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滅戰國七雄最後一個齊國,為何大費周折?

公元前221年,秦國已滅五國,就剩齊國一支獨苗。

秦國滅戰國七雄最後一個齊國,為何大費周折?

滅齊之戰,始皇起用蒙恬和任囂,自然也不完全是因為戰功。蒙恬和蒙毅兄弟對始皇忠心耿耿,在始皇還沒有舉行冠禮之前就追隨左右,隨後搬倒三座大山,這兩兄弟一直陪伴在始皇身邊。從平衡各方力量的角度來看,始皇還得提拔其他家族,以制衡王氏家族,這方面蒙氏又成為首選。任囂的家族實力遠不及蒙氏,但忠誠度不逞多讓,戰爭方面也有架海擎天之能。

蒙恬、任囂起兵三十萬,隆隆開進,直逼齊國,他們能實現始皇一統東方六國的心願嗎?

攻齊秦軍兵力約有十萬來自關中和隴西,其餘來自各國舊地。從兵員結構和數量上來看,始皇對蒙恬、任囂的信任程度遠高過王賁。

齊國方面,齊王建聽相國後勝之言,不救韓、趙、燕、魏、楚,秦國每滅一國,反而遣使入秦稱賀。

秦國滅戰國七雄最後一個齊國,為何大費周折?

後勝,類似趙國郭開一樣的人物,收取秦國的黃金厚賂,勸說齊王建與強秦結盟,不支援列國諸侯。

等到蒙恬、任囂起兵,後勝其實也很後悔。郭開最終萬貫家財被奪,慘死路途中的結局,每天晚上都出現在後勝的夢中。

後勝後悔,齊王建就更不用說了,此時此刻,他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迅速調動主力二十餘萬大軍,兵發西線高唐,隔黃河抵禦秦軍。

高唐是齊國五都之一,與趙國靈丘隔著一條黃河,戰略上主要是防禦趙軍的進攻。趙國常年在靈丘囤積糧草和物資,並且建造大量渡河的船隻器具,趙國曆來將這裡作為突破齊國的一個發起點。

當年五國伐齊,樂毅也是選擇在這裡登陸齊國本土,由於高唐齊軍兵力不足,齊軍不得已在濟水與燕軍決戰。吸取之前的教訓,齊軍屯重兵在高唐,援軍也很快趕到,力求將秦軍擋在黃河以西。齊國若丟了高唐,不但丟失五都之一,後面就只能退守又要退守濟水,又將重演當年五國伐齊的局面。

齊國在高唐軍區的佈防,並不是臨時性倉促性的,而是通過幾十年的建設,已經相當完備,包括附近另一個五都之一的平陸,也可以迅速派出援軍。因此齊國高唐軍區的防禦,毫不誇張地說,固若金湯。

蒙恬攻齊的起點,也正是設在高唐對岸的靈丘,這裡渡河器具和糧草物資充沛,而且是攻齊最短路線。如果捨棄這裡,從其他地方攻齊,搬運這些器具和物資,至少得花上兩三個月,齊國當然也會有所應對。而且秦國幾年內滅掉了五國,如今兵老將驕,全軍上下籠罩在氣充志驕的氣氛中,將士摩拳擦掌,只等加官進爵。始皇更是目空一切,蒙恬與任囂不敢捨近求遠,延誤戰機。

然而從春天到盛夏,秦軍數次渡河均告失敗,用了很多辦法,與齊軍對峙三個多月,傷亡不小。在齊國這條“馬奇諾防線”之前,秦軍恃勇輕敵,幾乎毫無進展。

蒙恬與任囂是幸運的,他們背後的大BOSS秦始皇,在這關鍵時刻,又鼎力支援了一把。

當時王賁平定遼東和代郡燕趙的殘餘後,自己回咸陽,留有數萬兵馬駐守北方。

秦國滅戰國七雄最後一個齊國,為何大費周折?

為了幫助蒙恬開啟缺口,始皇令王賁再赴燕趙舊地,統領五萬人馬南下,從另一個方向渡過黃河,威脅齊都臨淄。等齊軍從高唐撤離回援臨淄,蒙恬再揮師渡河,一舉擊敗齊軍主力。

王賁得令抵達燕趙舊地召集人馬,除去傷亡和留守的,王賁軍的人數已不足五萬。這點人馬要攻克臨淄,完全不可能,始皇的意圖是讓王賁吸引火力,給三十萬蒙恬軍創造機會。

王賁統兵南下,長驅直搗,如入無人之境,渡過濟水,兵臨臨淄城下。

臨淄是戰國時期超級大城,七萬戶,五十萬人口。臨淄城內外有守軍近十萬,即使已經抽調部分去西線,仍然超過六萬人。臨淄幾十年大發展後,糧草堆積如山,車馬塞於通衢,弦管響入雲霄,繁華更勝於昔日。

急切之下,王賁根本不可能攻破臨淄。

這個時候擺在齊王建面前的有兩個選擇,一是按兵不動,保持現狀,分兩處抵禦秦軍。這種方式短期是有效的,但是長期與秦軍耗下去,對方地方大援軍多,齊軍總是耗不過的。第二個方案,就是從高唐調來一支軍隊,會合臨淄守軍,利用絕對的人數優勢,先將王賁軍殲滅,到時候蒙恬軍也必然不戰而退。

齊王建還在猶豫的時候,王賁派來使者,給了他第三個選擇。

王賁大有其父的風範,能夠使巧勁,就不硬拼,當初王翦滅趙,先用離間計讓趙人換下李牧。這回王賁派人向齊王建許諾,只要齊國開城投降,他可擔保始皇給齊王建五百里地作為封地,安度晚年。

秦國滅了東方六國中的五國,就連村中娃都知道,秦國一統的大勢不可逆轉,抵抗只是拖延秦國一統的時間,齊王建妥協了。

至於王賁的話到底可信不可信,齊王建也顧不得了,有個臺階下,總比沒有好。

於是臨淄開城投降,王賁殺了後勝,囚禁齊王建,等待始皇發落。

滅齊的首功,又記在王賁頭上。有些人就是這樣,他們總是歷史的主角和焦點,王賁滅燕、魏、齊三國,他正是這樣的人,當之無愧始皇帳下第一功臣。

滅齊的戰爭還未結束,在高唐鎮守的齊軍聞齊王建投降,軍心立即崩潰。

秦軍聞訊卻是士氣大振,蒙恬與任囂揮師渡河,半數以上的齊軍放棄抵抗,蒙恬終於在高唐贏得一場大捷。但是滅齊的首功,肯定不會記在蒙恬頭上,即使始皇有意如此,但歷史的軌跡,只能是“半由人事半由天”。

秦國滅戰國七雄最後一個齊國,為何大費周折?

秦國咸陽王宮,這日早朝,殿內鐘鼓齊鳴,御爐香繞。

始皇高坐龍椅,分外精神。群臣跪拜已畢,文東武西,分立兩旁。文官有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少府章邯等,武將有王賁、蒙恬、任囂[xiāo]、涉間等。人人衣冠齊整,劍珮鏗鏘,真是新朝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