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生兒黃疸,你也這樣坑過娃嗎?

面對新生兒黃疸,你也這樣坑過娃嗎?

“病理性黃疸”需要及時就醫、查詢病因。

很多待孕媽媽都想著冬天把小

寶寶

生出來,因為炎炎夏日裡生產、帶娃都太辛苦。

不過,冬天出生的

寶寶

最常面臨的問題便是

新生兒黃疸

冬天的太陽光照時間明顯縮短,而太陽中的藍光和綠光能使

寶寶

體內的膽紅素值有所下降。其中,新生兒輕度黃疸可透過積極曬太陽來減輕黃疸症狀,但曬太陽時一定要記得保護眼睛和生殖器。同時,曬太陽還可以補充維生素D,降低新生兒低鈣的發生率。

面對新生兒黃疸,你也這樣坑過娃嗎?

面對新生兒黃疸,筆者大致遇見過三類家長:

1 初出牛犢不怕虎型(坑娃型)

一般來說,這類新手爸媽沒有太多自己的立場觀點,大多時候都聽信家人朋友的“老話”,甚至停留於自己認識的片面資訊裡。他們大多覺得新生兒黃疸不是什麼大問題,醫生就愛嚇唬人……

所以,無論醫生給他們講多少遍新生兒黃疸的危害,甚至籤

七八

次病情告知風險,他們都不以為然。總覺得醫生就是為了提高住院率,才使勁跟他們說

寶寶

需要抽血檢查,可能需要轉到新生兒科照藍光,甚至需要使用血製品或者換血治療。

新生兒科醫生告訴他們:

新生兒的情況需轉到新生兒科進行照藍光治療。

照藍光之後,黃疸消退得不明顯的話,需要繼續照藍光。

因為新生兒期黃疸仍會波動較大,黃疸的病情可能會加重,也可能會反反覆覆,甚至引起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等……

可不管醫生怎麼苦口婆心,依然勸不動這類家長,不等自家娃像小黃人一樣通體發黃,他們是不會想著上醫院治療的,甚至到了醫院還反過來責怪醫生當時沒有明確告知風險。

遇上這類坑娃型的家長,

寶寶

們要麼黃疸已經到了需要照藍光的地步,要麼需要藍光+使用血製品。而這都還算幸運的,筆者在臨床中還偶爾遇到過幾例新生兒膽紅素腦病,非常令人痛心!

注:

血清膽紅素水平過高時,大量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基底核等組織,引起

急性膽紅素腦病

它表現為嗜睡、肌張力減低、吸吮差、激惹、角弓反張,甚至發熱、尖叫、驚厥等。

有些孩子會因此出現智力低下、手足徐動、聽覺障礙等後遺症,這被稱為

核黃疸

最令人難過的,莫過於還有一小部分家長,無論醫生如何勸阻,都執意帶娃出院,最終因膽紅素腦病導致新生兒死亡。

2 中規中矩型(回心轉意型)

這類家長一開始會有自己的見解,覺得別人的

寶寶

黃疸值12mg/dl不治療也可以,為什麼自己的11mg/dl就需要抽血檢查了呢?偏不聽醫生的。直到娃的時齡27小時,黃疸值升到了19mg/dl才開始著急。

其實,這類家長不瞭解的是,

新生兒的黃疸值主要跟時齡有關,不僅僅只看數值。

不過一般剛開始的時候,醫生給他們講

寶寶

的病情,他們都聽不進去,直到吃了大虧,發現

寶寶

黃疸升的特別快,才開始回想自己是不是先入為主了。也才會慢慢聽進去醫生的

建議

,叫醫生趕緊處理,該住院就住院,需要用血製品就用,乖乖治療,都聽醫生的。

面對新生兒黃疸,你也這樣坑過娃嗎?

但他們偶爾又會想提前出院,因為覺得

寶寶

面板不黃了,沒什麼問題了。其實這又錯了!

雖然寶寶外面的面板看起來不黃了,卻不代表血裡膽紅素值已經正常。

因為照藍光後,先是最外層的面板退黃,然後血裡的膽紅素才會慢慢地退下去。所以照藍光的黃疸

寶寶

,出院標準主要還是看血裡膽紅素的值,而不僅僅看膚色。

這類家長一般不會吃太大的虧,但由於一開始的固執也會害

寶寶

吃到苦頭。

比如本來只需要吃點退黃藥就可以了,但由於家長一開始不同意治療,導致

寶寶

需要住院照藍光。

又比如

寶寶

出生時有黃疸的情況,家長沒第一時間聽醫生的話,定時到新生兒科複查黃疸。一直拖,直到

寶寶

血裡的黃疸值達到了312umol/L,才開始治療。但這時

寶寶

很可能就需要使用血製品退黃了。而血製品畢竟是人血裡提取出來的,風險肯定是有的,也就增加了

寶寶

被感染的風險。不過為了治療,權衡利弊之後還是需要用的。

3 小綿羊型(“親媽”型)

這類家長,平時自己會主動去了解一些關於

寶寶

的知識;每天護士測黃疸時都會詢問

寶寶

的黃疸值;剛看到

寶寶

“眼白”的地方有點黃,就會在查房的時候抓著醫生詢問

寶寶

是不是黃疸、需不需要處理。

有時

寶寶

的黃疸可以選擇吃藥,或者選擇照藍光治療,他們都會選擇照藍光治療。因為他們聽到黃疸可能會對

寶寶

的大腦發育有影響,會非常的擔心。

面對新生兒黃疸,你也這樣坑過娃嗎?

醫生交代的關於新生兒的注意事項,他們都會認真記下來,生怕第一次為人父母,有哪裡做的不好,非常盡職盡責。

不過,這類家長也需要適度放鬆,不能每天都緊繃著神經,不然也會影響到小

寶寶

的情緒的。

面對新生兒黃疸,你也這樣坑過娃嗎?

希望坑娃型的父母,不要等到娃出現了核黃疸的跡象,再來後悔。

希望回心轉意型的父母能果斷行事,不要存有僥倖心理。

希望“親媽”型的家長適當放鬆自己的神經,畢竟現在產後抑鬱的發生率也非常高,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娃。

願沒有核黃疸的出現,讓我們從黃疸的早期開始積極應對!

本文首發: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林夕一夢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絡授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