盉、匜、罍、勾鑃、蟠虺、玦……這些神奇文物是什麼?

盉、匜、罍、勾鑃、蟠虺、玦……走進博物館,你是不是看到這些文物名稱就不敢說話了?它們究竟是什麼?又是做什麼用的?蘇州博物館6月18日開幕的“大邦之夢——吳越楚玉器、青瓷”將講述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楚“三國演義”,近300件遠古文物中有相當一部分文物可以教觀眾認字識物。

盉、匜、罍、勾鑃、蟠虺、玦……這些神奇文物是什麼?

盉、匜、罍、勾鑃、蟠虺、玦……這些神奇文物是什麼?

盉(hé)是一種溫酒器,也是調酒器,用水來調和酒味的濃淡,它的最大特點是有一個管狀的流(出水的管道)。展覽中有三件原始青瓷提樑盉,其中越國的體形最大,外觀最為敦厚優美,它的流是一個彎折的龍頭,蓋上有一隻鳥,圓鼓鼓的盉身上有一個半圓形的提樑。吳國的盉與越國的非常相似,但裝飾和工藝要略遜一籌,而春秋時楚國中心區域因為缺少優質胎土,多見陶器而極少見原始青瓷,因此,楚國的青銅器是三國中最棒的,但陶瓷技藝卻是最落後的。

盉、匜、罍、勾鑃、蟠虺、玦……這些神奇文物是什麼?

匜(yí)是一種洗手的禮器,形狀有點像一個瓢。這隻灰陶匜呈圓弧形的底,尾部有環,前部的流向上昂起。使用時,把匜裡的水倒出來,用流水為尊貴的人洗手,同時用盤來承接洗手水,因此在西周時,盤匜是常見的組合。在《戰國策》裡說,吳國干將鑄的寶劍鋒利無比,“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就用了“盤匜”組合。

盉、匜、罍、勾鑃、蟠虺、玦……這些神奇文物是什麼?

罍(léi)是一種大型的盛酒禮器,有方形和圓形兩種。這種器物比較典型的特點是口比較小,但“肩膀”比較寬。展出的陶罍出土於湖北江陵拍馬山,奇怪的是它的寬肩膀上被鑽了四個洞,顯然這是仿青銅器的陪葬品,而不是實用器。

盉、匜、罍、勾鑃、蟠虺、玦……這些神奇文物是什麼?

鑑是一種水器,它有一個重要的用途就是盛水做鏡子照人,後來的以史為鑑、借鑑、鏡鑑都用了鑑的本意。不過照人的鑑一般比較淺,而這件浙江紹興出土的原始瓷鑑則有一個深深的“大肚子”,這樣的深鑑,往往是用來盛冰以冰鎮食物或酒。

勾鑃(diào)是一種主要流行於長江下游吳越地區的樂器,它的樣子跟編鐘差不多,也是成組出現,但是與編鐘懸掛使用口朝下不同,勾鑃使用時插在木架上口朝上。展出的原始瓷勾鑃2000年出土於浙江餘杭區,一套七件,器身裝飾著雲雷紋。作為樂器,勾鑃青銅製成,敲擊時金屬腔內共鳴聲音清亮激越,可以傳出很遠。用原始瓷做勾鑃無法敲擊,顯然是陪葬用的明器。

盉、匜、罍、勾鑃、蟠虺、玦……這些神奇文物是什麼?

《周禮》裡說:“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璧在玉器中的地位可見一斑。展出的淺浮雕蟠虺(huǐ)紋玉璧出土於蘇州嚴山吳國玉器窖藏,這處窖藏共出土精美玉器600餘件。玉璧上的淺浮雕圖案叫做蟠虺紋,蟠是屈曲環繞的意思,虺是一種毒蛇,傳說虺生500年可以化作蛟,再經千年可成龍。

盉、匜、罍、勾鑃、蟠虺、玦……這些神奇文物是什麼?

盉、匜、罍、勾鑃、蟠虺、玦……這些神奇文物是什麼?

盉、匜、罍、勾鑃、蟠虺、玦……這些神奇文物是什麼?

同樣是圓環形,為什麼它們的名稱有的叫璧,有的叫環,還有的叫瑗(yuàn)?有缺口的玦又是做什麼的?

漢初《爾雅》說: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好”指孔洞,“肉”指邊緣,簡而言之,孔小邊大的是璧,孔大邊小的是瑗,孔和邊一樣大的是環,掌握了這個竅門,展櫃裡的圓餅餅是不是有了不同的含義?

玦(jué)是有缺口的環形玉器,用於佩帶。有專家認為,玉玦原本是夾在耳朵上的裝飾物,但後來慢慢有了更多的含義,贈送禮物時,如果送玉環則表示結盟成功,送玉玦則表示談判破裂或關係決裂。

交匯點記者 王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