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左右算老人嗎?答案出乎意料,細想的確如此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人類在遠古時期由於物資缺乏,生產能力低下,醫療水平不高,導致古代人類的壽命都很短,從我們考古的結果可以看到,古代人類的壽命平均在四十多歲,能夠活到五十歲的人在古代都算高壽了。

到了現代,人類的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能夠吃到更加有營養的食物,人們身體健康都有了保證。

五十歲左右算老人嗎?答案出乎意料,細想的確如此

現代相比古代的條件,已經發生了質的飛躍。現在的50歲老人跟古代50歲老人的狀態也完全不一樣了。

有的老人在60多歲甚至70多歲的時候,身體狀態依然非常健康,身體也沒有大的疾病,每天還能堅持鍛鍊,精神狀態也非常理想。

目前我國國內退休人員的年齡也設定在男性60歲女性55歲的年齡段,也就是說在這個年齡界限之前的人們依舊有工作的能力,可見現代人的身體素質相比古代有了極大的提升。

那麼在我國國內的人們年齡到50歲以後可以算得上是老人了嗎?下面我們來看一下50歲人群的狀態。

五十歲左右算老人嗎?答案出乎意料,細想的確如此

在心理學學術界有一位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E。H。Erikson將人類自我意識的發展分成了八個階段,也就是著名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他提出人類的一生中所有時間段都在伴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髮展,在人類在50歲的年紀,已經到了八個階段中的老年階段。

在人類的老年階段,人類要面對的是自我完整的意識和內心絕望期產生不斷的衝突和矛盾。如果人類能夠在這個階段將問題妥善解決掉,就可以在老年形成真正的智慧。

簡單來說就是在這個階段的人們內心經常會有消極的想法,如果自己在這個階段想辦法克服這些想法或者避免產生這種消極的想法,相反地去積極追求美好的事物,就會得到人生價值的最高體現。

五十歲左右算老人嗎?答案出乎意料,細想的確如此

在心理學中有老年喪失論(Old age loss theory)和終身發展論(Lifelong development theory)兩種心理學流派,我們簡單地瞭解一下這兩個概念的具體含義。

首先老年喪失論講的是人們到50歲以後,身體進入了老年的階段,同時人類的精神和生理兩個方面都開始出現衰退的跡象。老年時期的這些方面的衰退行為也是一種不可逆的現象。

終身發展論與上述老年喪失論恰恰相反,首先他們肯定的是人類個體的發展不會在老年時期停滯不前,人類的發展是從開始到最後一直進行中,不會因為老年身體衰老而停止發展。

這也提醒人們即使進入老年時期,也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生活,放下自己曾經的夢想。

五十歲左右算老人嗎?答案出乎意料,細想的確如此

人們即使到了50歲,也不能停止學習和進步的腳步。雖然身體出現衰退和老年化的跡象,但是人們人力依然充滿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也可以繼續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分支是老年心理學(Geriatric psychology),也是研究人類心理學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最早的老年心理學是上世紀中後期霍爾在《衰老》中正式提出的。

在書中提到人類的衰老是身體在發展到一定時間段後,在內心會出現迴歸的現象,這個過程也稱之為衰老,這個觀點出現後,人們對於老年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研究和探討。

人類進入50歲以後,可以學習這種衰老觀點,可以透過調整心態恢復健康的體魄和積極的心態。

五十歲左右算老人嗎?答案出乎意料,細想的確如此

老年心理學中認為人類50歲的年紀並不算老,而且50歲也僅僅在中年的後半段時期。人類可以在此階段透過積極地鍛鍊恢復身體的各項機能,從而使身體恢復到年輕的狀態。

身體健康有了自信,內心也會獲得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

人們如何可以從容應對衰老這件事呢?其實人類的衰老也是分為身體的衰老和精神上的衰老兩種方式的。

身體上的衰老是順應生物進化發育自然而然的表現,而精神上的衰老是受到內心的影響產生的煩躁、抑鬱等狀態,如果不能及時地調整放鬆自己的心態,很有可能產生一些心理疾病。

五十歲左右算老人嗎?答案出乎意料,細想的確如此

這裡我們提到一個概念IKIGAL,可以理解為人類生活的意義。也就是人活著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活得輕鬆而充滿幸福感。在日本尊重的就是IKIGAL,日本人現在的平均壽命也比較長,達到了80歲。

從中可以看到,人們的生存要有價值,活著也要有意義才能更長久地生存下去。

綜上所述,人們想要對抗衰老是有秘訣的,這個秘訣就是保持好的心態,讓衰老的速度減慢。只要調整好心態,身體也能得到徹底的放鬆,人生許多事情也會變得更有意義。

- The End -

作者| 湯米

編輯|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筆團|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