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90年代

生於90年代

圖/邢磊

和當年的80後一樣,90後已經被整整討論了十年。

人們窮盡了各種形容詞,試圖定義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從貶低——輕浮、無序、自私、冷漠、缺乏責任心、“躺平一代”,到讚美——獨立、清醒、理性、視野開闊、審美一流……

然而,對於90後而言,所有這些詞語都是蒼白、荒謬乃至與他們毫不相干的。在某些時候,他們或許會認為自己符合其中一兩個形容詞。但事實上,90後更傾向於認為自己是無法被定義的一代。

著有《90後來了》的韓國世代研究者林洪澤認為,如果說“X世代”的“X”傳遞的是有別於老一輩的、難以被輕易定義的含義,那麼,X世代所具備的不可捉摸的多元文化和豐富多彩的性格,在90後身上體現得非常明顯。

長久以來,人們習慣以出生年代為“斷代”劃分人群,從而把對群體的討論拉入公共視野。

這樣的劃分有其合理一面——每個人都無法消除時代在自己身上打下的烙印。但“××後”的提法,也略有粗暴與武斷嫌疑,它有將觀察物件標籤化的傾向;而掌握話語權的一代,會不斷加強自身一代的特徵,標籤被不斷撕下,貼到下一代身上,爭議與質疑在不同代際中接力。

雖然我們身處不同世代,但借用餘華的一句話:“所有的不同都無法抵擋一個基本的共同之處,人的共同之處。”

生而為人,終究無法避免與時代碰撞、與命運交手。而困惑、迷茫、惶恐、自我反思與詰問,背後暗藏的或許正是年輕的野心與夢想。

學者錢理群曾說,“為下一代人,特別是年輕人擔憂,實在是杞人之憂”,因為“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問題,最終得靠他們自己解決”。

一代人來,一代人去,青春總會過去,迷惘總會消散。

多樣性,是這個世界的本質。而希望,永遠都在年輕一代身上。所以,“不必匆忙。不必火花四濺。不必成為別人,只需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