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乒乓球隊令人生畏的一項技術,可惜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了!

中國乒乓球隊令人生畏的一項技術,可惜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了!

前文說了,為彌補直板反手的不足,上世紀中國乒乓球隊的“王中王”莊則棟嘗試將反手攻升級到靈活運用手腕加力彈擊。這種增加回球速度的行為本質上是提高球的動力要素(速度、力量、旋轉),以快打慢、以快打轉,也是最符合傳統直板正膠打法的一種反手革新。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在歐洲人弧圈球的力量旋轉越來越大,反手用推擋面彈擊很難壓制住這種球,所以莊則棟之後,以郗恩庭為首的中國直板選手又回到了反手老路子上,那就是“穩、平、頂”著推弧圈球。

中國乒乓球隊令人生畏的一項技術,可惜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了!

郗恩庭雖然是反膠選手,但老球迷都知道,他老人家本質上是個正膠運動員。當年若不是被“錘子”約翰森逼到實在不行了,他也不會改反膠。而郗恩庭最標誌性的技術,就是反手的推擋,又穩又重,可以說是教科書式反手推。

從郗恩庭到陳龍燦到蔣澎龍,三代直板選手、三種完全不同的直板打法(中直反膠、中直正膠、日直反膠),在推擋方面卻是一條道上的人。三人都是試圖最大化增加手臂而不是手腕的力量,形成“彈簧式”加力推,為擊球增加一個巨大的撞擊力道,以這種方式增加推擋的擊球質量。

中國乒乓球隊令人生畏的一項技術,可惜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了!

但是大家都看出來了,這樣的推球始終無法給球製造出強烈上旋出來:推擋力量再大,也比不過橫板反手一板甩手弧圈。所以從郗到陳到蔣,三人的單打成績也是一個比一個差,這是與上旋球時代的逐漸來臨密不可分的。

總的來說,我比較喜歡陳龍燦的推擋,力量不是特別突出,但基本功仍然非常紮實,而靈活度似乎更好一點。但總的來說,他仍然屬於陣地戰分子。

中國乒乓球隊令人生畏的一項技術,可惜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了!

與以上三人不同的是,另一群人在反手上選擇了其他的路子,結果反而成績更好,這群人裡面就包括江嘉良、劉國樑、馬琳。這幾個人屬於直接放棄苦練推擋基本功,轉而透過鑽研一些“歪把戲”來克敵制勝。

這三人很少直接靠紮實的硬推擋克敵制勝,但卻精通各種減力吸、側切、靈活調大角度等手段來直接得分或者為正手製造機會。也就是說,推擋在他們手裡是不是一種直接得分手段,而是為全盤戰術所裝備輔助技術。

中國乒乓球隊令人生畏的一項技術,可惜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了!

顯然,江嘉良、劉國樑、馬琳的推擋實力球不如郗恩庭、陳龍燦、蔣澎龍,但成績卻好得多,這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這是與直板打法的定位相關的:打直板,就應該避免實力球,更多突出靈巧,打戰術。很多老球迷認為江嘉良、劉國樑的正膠球“不夠味”,原因就在於這二人的快攻基本功確實顯得比較單薄,所以人們會懷念當年莊則棟時代快攻也能硬碰硬拿下對手的感覺。

中國乒乓球隊令人生畏的一項技術,可惜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了!

但是,這也是歷史的必然。以前快攻的“快”是足以被稱作基本功的,而到了弧圈球時代,左推右攻的技術確實不夠用了,所以從江嘉良到劉國樑到馬琳,他們的球也越來越偏弧圈化、越來越不像快攻(中國的直板反膠本身也是從快攻起家的),但這,實際上就是一種順應時代而做出的改變。

然而直板一面打橫板兩面終究還是不行,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直板打法必須再次改造自己的反手技術。尤其第四十屆世乒賽中國乒乓球隊被瑞典隊剃光頭慘案發生後,大家也幡然醒悟:

直板再不改革,就只有滅亡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一個顛覆過去人常識的直板技術開始逐漸登上歷史舞臺,並開啟了一段蕩氣迴腸的發展歷程。

這些,我們下一節再說。

原標題:《乒壇二十四年(157):直板反手——從莊則棟到馬琳(2)》

中國乒乓球隊令人生畏的一項技術,可惜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