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滅吳有多慘烈?六萬吳軍被團滅,兩萬人連夜遁逃,孫皓抬棺投降

晉武帝太康元年(東吳天紀四年), 晉安東將軍王渾統率十餘萬大軍向橫江(今安徽和縣)方向進軍,派參軍陳慎率偏師攻擊尋陽(今湖北武穴);派殄吳將軍李純率軍攻擊駐守高望城(在今江蘇境內)的吳軍俞恭部。正月十五日,李純揮軍擊破俞恭部,前推至橫江以東,奪佔了渡江的最佳位置。與此同時,參軍陳慎軍攻佔了羊瀨鄉,大敗東吳牙門將軍孔忠等部。彼時的吳軍,乏糧乏餉,士氣渙散,毫無鬥志。見晉軍勢如破竹,攻無不克,吳厲武將軍陳代、平虜將軍朱明乾脆率所部繳械投降。

晉滅吳有多慘烈?六萬吳軍被團滅,兩萬人連夜遁逃,孫皓抬棺投降

次年二月,吳主孫皓得知晉將王渾率大軍南下伐吳,即命丞相張悌率丹陽太守沈瑩、護軍孫震、副軍師諸葛靚(諸葛誕子)領精兵三萬,渡江阻抗,以阻止晉軍南渡。張悌等行至牛渚(今安徽當塗採石磯),與諸將商議,沈瑩向他分析晉軍來襲的形勢,說:

“晉治水軍於蜀久矣,今傾國大舉,萬里齊力,必悉益州之眾浮江而下。我上流諸軍,無有戒備,名將皆死,幼少當任,恐沿江諸城,盡莫能御也。晉之水軍,必至於此矣 ”!

據此,沈瑩建議,應集中兵力於牛渚(採石 ),等待晉軍主力前來決戰,若能擊敗晉軍,即可阻止晉軍渡江,還可溯長江西上收復失地。如果大舉渡江與晉軍主力硬碰硬,若不幸失敗,大勢必將去矣。但丞相張悌卻另有想法。他認為,吳國衰朽,早已風雨飄搖,滅亡在即,人人早已看清,並非今日才曉得。這樣,晉軍大兵壓境,眾心必然恐懼,難以眾志成城,更難以整軍出戰。不如趁現在晉軍主力未到,我軍渡江等待與其決戰,或許還有取勝的希望。養軍千日,用在一時。如若兵敗身亡,為國犧牲,亦是死而無憾了。假如我能戰而勝之,北方的敵軍逃走,我軍就會聲威大震,到那時再乘勢南下,必能克敵制勝。若依照你的計劃,坐等敵軍前來,恐怕咱們的部隊早就逃亡殆盡了。於是,張悌否決了沈瑩的意見,決定率軍渡江與敵人展開決戰。

晉滅吳有多慘烈?六萬吳軍被團滅,兩萬人連夜遁逃,孫皓抬棺投降

三月初,張悌統軍渡江後,在楊荷(今安徽和縣)遭遇王渾部將陽城尉張喬所率的7000先鋒兵馬,吳軍人數佔優,迅速將張喬軍包圍,張喬兵微勢弱,又孤軍深入,便豎白旗請降。吳副軍師諸葛靚認為,張喬是詐降,不過是以假投降行緩兵之計,以拖延時日,等待主力後援大舉開至再反擊我軍,我應急速進兵予以剿滅。但張悌再次否定了這一正確主張。他認為不如放過張喬,因為大敵當前,不可因小敵而輕易出戰。於是接受張喬歸降後,督軍繼續前進,隨即與王渾伐吳主力大軍司馬孫疇和周浚部迎面相撞,列陣相對。吳丹陽太守孫瑩首先率五千精銳向晉軍發起攻擊,三次衝鋒均被晉軍擊退,還折了兩員大將,不得不退兵。晉軍乘吳軍後撤秩序混亂時,突然殺出,吳軍大敗虧輸。此時,詐降的張喬軍果然從吳軍背後襲來,吳軍心膽俱寒,無心戀戰,潰敗而逃。副軍師諸葛靚見大勢已去,敗局已定,只得收拾潰兵數百渡江逃回江南。丞相張悌不願逃走,和丹陽太守沈瑩、護軍孫震力戰而死,三萬多吳軍,陣亡近八千人,其餘皆潰散而逃,晉軍乘勝推進至長江岸邊。

晉揚州別駕何惲向揚州刺史周浚建議說,吳相張悌率三萬東吳精銳渡江阻抗我軍,被我打得幾乎全軍覆滅,東吳舉國震驚,現龍驤將軍王渾已攻取開昌,乘勝東下,沿途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吳國已呈土崩瓦解之勢,我們應該迅速強渡長江,出敵不意,直搗吳都建業(今南京),大軍突然兵臨城下,定能不戰而逼降東吳。

晉滅吳有多慘烈?六萬吳軍被團滅,兩萬人連夜遁逃,孫皓抬棺投降

周浚不敢擅自做主,就上報給安東將軍王渾。 但王渾聽到這一建議後也有些躊躇不定,他認為武帝司馬炎只命他出兵江北,以抗吳軍,如果揮師渡過長江,就是違抗君命,即便作戰獲勝,也很難獲得獎賞;但若失敗,不僅前功盡棄,還必獲重罪。於是,王渾堅持按原計劃以及原詔令,就地屯紮,等待王濬水軍的到達,然後再統一節制王濬等軍共同渡江作戰。揚州別駕何惲再次向王渾建議說,將軍身為上將,肩負滅吳重任,當見機而進,豈有事事等待詔命之理。戰機稍縱即逝,豈不聞“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乎?王渾仍拒絕採納,不肯聽從。

琅琊王司馬仙所率的另一路大軍,自正月出軍以來,進展神速,已迅速推進至塗中,令琅琊相劉弘領前鋒進抵長江,與建業隔江相望,以牽制吳軍;同時派長史王恆率諸軍搶渡長江,直攻建業。王恆部渡江後進展順利,將吳軍沿江哨所一一拔除,並擊破其江防軍, 團滅五、六萬守軍,殺得屍積如山,血流成河,慘烈異常。是役,晉軍還生擒吳大都督蔡機。

王濬大軍出益州後順流東下,在長江中游接連取勝後,便揮軍駛往下游,三月十四日到達牛渚(安徽採石)。當晉國樓船大軍進至距建業西南五十里處時,吳主孫皓才派出遊擊將軍張象率一萬水師前往攔截,但吳軍此時因連遭挫敗,早已是驚弓之鳥,張象的水師一看見晉軍的旗幟便唬得魂飛魄喪,不戰而降。

晉滅吳有多慘烈?六萬吳軍被團滅,兩萬人連夜遁逃,孫皓抬棺投降

王濬的戰船、兵甲已佈滿長江,旌旗蔽日,萬舸爭流,聲勢十分浩大,繼續向前推進。

原先被吳主孫皓派往交趾(今越南北部)征討郭馬之亂的將軍陶浚,正行抵武昌,聞聽晉軍大舉進攻的訊息,便停止去交趾,掉頭回援建業 ,吳主孫皓便授其符節,命他率兩萬兵馬,迎擊晉軍。意想不到的是,這兩萬軍隊在出兵前夜竟然一鬨而散,將士逃散一空。手握符節的陶浚,一夜間就成了“光桿司令”。

此時,王渾、王濬和司馬仙所統領的各路大軍已經逼近吳都建業,吳司徒何值、建威將軍孫宴等手捧印信符節,前往王渾大營投降。吳主孫皓為人殘暴,嗜殺如命,早已失去人心。他見自己內部已分崩離析,六神無主,便採用光祿勳薛瑩、中書令胡衝等大臣的計策,分別遣使送信給王渾、王濬、司馬仙,請求準降,企圖挑唆三位晉軍主帥互相爭功,引起晉軍內訌,自相殘殺。吳使先把印璽和信件送到琅琊王司馬仙處。王濬此時正率水師順流直進,三月十五日已抵達三山(南京西南),王渾派信使命他暫停進軍,王濬眼看勝利在望,對王渾的命令置之不理,藉口風大浪急,樓船無法靠岸停泊,扯起風帆加速前進,直衝建業而去。當日,王濬統率晉軍水陸八萬之眾,舟連百里,魚貫進入建業。吳主孫皓反綁雙手、命人拉著棺木,前往王濬軍門乞降。至此,晉軍以摧枯拉朽之勢連克東吳四州、四十三郡、擊滅、降服吳軍二十三萬之眾,東吳政權名實俱亡。東吳享國祚五十二年,是魏、吳、蜀三國中存在時間最長的國家 。至此,三國鼎立、混戰不休、長期分裂的局面也隨之結束。

晉滅吳有多慘烈?六萬吳軍被團滅,兩萬人連夜遁逃,孫皓抬棺投降

晉滅吳有多慘烈?六萬吳軍被團滅,兩萬人連夜遁逃,孫皓抬棺投降

晉滅吳有多慘烈?六萬吳軍被團滅,兩萬人連夜遁逃,孫皓抬棺投降

晉滅吳有多慘烈?六萬吳軍被團滅,兩萬人連夜遁逃,孫皓抬棺投降

晉滅吳有多慘烈?六萬吳軍被團滅,兩萬人連夜遁逃,孫皓抬棺投降

晉滅吳有多慘烈?六萬吳軍被團滅,兩萬人連夜遁逃,孫皓抬棺投降

【插圖源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