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世界的衝浪手——拉爾森

1993年6月5日至22日,也即奧地利國家舞蹈節之後,在音樂之都維也納舉辦了命名為華爾茲的國際象棋邀請賽。這是第二屆超級女星對棋壇元老的雙輪12場對抗賽(採用舍文寧根制)。女星隊的6名棋手是世界冠軍謝軍、前世界冠軍奇布林達尼澤、名聞遐邇的波爾加三姐妹中的蘇珊(大姐)、索菲亞(老二)等。元老隊的6名戰將包括前世界冠軍斯梅斯洛夫、前國際棋聯主席奧拉夫松、一代名將蓋列爾、伊夫科夫等。出任女隊隊長的是男子超級棋手波魯加也夫斯基(2年前於阿魯巴舉辦的第一屆對抗賽中,他坐鎮元老隊主將之位)。擔當元老隊隊長併兼一號臺主力的是拉爾森。這個拉爾森之所以能當此榮銜,自然是大有來頭的。

黑白世界的衝浪手——拉爾森

拉爾森(左一)

丹尼·班特·拉爾森,1935年4月出生。1951年他代表丹麥參加世界青年冠軍賽,名列第四。1954年,拉爾森首次獲得丹麥冠軍;同年他作為丹麥一號臺選手參加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成績斐然,獲國際大師資格。此後至今40多年來,他一直控制著丹麥棋壇。

1956年莫斯科國際象棋奧林匹克賽閉幕式上,年方21歲的拉爾森,站在領獎臺上,接過了第一臺的最佳棋手金牌(他18局棋的戰績是勝11、負1、和6,得分率高達77。8%,使蘇聯棋界和國際棋壇為之驚愕),並被授予國際特級大師稱號。從此他便插翅凌雲,成了世界棋壇上一顆令人矚目的新星。

莫斯科奧賽之後,拉爾森又在馬德普拉塔和貝沃維依克兩個國際大賽中連戰告捷,這是他未來輝煌成就的前奏。1964年,拉爾森在阿姆斯特丹區際賽上勇奪第一名,這一突出的戰績使他躋身於屈指可數的世界冠軍寶座的有望爭奪者之列。1967年和1976年他又兩次獲得區際賽第一名。可以說,在1956至1976年的20年間,除了菲舍爾之外,西方最強的棋手就數拉爾森了。

弈棋者都知道一先之利的重要性,當高手相逢,執白先行者只想求和時,執黑後走者就很難拒絕接受這一“橄欖枝”,而不得不同意簽訂合約。這或許就是“特級大師式的和棋”氾濫的重要原因。敢於違反這一“定律”(即後走者唯有當先行者力戰求勝時才有機會反擊爭勝),而真正能做到無視黑白先後並取得成功者可謂鳳毛麟角,近數十年來也只有菲舍爾、拉爾森、科爾奇諾依、卡爾波夫和卡斯帕羅夫這幾個人而已。

黑白世界的衝浪手——拉爾森

1960年,拉爾森(右)在阿內洛的聯賽上對弈

有人問拉爾森:“你是否害怕懸崖搏鬥?”他毫不含糊地說:“要是怕,我就不會去下國際象棋了。”當拉爾森已取得非常成就時,處於妒忌或視野狹窄的人們刻薄地把他稱作“世界第一業餘高手。”眾車競駛,無人肯讓一輛車從路旁擠入中央。拉爾森初出茅廬,就瞄準了世界冠軍寶座。有人說他是在玩弄區區撲克小技,曇花一現,轉瞬即逝。但他不落俗套,始終高瞻遠矚,目標明確。他之所以能積極尋求取勝之道而不是躲避危險、以求苛全,原因正在於此。他鍥而不捨地探索,並發現了其中最令人心往神馳的奇妙境界。他那無須激勵就噴湧而出的樂觀主義精神,似乎也是一種擊潰對手的有效力量。

拉爾森棋藝的黃金歲月是在1967至1970年之間,其時他連續取得5次重大迴圈賽的勝利。1970年他又親自掛帥率領世界明星隊與蘇聯明星隊對抗,正是對他以前赫赫戰績的肯定。但盛極而衰,滑鐵盧的魔影正向他逼近。取得1970年帕爾馬的馬爾洛卡舉辦的區際賽出線資格後,拉爾森在候選人準決賽中以4勝、2負(無和局)擊敗德國名將烏爾曼後,在半決賽中與菲舍爾相遇。這一次也是沒有和棋,拉爾森竟以0比6敗北,棋界震驚之餘,分析了他的慘敗原因:

一是菲舍爾處於鼎盛期,一中高元,陽氣方盛,挾候選人準決賽以6比0勝蘇聯名將泰曼諾之餘威,銳不可擋。

二是拉爾森擅長迴圈賽卻拙於對抗賽。雖說他是對抗賽中第一個擊敗蘇聯國際特級大師的非蘇籍棋手(1966年對蓋列爾,以3勝、2負、4和取勝),但與他取得10餘次迴圈賽桂冠的成績相比,對抗賽卻並不出色,他進入過4次候選人賽,只有2次透過準決賽進入半決賽。

三是拉爾森與菲舍爾為爭1970年世界明星隊頭臺曾發生過沖突,而以前兩人交手是拉爾森佔優的。因此,綜合上述因素,雙方情緒激昂,劍拔弩張。拉爾森先是過於樂觀,初戰失利後又急於翻本,盤盤拼搏,不願和棋,遂出現棋壇從未爆過的一個大冷門。

遭雷擊者難以恢復,通常會從此一蹶不振。但是拉爾森並未沮喪不起,而又勇敢地朝前走了。1972年,他在兩個國際大賽中獲第一名,1976年獲區際賽第一名,雖於候選人準決賽中負於匈牙利波爾蒂什,但此後又在留勃耳耶納國際大賽中奪魁。

有人說:“國際象棋是人與人自身進行搏鬥。”從拉爾森對國際象棋的高度職業感中可以看到:在西方國家,一個棋手為摘取王冕全靠個人奮鬥,將付出何等代價。一旦選擇了一條自己要走的路,就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從不怨天尤人,也不左顧右盼。諺雲:“勤奮根植於憂患”,拉爾森的實踐可作為這句名言的最好註解。在比賽的間歇之際,他從不消閒打坐,而總是打棋譜,秣馬厲兵,以圖再戰,或者為各家雜誌撰寫棋藝論文和對局評論。

1992年11月,拉爾森作為蘇珊·波爾加的助手,來上海參加女子候選人賽。在接受我國棋界人士採訪時,他說:“我熱愛棋藝,我不能捨棄對棋藝高峰的追求,儘管如今年齡已大,有時力不從心了。但是我還要上場搏鬥,我仍然要認真下每一局棋,我不會停止向高峰的衝刺。(激奮地)我喜歡激戰,喜歡見到驚濤駭浪,而不喜歡那種波瀾不起,風平浪靜的對局,那太沒有意趣了。格鬥,就應該決出高低勝負!”

這位黑白世界的衝浪手筆直地站起身來,滿頭銀髮,含笑的眼神洋溢著堅毅和自信。他已年近花甲了,但寶刀未老,壯志不已,歲月絲毫不曾改變早年人們對他的評價:“他的棋風富有創造性,著法潑辣,咄咄逼人,經常與對手殊死一搏,要麼高奏凱歌、要麼飲恨折戟,很少與對手不戰而和(其同時代棋手卻多好此道)。”

拉爾森繼續活躍在棋壇上,1993年初,他以2。5比1。5擊敗了目前最先進的電腦棋手“深思”,捍衛了人類棋手的尊嚴。他擔任高階棋手的教練、寫書和棋評,並繼續參加有一些有意義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