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人遇難,奪命馬拉松的天災與人禍

5月22日,在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黃河石林景區鳴槍起跑的2021年(第四屆)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突遇極端天氣。截至23日上午9時,這場172人參加的比賽已確認21人遇難,其中包括寧波江南百英里冠軍梁晶、中國跑圈知名的曹朋飛、黃印斌和殘奧會冠軍黃關軍在內的精英跑者。

21人遇難,奪命馬拉松的天災與人禍

172人參賽,21人遇難,死亡率高達12%,這個數字比2014年至2016年三年的馬拉松猝死人數還要高出許多,是馬拉松史上傷亡人數最多的單次比賽,實在令人駭然。而多名國內頂級跑者的遇難,也可以想象整個災難發生全過程有多麼慘烈。這是中國跑圈的至暗時刻,也為國內正在蓬勃興起的馬拉松運動敲響了安全的警鐘。

百公里越野賽被稱為超級馬拉松,比之普通的馬拉松賽事路線更長、路況更復雜,完成難度也更高。也因此,參賽選手多為有著豐富馬拉松經驗的專業跑者。按理,對於這樣高難度的賽事,需要專業的賽事組織。但從現在己知的資訊來,情況並非如此,無論是賽前的準備,還是面對突發情況時的應急措施,抑或是事後救援,都沒有體現出與之相匹配的專業能力,導致了事故的擴大化。

官方在第一次通告中指出,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遭遇極端天氣,參賽選手出現失溫情況。甘肅省氣象局在5月21日曾發出重要天氣提示,“注意防範短時強降水、冰雹、雷電、陣性大風等不利影響”,但憑心而論,極端天氣具有不可控性,不能苛求組織方憑藉這些不確定的資訊,就能做出精準預判或者停賽決定。問題在於,對於一項有著一定危險性的極限運動,即便沒有最高標準,是不是也該有最低標準?

一名參賽者在自述中提到一個關鍵細節:組織方提供的強制裝備清單裡,並沒有提到足夠的保暖裝備,這也是導致很多選手在遇到降溫時無法保證體溫的一個重要原因。事實證明這個疏忽非常致命:一名選手因為多帶了一件面板衣,在失去意識後兩小時後僥倖生還,而他的一名同伴因為只穿了短袖短褲,沒有等來救援。

該項賽事已經成功舉辦三屆,都沒有要求在強制裝備裡配備保暖裝備。“此前沒有”不是卸責藉口,而是此次發生災難的導火索。“第一幕裡出現一把手槍,在第三幕裡一定會射出子彈”,如果隱患不能及時排除,壞事就會發生,而組織方卻因為壞事暫時沒有發生而出現了疏忽大意。

再說救援。上午11點就已經有選手發出求救訊號,但是經過層層上報後,直到下午1點,組委會才做出停賽決定,當然這個過程中已經開始實施救援。我無意指責組織方的遲鈍,說到底還是一個專業能力問題,他們欠缺迅速果斷地做出決策的專業素養。

而從傷亡人數看,組織方在醫療點和補給站的設定上恐怕也不得不打上一個問號。專業人士指出,城市馬拉松對此有著明確的規定,但越野賽由於地形、坡度不同,沒有明確的規定,一般是根據地理環境設定醫療點和補給站。這便是一個彈性空間,考慮到當時是一個欠發達的西北縣城,人力物力是否充足,是否出於節約活動成本的考慮,而簡化了相關的救援設定,或者完全就是出於“不會出事”的盲目自信,沒有做好應急預案,這些都必須給出答案。

21人遇難的馬拉松悲劇,顯然不能僅僅于歸咎於極端天氣,雖然這是造成悲劇的直接和主要原因。希望調查組能透過細緻、縝密的是,還原事件的全過程,找到問題所在。無論是對馬拉松愛好者,還是對組織方,抑或是熱衷於舉辦馬拉松賽事的各個城市,安全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而安全的背後,是專業,是科學,是對這項運動以及運動員最好的尊重。

首席評論員 吳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