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在儋州作的最後一首詩,耐人尋味,值得品讀!

林語堂說:他始終卷在政治旋渦中,卻始終超脫於政治之上。他的作品散發著生動活潑的人格,有時候頑皮,有時候莊重,隨場合而定,但卻永遠真摯、誠懇、不自欺欺人。

他,就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文學巨匠蘇軾,號東坡居士。

蘇東坡在儋州作的最後一首詩,耐人尋味,值得品讀!

公元1100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吉利數字年,這一年宋哲宗死了,蘇東坡卻盼來了人生的轉機。公元1094年,他從英州、惠州一路貶到儋州,用了七年的堅守,終於等到了遇赦北還的旨意。就在公元1100年6月20日夜,蘇東坡顯得格外冷靜,沒有那種興奮不已地激動,也沒有過分留戀第二故鄉“儋州”的別情,坐在北歸的帆船上,反而思緒不寧。他在回味幾十年的跌宕一生,他的才情與睿智,在不經意間爆發了,於是寫就了一篇經典的人生總結報告,僅僅56個字,可謂字字磯心,千古流傳。

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曹植《善哉行》:“月沒參橫,北斗闌干。”這說明“參橫鬥轉”,是指天快黎明之時的景象。緊接著“欲三更”,作進一步說明。同時也間接地指出繁星閃爍,晴朗的夜空,詩人如釋重負的放鬆之情。

可在此之前呢,還是“苦雨終風”。連綿不斷的雨叫“苦雨”,大風叫“終風”。蘇東坡即便再鎮定,在“苦雨終風”的黑夜裡,也會常常會“把酒問青天”,這次終於看見了“參橫鬥轉”,於是不勝驚喜地說:“苦雨終風也解晴。”

蘇東坡在儋州作的最後一首詩,耐人尋味,值得品讀!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雲散月明”,“天容”是“澄清”的;“海色”也是“澄清”的。這兩句,以“天容海色”對“雲散月明”,仰觀俯察,形象生動,連貫而下,靈動流走。先以四個字寫客觀景物,後以三個字表主觀抒情或評論。而這些抒情或評論,都緊扣客觀景物,貼切而自然。僅從這一點來說,就已經是很有藝術魅力的好詩了。

然而上乘之作,還應有言外之意。蘇東坡一生動盪不安,既有他秉直仁善的本性,更有廟堂穢流們的陷害。只不過,他比岳飛幸運,岳飛被“莫須有”害死在風波亭。蘇東坡是北宋王朝不服輸的“弄潮兒”,更是天命註定的“幸運者”。此時此刻,宋哲宗死了,老天終於開眼了,那些“點綴”太空、誣陷自己的“微雲”既已散盡,天下蒼宇終於“澄清”了,壓制頭頂的陰霾也一掃而空。這時候,蘇東坡的“六月雪”融化了,我本“澄清”何懼哉!我這個被陷害的好人,又回來了。這是對“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的最好註解。

蘇東坡在儋州作的最後一首詩,耐人尋味,值得品讀!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魯叟”指孔子。陶淵明《飲酒詩》有“汲汲魯中叟”之句,稱他為魯國的老頭兒。孔子曾說過“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意思是說:我的治國方略在周朝這些諸侯國無法實行,不如坐上木筏子飄洋過海,尋覓理想之地,來實現我的抱負呀!蘇東坡也曾針對“王安石變法”提出過改革弊政的方案,但屢受“王氏集團”的打擊迫害,最終被流放到儋州。蘇東坡此時渡海北歸,回想多年來的苦難歷程,就發出了“空餘魯叟乘桴意”的感慨,英雄無用武之地又如何呢?

“軒轅”即黃帝,蘇東坡以黃帝奏樂來形容大海波濤之聲,與“乘桴”渡海的情境很合拍。但不說“如聽軒轅奏樂聲”,卻說“粗識軒轅奏樂聲”,就又使人聯想到蘇軾的種種遭遇及其由此引起的心理活動。“粗識”的“粗”,不過是詩人自謙的說法,口裡說“粗識”,其實是“熟識”。從這裡看出,蘇東坡“豪放”之外、有才而不驕的“婉約”之舉。

蘇東坡在儋州作的最後一首詩,耐人尋味,值得品讀!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九死”,是指多次死去的意思。“南荒”指南方荒涼遙遠的地方。《晉書·陸機傳》:“輶軒騁於南荒,衝輣息於朔野。”然而“九死南荒”,全都是出於朝廷政敵的迫害;“吾不恨”呢,這句含蓄地表達了蘇東坡處事之達觀、酷似於不屑的大丈夫氣概!

“茲遊”,就是“這次出遊”的意思,這裡首先是照應詩題,指6月20日夜渡海,其次也是指被貶到儋州的全過程。從1094年蘇東坡被貶惠州,1097年又貶至儋州,到1100年6月20日渡海北歸,在儋州渡過了三個年頭的流放生涯。這就是所謂“茲遊”。

“九死南荒”而“吾不恨”,恰恰是由於“茲遊奇絕冠平生”,看到了臨安達貴們看不到的“奇絕”景色,活出了惟我蘇東坡獨有的傳奇人生!

蘇東坡在儋州作的最後一首詩,耐人尋味,值得品讀!

這就是蘇東坡,中國歷史上集眾彩於一身的世紀文人。別人有的,他都有;別人沒有的,他獨存且不可複製。

文由鶴鳴甘棠原創,圖片源於網路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