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萍兒子獲得乒乓球單打冠軍,普通家庭孩子的出路在哪

昨天,奧運冠軍鄧亞萍在社交平臺釋出的一段影片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影片中鄧亞萍的兒子林翰銘正在參加乒乓球比賽,身穿藍色短袖上衣,比對手高大不少的林翰銘繼承了媽媽打球時的霸氣,每次得分都會大喊一聲為自己鼓舞士氣,一路高歌挺進了總決賽。

鄧亞萍兒子獲得乒乓球單打冠軍,普通家庭孩子的出路在哪

決賽中的林翰銘也沒有受到太大的壓力,比較輕鬆地就戰勝了對手,在影片中鄧亞萍還配文“昨天兒子獲得了人生中所以第二個單打冠軍,繼續加油吧!”

提起鄧亞萍,在我們國家幾乎無人不知,在乒乓球領域,鄧亞萍可以說得上是最成功的人士,做運動員期間,她是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大滿貫得主,退役後擔任國際奧委會委員、國家體育中心副主任、人民日報副秘書長。

鄧亞萍兒子獲得乒乓球單打冠軍,普通家庭孩子的出路在哪

所以,在看過鄧亞萍釋出兒子奪冠的影片之後就有網友留言調侃:論有個冠軍媽媽的重要性!林翰銘有這麼個優秀的媽媽,生下來身邊就有最好的乒乓球教練,作為大滿貫得主的兒子與一幫業餘孩子打比賽,不拿冠軍才是意外了!

看了鄧亞萍發的兒子奪冠的影片,有的父母會羨慕鄧亞萍的兒子這麼優秀,有的會感慨一個人的出身、家庭對孩子影響太大了。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和孩子父親的我,在看了這個小影片之後也有很多感慨,

最讓我感到無奈的是階層對孩子的影響確實是太大了,

父母有著優秀的基因、給孩子一個優越的家庭條件,確實更容易讓孩子獲得成功,難道現實真的像近兩年網上討論的那樣:寒門再難出貴子嗎?

鄧亞萍兒子獲得乒乓球單打冠軍,普通家庭孩子的出路在哪

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高考介紹後接受媒體採訪是說過的一段話可以說戳破了很多人的痛點: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你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的,而且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農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所以這就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能比他們走很多捷徑。

熊軒昂的父母,都是外交官,作為獨生子的他,從出生起就享受到一般同齡人享受不到的資源,所以熊軒昂取得成績,似乎就像他接受採訪時候說的一樣,可以有很多捷徑。

也正是從熊軒昂說了這段話之後,關於階層的討論越來越受到關注,

“寒門再難出貴子”的結論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

自古以來,“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是多數人認可的理論,但是不管我們認不認同,“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句話確實刺痛了我們很多人,家長們也都在拼盡全力地去為孩子創造更優越的條件!

為了讓孩子能進更好的學校,花更多的錢去買學區房,為了能讓孩子提高成績,花高昂的價格給孩子報輔導班,為了能讓家庭更富裕,不惜與孩子兩地分離的痛苦外出奔波賺錢,甚至有的父母省吃儉用、緊衣縮食的生活,只為了能為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條件。

奧運冠軍的兒子還是冠軍,外交官的兒子成了北京高考狀元,我們作為父母的人都相信,

只有給孩子更好的條件,才能讓他們更容易成功,但是“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了嗎?

鄧亞萍兒子獲得乒乓球單打冠軍,普通家庭孩子的出路在哪

2019年,一對來自湖南張家界山村裡的雙胞胎兄弟成了讓很多家長羨慕的物件,因為這對兄弟分別考上了我們國家教育水平最高的兩個學府,雙胞胎哥哥以687分的成績考上了北大,弟弟以685分的成績靠上了清華,這對兄弟沒有冠軍的媽媽,也沒有外交官的父母,家裡連中產都算不上!

他們有的,只是已經58歲,每天都在山裡操勞的父母,這樣的“寒門”家庭,是如何培養出這樣一對優秀的兄弟的呢?

面對記者的採訪,雙胞胎的父親顯得非常的輕描淡寫:這很正常!似乎兒子的成績,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鄧亞萍兒子獲得乒乓球單打冠軍,普通家庭孩子的出路在哪

那究竟這個父親用了什麼樣的方法,才培養出了兩個這麼優秀的孩子呢?

1

父親談到:我們這裡的教學條件,肯定和城裡是有差距的。當記者問道是怎麼樣督促孩子的時候,父親只說了簡單的兩個字:陪伴!

父親說,孩子學習的時候,他都跟著一起學,孩子讀高中住校學習後,三年的時間,每個週末父親都會堅持做一件事,無論是在家幹農活,還是在周邊打零工,

每個週日他都會把自己收拾乾淨,在中午前趕到學校陪伴孩子半天時間,

再坐下午五點半的末班車回家, 來回四個半小時的車程,整個高中的時間,父親從來沒有失約過。

兄弟兩個說:雖然在學習上,沒有文化的父親不能給予我們任何幫助,但是每次見面的鼓勵,是我們三年來堅持努力學習的最大動力,不管遇到任何困難和瓶頸,只要有了父親在,就感覺身後有了依靠。

鄧亞萍兒子獲得乒乓球單打冠軍,普通家庭孩子的出路在哪

2

另外,關於教育孩子的問題,父親還提到了觀察兩個字,父親說要觀察孩子的學習情況,認不認真、效率高不高還有成績怎麼樣,是不是在穩步提高,對於成績的看法,我覺得這個父親說到的觀點特別對,

他說不管成績好還是壞都沒有關係,主要是我們要找到原因在哪裡,

單單是這一個觀點,我覺得他的家庭教育方式就超過了多數的父母。

對於孩子的成績,每個父母都很關心,但是卻總有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只要孩子成績不好,就免不了一頓批評教育,卻很少去鼓勵孩子找方法、分析原因。

3

現在的孩子,幾乎手機、電腦幾乎從不離身,但是這對雙胞胎兄弟,直到分別考上了清華、北大之後,才擁有了第一部手機,這還是當地的移動公司獎勵給他們的,在這之前,他們連微信怎麼用都不知道,兄弟兩個唯一的愛好,就是在課餘時間裡一起打會乒乓球。

科技的進步,給很多事情都帶來了便捷,但唯獨學習這件事,還是最原始的方法最為穩固,從採訪時影片中雙胞胎兄弟拿到手機時的喜愛就可以看出,電子產品的誘惑可以說是任何孩子都無法抵抗的,所以他們的爸爸乾脆不給他們手機,把娛樂方式從手機遊戲變成了體育運動,也讓兩個孩子得到了身體的鍛鍊,保證了孩子有更好的精力來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

鄧亞萍兒子獲得乒乓球單打冠軍,普通家庭孩子的出路在哪

聽起來似乎很不可思議,就是這麼簡單的家庭教育方式,讓兩兄弟擁有了考入我們國家最高學府的成績,最好的陪伴、對成績科學看待的方式以及對兩兄弟的約束,聽起來都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但是這個父親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是很多父母都做不到的。

“寒門再難出貴子”本身就是個笑話,古今中外那些名字響噹噹的人物,出身貧寒的佔了多數,

雖然在當今的社會,好的生活條件、教學條件、師資力量確實可以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但是出身平凡的我們一樣可以靠自己拼出一個未來。

只不過這條路可能走得要比那些家庭綜合條件好的孩子難得多,作為父母的我們,雖沒有條件直接地去幫助孩子,但是我們可以認真的陪伴孩子、鼓勵孩子,做孩子堅強的後盾,在他們不如意時為他們加油打氣而不是指責批評,在他們有心事無處訴說時要靜心傾聽而不是反駁嘲笑,在他們放飛自我時教他們懂得約束並以身作則而不是暴力制止自己卻做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