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現象叫“自然缺失症”,會讓孩子越長越笨,父母要當心

三毛在《塑膠兒童》中講過這樣一件事:她在臺灣時,曾邀請幾個孩子去看海,想讓他們領略大自然的絢麗。但可惜的是孩子們一路專注手中的遊戲,到了海邊仍然不為所動,說這就是海啊,我們回去吧!動畫片6點半就開始了!

蘇聯著名教育家卡普傑列夫說過:“兒童應該儘早而且長時間地投身於大自然中,從中吸取對它的印象,體驗大自然在每個人心中激起的思想和感受,兒童需要親眼看到太陽的起落和月亮。”

有一種現象叫“自然缺失症”,會讓孩子越長越笨,父母要當心

但遺憾的是,由於現在農村城市化、城市鋼筋化,孩子看電子裝置的時間比投身大自然的時間多得多。

針對這種孩子走進大自然的時間越來越少的現象,美國作家Richard Louv在其作品《林間最後的小孩》中提出了一個專門的術語:自然缺失症。

並且Richard Louv還綜合各種新的研究成果,指出兒童與自然的斷裂和肥胖症、注意力缺陷、抑鬱症等上升之間有明顯關係。

德國心理分析學家Alexander Mitscherlich在早前也曾指出孩子與大自然間相輔相成的正向關係。他說:

“兒童需要玩伴,譬如動物、水、泥巴、樹叢、空地。他也可以在沒有上述元素的環境中成長。用毛絨玩具、地毯、柏油馬路或天井來替代自然。這樣的孩子也會長大,可大人們日後不要驚訝他們在學習某些社會基本原則時很吃力。”

有一種現象叫“自然缺失症”,會讓孩子越長越笨,父母要當心

《祖父的園子》:一場送給孩子的自然盛宴

自然對孩子的成長有正向輔助,但如何拉近孩子的生活與自然的距離,修復孩子與自然的聯結呢?

很簡單多帶孩子去公園、田間地頭、種花種草,在輔助看書,書不僅能在帶給孩子知識,還能加強孩子與自然的內在聯結。

六一時,收到的出版社新書《祖父的園子》就是一本很適合小朋友閱讀的繪本,它擷取的是民國著名女作家蕭紅的長篇回憶小說《呼蘭河傳》的第三章,講述的是蕭紅甜甜的童年回憶。

有一種現象叫“自然缺失症”,會讓孩子越長越笨,父母要當心

蕭紅的文字非常有感染力,在她筆下祖父的園子就是一場生命大狂歡,用夏天的花團錦簇、動物和鳴演繹了一出大自然的盛宴。

1、

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兒童視角下的自然狂歡

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的就和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

《祖父的園子》描繪的場景是生機勃勃的夏天,蕭紅的視角聚焦地是祖父家的園子。語言偏向兒童化,細節描述很詳細,文字串聯起來就是一幅生機勃勃的圖畫,光靠想象就能將你帶到那片具有鄉土風的田園裡。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

蕭紅在寫這段童年時光時,好似穿越到了兒時,運用了大量適合孩子語言習慣的修辭方法,排比+擬人的手法,既加強了語氣又給文字賦予了童趣。

除此之外,文字中蘊含的自由氣息也撲面而來,就好似一個孩童在田園中自由奔跑,想去哪就去哪,給人一種暢快淋漓之感。

有一種現象叫“自然缺失症”,會讓孩子越長越笨,父母要當心

2、五彩斑斕的色彩下,細節既真實又童趣

《祖父的園子》裡的插圖是自由插畫家龔燕翎繪製的,分鏡頭高度還原了蕭紅文字中的趣味,插圖色彩豐富,一開啟就有夏季田園的熱鬧感覺。

插圖整體結構順暢,細節也完美還原了文字的意境。

滿身帶著金粉的蝴蝶:

有一種現象叫“自然缺失症”,會讓孩子越長越笨,父母要當心

金色的蜻蜓,綠色的螞蚱,嗡嗡飛著的蜂子:

有一種現象叫“自然缺失症”,會讓孩子越長越笨,父母要當心

園子裡玩樂:

有一種現象叫“自然缺失症”,會讓孩子越長越笨,父母要當心

插圖裡的“人物”根據不同的場景描述皆有不同程度的比例失衡,花比人大,鳥比人大,蝴蝶也比人大,沒有了成人眼中的一板一眼,盡是屬於孩子的童真童趣。

有一種現象叫“自然缺失症”,會讓孩子越長越笨,父母要當心

3、溫馨祖孫情

在《呼蘭河傳》中“祖父的園子”這一章是整本小說重彩油畫的聚焦點,寫景是為了抒情。

當祖父下種,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後邊,把那下了種的土窩,用腳一個一個的溜平,哪裡溜得準,東一腳地,西一腳地瞎鬧。

繪本里這種類似的場景很多,描繪的多是蕭紅和祖父互動式的互動,有著濃濃的祖孫情。

蕭紅早前喪母,被父親不喜,在家裡祖父是她最親的人,也有著她對家庭最深的慰藉。

在這裡,蕭紅調皮搗蛋,祖父卻對她抱有深情。

其實讓孩子走入自然,除了培養他與自然的聯結外,更重要的是加強孩子與父母的聯結,而看《祖父的園子》無意是一個很好的啟蒙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