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iPhone 的原裝充電線容易壞?

自 iPhone 5 開始,iPhone 就換成了 Lightning 介面,相對於此前的 30pin 介面,Lightning 的體積變小,且還支援盲插。

而彼時的 Android 裝置或者說其他大部分的智慧裝置,還在普及 Micro-USB 介面,無論是在形態還是使用體驗上,要落後於蘋果的 Lightning 介面。

為什麼 iPhone 的原裝充電線容易壞?

▲ 圖片來自:Sarah Kobos

接近十年過去,Android 那邊已經升級為 USB-C 介面,而 iPhone 依然還是 Lightning,不得不說,前者在形態、效能和體驗上已「後來居上」。

而誕生 9 年,面對不曾改變的 Lightning 介面,隨著新 iPhone 的出現,尤其是近來 iPad Pro 為了擴充套件性而改用 USB-C 後,關於廢除 Lightning 介面的討論愈發熱烈。

不怎麼耐用的 Lightning 資料線

拋開擴充套件性、充電效能這些,對於我們普通消費者,Lightning 其實還有一個比較廣泛而致命的問題,那就是蘋果原裝 Lightning 資料線太容易「裂開」和破損,耐用性很堪憂。

為什麼 iPhone 的原裝充電線容易壞?

其實,除了 iPhone 的 Lightning 資料線,舊款的 MacBook 系列上的 MagSafe 線纜亦是如此。

講道理,對於消費電子產品來說,9 年可以說是漫漫的歷史長河,無論是在蘋果官方的論壇還是其他的一些消費電子愛好者群內,對於 Lightning 線纜的「耐用性」討論的頗多,不僅出現了「如何正確使用 Lightning 資料線」這類教程,甚至給 Lightning 資料線加固已然成為一個「流量密碼」,這方面的影片層出不窮,流量也居高不下。

為什麼 iPhone 的原裝充電線容易壞?

如此「脆弱」,只是為了生意?

為什麼 iPhone 的原裝充電線容易壞?

▲ 裂開的 Lightning 資料線和收到腐蝕的金屬觸點。 圖片來自:Macrumors

消費電子愛好者 Tim Ventura 在自己的部落格中做過相應的統計,他共擁有 3 臺 iPhone、2 臺 iPad、2 臺 iMac,它們之間主要依靠 Lightning 資料線充電或傳輸資料,因此使用頻率不低,每條 Lightning 充電線的壽命大概在 3~6 個月,要麼包皮裂開,要麼內部電線斷開,導致無法正常工作。

究其原因, Tim 認為主要是 Lightning 線纜的兩端沒有得到適當的加固,從而導致線纜的耐用性不足。

為什麼 iPhone 的原裝充電線容易壞?

▲ 黑了的金手指。 圖片來自:ZDNet

除了線纜不耐用的問題,Lightning 線纜上的「金手指」觸點也較為容易受到腐蝕變黑。同樣在蘋果支援社群內,很多使用者都遇到了這個問題。由此,蘋果迴應,Lightning 資料線的觸點暴露在潮溼環境下可能導致觸點被腐蝕,儘量保持 Lightning 插頭和介面的乾燥,避免觸點接觸液體。

很容易裂開 ,以及觸點容易發黑,就是 Lightning 資料線面臨的耐用性問題,也導致了不少 Lightning 資料線接觸不良或者無法工作。

如此「脆弱」,只是為了生意?

「耐用性從來不是 iPhone、iPad 資料線的優勢」,在瀏覽很多 Lightning 資料線相關的報道時,這是評論區點贊數最高的一條。

上述以小樣本估算出 Lightning 資料線壽命的 Tim Ventura,在尋找為何 Lightning 如此脆弱的原因時,也率先把眼光放在了配件這個小生意上。

為什麼 iPhone 的原裝充電線容易壞?

據他估計,假使美國正在使用的 iPhone 數量為 1。89 億部,每年只更換一條 Lightning 資料線的話,如此一來大概會為蘋果創造出 35 億美元的收入,這數字還是很震撼。

倘若把目光放眼到全球,以 Newzoo 的統計數字為參考,過去十年 iPhone 全系的發貨量是 11。63 億部,其中大概有 7。28 億部依然在服役。即使只有四分之一更換 Lightning 資料線的話,依然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為什麼 iPhone 的原裝充電線容易壞?

▲ Lightning 資料線生態。 圖片來自:Sarah Kobos

其實,不論 Lightning 資料線的耐用性,「蘋果死守 Lightning 介面」的想法也存在於很多人的想法中,畢竟配件市場有著相當大的量級和利潤空間,不僅僅是蘋果自身,也有很多第三方的配件廠商活躍在市場上。

為什麼 iPhone 的原裝充電線容易壞?

▲ 圖片來自:Slashgear

從 USB-C 的角度來對比,Lightning 介面顯然有些過時,它不支援高功率的充電功率,傳輸速度也限制在 USB 2。0。但以蘋果的理念來看,任何的線纜和介面可能只是「過渡」,因此蘋果在 iPhone 5 Lightning 介面誕生之後,就沒有再去主動修改、更新 iPhone 的新介面,而是等徹底的無線和無孔化。

由此催生的配件生意,可能並非是蘋果本意。

關於設計,關於環保

相對於古老的 30pin 介面,新的 Lightning 在設計上做了更改,一方面是美觀度,另一方面就是材料。而也正是這兩方面的變化導致了「新」的 Lightning 資料線頻繁出問題。

為什麼 iPhone 的原裝充電線容易壞?

為什麼 iPhone 的原裝充電線容易壞?

此前在 iPhone 4、iPhone 4s 上頻繁使用的 30pin 介面,線上纜和接頭處會有一定的強化,因而很少在 2006 年之前看到「大範圍」對線纜耐用性的討論。

新 Lightning 線纜上,為了美觀,蘋果設計團隊改用了更薄的塑膠套管取代,整體來說更簡潔好看。不過,蘋果的開發團隊發現如此的改變會引起更高的故障率,但最終也沒能阻止向更好的設計妥協的趨勢。

為什麼 iPhone 的原裝充電線容易壞?

▲ 圖片來自:Apple Explained

另外,材料的更換也是蘋果的「環保」理念,彼時喬布斯就提出了 A Greener Apple(綠色蘋果)的計劃,希望把所有蘋果產品的有害物質去除。此前出現在充電線中的 PVC 材質就是有害物質之一,有了它的存在,線纜就會更硬、更耐用。在這個理念的施行下,Lightning 資料線的線纜就變得更軟,耐用性自然就降低了一些。

為什麼 iPhone 的原裝充電線容易壞?

▲ 圖片來自:Apple Explained

至於 Lightning 充電頭變黑,容易腐蝕的缺點,其實也可以歸納在「設計」上。相對於 USB-C,Lightning 線纜的觸點暴露在外,更容易受到汗液、水分等液體的侵蝕,從而導致發黑、腐蝕。

蘋果的解決之道

原裝 Lightning 資料線不斷湧現的問題,其實蘋果已經在著手解決。

首先,關於金屬觸點的腐蝕問題,蘋果將傳統的鍍金工藝升級為銠釕工藝,外觀上從之前的「金手指」變為「銀手指」,具體的型號也從 C91 轉變為 C94。相對於傳統的鍍金工藝來說,銠釕工藝的惰性更強,因此提升了 Lightning 資料線接頭的防腐蝕性。

為什麼 iPhone 的原裝充電線容易壞?

▲ 左:C94,右:C91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接頭的顏色是銀色,但它的成本是要高於傳統的鍍金工藝。銠、釕這兩個元素均屬於稀有金屬元素,且屬於鉑組金屬,耐腐蝕性很強,幾乎很難與酸發生反應。

另外,關於線纜容易裂開的問題,蘋果今年更新的新 iMac 上也給出了一個答案,那就是全面用上了「編織線」。

細節上來看,它相對於傳統的 Lightning 線纜更為簡潔,也更符合蘋果設計部門的訴求,那就是接頭處沒有任何過渡,但它依舊能夠滿足「耐用」的需求。

為什麼 iPhone 的原裝充電線容易壞?

新的原裝編織線隨著 iMac 一同附送,隨後極有可能被推廣到 iPad、iPhone 這類面向大規模消費者的產品之中,且可能也會與多彩的 iMac 一樣,隨著 iPhone 的配色而附送相同色彩的線纜。

新原裝 Lightning 資料線,幾乎是平衡了耐用、設計和環保的因素,也算是 9 年後,蘋果終於解決了原裝 Lightning 資料線早已存在的問題,雖遲但到。

實用性的「迴歸」

大概從 2016 年用上全 USB-C 介面的 MacBook Pro 開始,蘋果在設計上超前的進入了「未來」。從現在往回看,USB-C 形態介面的確有著很好的擴充套件性,但伴隨著這個趨勢,又掀起了一波 USB-C 擴充套件塢的配件浪潮。

為什麼 iPhone 的原裝充電線容易壞?

蘋果有著足夠的號召力,也有著足夠的信心可以引領 USB-C 的流行,的確在今後的幾年時間,USB-C 介面的確成為了很多 Windows 筆電的配置。

只是,一直到現在,我們仍未能進入 USB-C 時代,很多裝置依舊需要 USB-A,HDMI 以及 SD 卡槽,對於 MacBook Pro 介面過於單一的怨言也從沒停過。

此前有圖紙傳出,下一代 MacBook Pro 極有可能會增加介面的豐富度,重新引入 HDMI 和 SD 卡槽,從而降低使用者對 USB-C 擴充套件塢的依賴程度,迴歸「實用」。

而 Lightning 資料線的改變可能也是如此。此前,蘋果傾向於「無線化」,重心在於如何完成「無線」的設計上,但從目前的 MagSafe 效果,以及 AirPower 的難產來說,蘋果所期望的無線化可能還會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並未來。今後,iPhone 可能還離不開 Lightning 資料線和介面,此時迴歸「實用」,或許是近年在產品思路的修正,以實用至上,而並非是設計做主導。