引用加自創成語20多個,引用典故則多達40餘,可謂是博古通今,後無來者。

他,27歲早逝,1200年後還很紅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這就是《滕王閣序》中的片段,讀起來朗朗上口,詞句仿若天成,信手拈來。

在這篇文章中,還有更美的兩句: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唐高宗讀完這兩句後,怕案驚呼:

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

通讀全篇後,問滿朝文武:“勃今何在?朕要召他入朝。”

宰相偷偷告訴他,“王勃已經溺水身亡”,於是高宗仰天長嘆,最後悵然地說了一句:當初貶他出京,是朕錯了。

他,27歲早逝,1200年後還很紅

實際上,王勃不但文采斐然,還很有軍事才能和匡扶社稷之心。

因高宗好戰,唐初民不聊生,少年王勃經歷了這一切,所以14歲就寫下了《上絳州上官司馬書》等文章,後又上書給宰相劉祥道,直陳政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所以劉祥道稱他為“神童”。

16歲時,王勃進士及第,授朝散郎,放眼整個唐朝,這也是一個奇葩的存在。想李白、杜甫40幾歲還在求官,就知道王勃有多厲害了。

但事情往往就是這樣,沒有才華的人,只要努力就能過得很幸福。

而才華橫溢的人,總是要經歷更多。

他,27歲早逝,1200年後還很紅

得官以後,王勃成為了沛王府編撰,與李賢成為了好朋友,某一日沛王李賢與英王李顯閒來沒事鬥雞,王勃在旁觀看,為了助興,就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

沒想到,這篇文章竟然傳到了高宗李治的手裡,認為王勃在挑撥二王之間的關係,於是龍顏震怒,就把王勃逐出了長安城。

由此可以看出,伴君如伴虎。

不過這也怪王勃年輕氣盛,思慮過少,但還有讓他更吃虧的事在後面等著。

咸亨二年,公元671年秋冬,王勃從蜀地趕回京師參加科選。他有一個朋友叫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曾藉由為他謀得一個參軍之職。

在任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王勃動惻隱之心將他藏了起來,後來又怕風聲走漏,便將曹達殺死了。

他,27歲早逝,1200年後還很紅

結果事情敗露,王勃鋃鐺入獄,幸虧遇見大赦才沒有被處死。

不過關於曹達這件事,史料上也有另一種說法,有人認為這是有人嫉妒王勃的才華,因此設計謀害他。

不管真相如何,總之王勃的命運在這裡有了一個巨大轉折,還連累了自己的父親被貶官交趾。

同時,這也為他的死因埋下了伏筆。

流落兩年後,王勃因對父親心懷愧疚,決定遠渡重洋去看望父親,途經南昌時正好趕上“滕王閣”落成,就在慶功宴上王勃寫下了《滕王閣序》,其中有一段為: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

在這裡,王勃再次表達了對父親的思念和愧疚,希望能膝下盡孝。

他,27歲早逝,1200年後還很紅

遺憾的是,王勃見完父親以後,在返歸的途中不幸落水溺亡,終年27歲。

一代奇才,就這樣隕落了,甚至有後人說,如果王勃長命,大唐文壇的第一把交椅,應該就沒李白什麼事了。

所以,1200多年以後,王勃的文章和詩還很紅,為後人所敬佩。

其實,王勃的詩寫得也很好,除了著名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他,27歲早逝,1200年後還很紅

王勃筆下還有很多經典,比如在古樂府詩《秋夜長》中,王勃寫道:

“秋夜長,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層城綺閣遙相望”

在《麻平晚行》中,王勃寫道:

“羈心何處盡,風急暮猿清”

在《別薛華》中,王勃寫道:

“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這些都是王勃筆下膾炙人口的詩篇,經過千年的沉澱後,依舊光彩照人,為人所念。

- END -

閱讀更多精彩圖文:

冬至:最苦情的一首詩,寫盡了人生起伏

“陽了”以後,出現這些症狀,需要特別注意

作者:明月,舞文弄墨,且看江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明明如月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