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總要求38軍後撤30公里,部隊想不通:再撤就撤回國了

作者:我看行歷史

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很多年後,一些公諸於世的史料披露,當年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在指揮部隊發起聖誕節總攻勢前,

曾奇怪地對前線軍官這樣說:“聞到中國的飯菜味道就撤退。”

有了第一次戰役打擊的教訓以後,沃克對戰場上不顯山不露水而又神出鬼沒的志願軍,一直惴惴不安。

彭總要求38軍後撤30公里,部隊想不通:再撤就撤回國了

沃克

那麼,為什麼沃克在已經預感到志願軍可能設伏的情況下,仍被志願軍誘敵戰術迷惑?並且貿然進軍、導致最終全線潰退呢?事情的來龍去脈,還得從第二戰役前,38軍一次重要的軍事會議說起。

在第一次戰役中沒有打好而受到彭總嚴厲批評的38軍,在第二次戰役前期階段,上上下下都憋著一股勁,下定決心,不管怎麼說也要打好翻身仗。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他們此時卻突然接令,要求“後撤30公里”,38軍很多幹部戰士對此根本想不通。

為什麼要往後撤?再撤就到鴨綠江了。

這也難怪,當時志願軍誘敵深入的戰略設想,是處於高度保密的狀態。除了參加會議的志願軍和兵團首長,各軍軍長、政委、副軍長之外,大多數幹部戰士並不瞭解這一作戰的深層意圖。

基層官兵只知道,部隊越向後撤,就離家門口越來越近了,這仗要是這樣打下去,確實讓人揪心。很快,有一個人到38軍揭曉了答案,他就是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

彭總要求38軍後撤30公里,部隊想不通:再撤就撤回國了

韓先楚

在11月16日團以上幹部會上,韓先楚看到一張張焦慮不滿的面孔,問了大家這樣一個問題:“你們想的是要打,要拼,要決戰,是不是?”

他話鋒一轉,先是嚴肅地傳達了彭總對38軍以及軍長梁興初第一次戰役沒打好的批評意見。

彭總要求38軍後撤30公里,部隊想不通:再撤就撤回國了

梁興初

接著,韓先楚說到了正題:“為了改變戰局,主席給我們制定了誘敵深入、各個殲敵的方針,將戰線推進到平壤、元山以南。”一個扭轉戰局的作戰部署,總算向38軍的幹部們交了底。

然而,怎麼才能讓美軍上鉤呢?這首先就要看擔任誘敵任務之一的38軍的戲演得怎麼樣了。

其實,在第二次戰役正式打響前,38軍不但要扮演誘敵深入的角色,還要在發起全線總攻時,與42軍一起迂迴穿插敵後,斷敵退路,配合正面部隊一舉打垮西線美軍。

這中間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後果都不堪設想。

可是,怎樣讓沃克以及他手下的美軍上當呢?

38軍除了邊打邊撤之外,還動足了腦筋,採用抓舌頭、摸敵情的辦法,掌握敵人的一舉一動。

彭總要求38軍後撤30公里,部隊想不通:再撤就撤回國了

朝戰中的美軍

要知道,在第一次戰役中,儘管335團血戰飛虎山打得非常勇猛,但由於事先對敵情瞭解不夠充分,光聽上級和友軍提供的訊息,不僅造成熙川的韓軍第8師一溜煙逃得無影無蹤,而且還造成後來志願軍未能及時攻佔軍隅裡、切斷西線敵軍的退路。

有了第一次戰役的前車之鑑,在第二次戰役誘敵深入階段中,

38軍為了摸清敵情、確保誘敵戰術的成功性,先後捕獲20多名敵軍俘虜。

其中,112師偵察科長魏德才,親率師部偵察連,在偵察正面前沿陣地敵情之外,還在公路邊的一個石洞里布置了一個潛伏小組,監視敵軍的動靜。

38軍有名的戰鬥英雄、特等功臣342團曹玉海營長帶領的2營出動了一個連,由副營長姚玉榮帶隊,在龍鳳裡附近的山溝裡,以傷亡3人的代價,消滅了100多名韓軍士兵,活捉了十多個俘虜,押送了軍部。

從這些俘虜口中,38軍得知志願軍誘敵深入的戰術效果很顯著,麥克阿瑟已經快要上鉤了。

彭總要求38軍後撤30公里,部隊想不通:再撤就撤回國了

麥克阿瑟

按照計劃,美軍應該迅速進入志願軍的包圍中。然而事與願違,無論是西線第8集團軍,還是東線史密斯美陸戰一師,始終磨磨蹭蹭、徘徊不前。

為何美軍推進的速度這麼慢呢?

原因很簡單,根據志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的說法,

“可能是之前38軍範天恩那個團在飛虎山把沃克頂得太狠了”。

事實上,有些忌憚志願軍的,可不只是沃克,韓軍第一師師長白善燁也很小心翼翼,他早就確信,中國軍隊已經大規模部署到了戰場。

彭總要求38軍後撤30公里,部隊想不通:再撤就撤回國了

英國人和法國人的頭腦,似乎比美軍要清醒得多,面對中國人已出兵的事實,再三勸告美軍。就在美軍猶豫不決的關鍵時刻,為了讓美軍儘早上鉤,彭總再次下達了一道新的命令:“電令各軍,再主動後撤十幾公里……”

就這樣,不知真假的東線美第七師先頭部隊,一路長驅直入,未遭到志願軍的任何抵抗,輕鬆抵達了鴨綠江邊小鎮惠山津時,麥氏興奮地給第十軍發去一封熱情洋溢的電報,“最衷心地祝賀內德,並轉告戴維·巴爾的第7師中了頭彩。”

戴維在解放戰爭中,曾經擔任蔣氏美軍軍事顧問團團長,取了箇中文名叫“巴大維”。他做夢也沒有想到,會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與其他美軍部隊一起鑽進了志願軍為他們設計好的伏擊圈。

彭總要求38軍後撤30公里,部隊想不通:再撤就撤回國了

綜上,每當人們談到第二次戰役,幾乎人人都交口稱讚志願軍誘敵深入、穿插迂迴戰術是多麼的高明。不過回顧戰史我們不難看出,正是裝備處於極端劣勢的志願軍,在認真分析敵情的基礎上,事先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誘敵戰術,並準確及時掌握敵軍動向,才讓裝備精良的敵軍最終上鉤。

第二次戰役的勝利序曲就此奏響。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